
农作物品种繁多,陈梦家、于省吾、裘锡圭、彭邦炯等十几位学者都曾对卜辞中 黍、麦、稻、稷、秜等十几种作物名称做过研究,现今所说的“五谷”此时皆已俱备,且有大量余粮。廪视 为粮仓,《诗经;周颂;丰年》“亦有高廪,万亿及秭”,《周礼注》曰“米藏曰廪”。这种粮仓 实属露天仓,在少数民族地区仍可见。甲骨文中廪作 陈梦家释其为积谷的地方,即后世仓廪之廪。可见它与 廪同字,字形为 ,是个独体象物字,下有石块或木块垫起,上像草束盖住,实像粮仓防潮防雨之形。与此相关 字又有啬、穑、鄙,皆与粮食丰收或储藏有关。卜辞中多见“省廪”“省南廪”,足见统治者的重视。当时 廪也不少,据考古发掘,“在郑州、辉县、邢台、藁城等地的早商遗址和殷墟的晚商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大概 是用于贮藏粮食的窖穴。”[2]大量余粮为酿酒提供便利条件。二、酒的品种繁多商代酒的品种有所增加,见于甲骨文记载的至少有三种,即酒、醴、鬯。酒即为黄酒,是有别于甜酒的一 种,它是商代用曲酿酒的见证。下文将有详述。这种酒乙醇含量比甜酒相对要高,度数也偏大。卜辞中多用 酒祭祀的记载,酉彡字在甲骨中常见,但酒、酉彡并非同字。对此可参看马如森的《酒、酉彡辨》,其中就指 出“燎、酉彡,酉彡假为槱,都是祭名,积木燎以祭。”酉彡为用酒祭祀之专用字,被视为酉彡祭,二者不可等 同视之。醴,甘酒,主要用大米和麦芽酿制而成,含渣较多。段玉裁“醴”下注曰:“汁滓相将,盖如今江东人家之 自酒,滓即糟也,滓多,故酌醴者用柶,醴甘,故曰如今甜酒,恬即甛也。”《释名;释饮食》载“醴,齐 醴,礼也。酿之一宿而成礼,有酒味而已也。”证明这种酒含糖分较多,乙醇少,浓度不大,相当于今天所喝的 饮料,并可见酿酒周期也很短。《说文解字》也云“醴,酒,一宿熟也。”《汉书;楚元王传》:“穆王 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王设醴”。可见醴是被当作一般的饮品,与酒有一定区别。甲骨文中所见醴字为 “豊”,杨升南在《商代经济史》中指出“加酉旁是后世所增,醴是一种米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