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吧 关注:7,377贴子:86,735
  • 9回复贴,共1

从甲骨文看殷商之酒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便找到点东西,就发一发吧


1楼2011-02-16 11:58回复
    农作物品种繁多,陈梦家、于省吾、裘锡圭、彭邦炯等十几位学者都曾对卜辞中 黍、麦、稻、稷、秜等十几种作物名称做过研究,现今所说的“五谷”此时皆已俱备,且有大量余粮。廪视 为粮仓,《诗经;周颂;丰年》“亦有高廪,万亿及秭”,《周礼注》曰“米藏曰廪”。这种粮仓 实属露天仓,在少数民族地区仍可见。甲骨文中廪作 陈梦家释其为积谷的地方,即后世仓廪之廪。可见它与 廪同字,字形为 ,是个独体象物字,下有石块或木块垫起,上像草束盖住,实像粮仓防潮防雨之形。与此相关 字又有啬、穑、鄙,皆与粮食丰收或储藏有关。卜辞中多见“省廪”“省南廪”,足见统治者的重视。当时 廪也不少,据考古发掘,“在郑州、辉县、邢台、藁城等地的早商遗址和殷墟的晚商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大概 是用于贮藏粮食的窖穴。”[2]大量余粮为酿酒提供便利条件。二、酒的品种繁多商代酒的品种有所增加,见于甲骨文记载的至少有三种,即酒、醴、鬯。酒即为黄酒,是有别于甜酒的一 种,它是商代用曲酿酒的见证。下文将有详述。这种酒乙醇含量比甜酒相对要高,度数也偏大。卜辞中多用 酒祭祀的记载,酉彡字在甲骨中常见,但酒、酉彡并非同字。对此可参看马如森的《酒、酉彡辨》,其中就指 出“燎、酉彡,酉彡假为槱,都是祭名,积木燎以祭。”酉彡为用酒祭祀之专用字,被视为酉彡祭,二者不可等 同视之。醴,甘酒,主要用大米和麦芽酿制而成,含渣较多。段玉裁“醴”下注曰:“汁滓相将,盖如今江东人家之 自酒,滓即糟也,滓多,故酌醴者用柶,醴甘,故曰如今甜酒,恬即甛也。”《释名;释饮食》载“醴,齐 醴,礼也。酿之一宿而成礼,有酒味而已也。”证明这种酒含糖分较多,乙醇少,浓度不大,相当于今天所喝的 饮料,并可见酿酒周期也很短。《说文解字》也云“醴,酒,一宿熟也。”《汉书;楚元王传》:“穆王 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王设醴”。可见醴是被当作一般的饮品,与酒有一定区别。甲骨文中所见醴字为 “豊”,杨升南在《商代经济史》中指出“加酉旁是后世所增,醴是一种米酒。”


    3楼2011-02-16 12:07
    回复
      2025-07-25 10:3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醴与豊视为同字。卜辞中多见“作豊”、“告豊”之记载。如:贞其作(祚),豊于伊御。(《合集》26054)其作豊,有正,受佑。(《合集》31180)乙未卜,[],贞,告豊。(《合集》25885)又有新豊、旧豊之别。丙戌卜,叀新豊用,叀旧豊用。(《合集》32536).鬯,甲骨文作   , 是个独体象物字,如米在器中酿酒之形。对此字的解释颇有争议,于省吾在《甲 骨文字诂林》云“鬯或以为酒名,或以为草名,千古聚讼。实则契文金刻以及典籍,鬯均以卣计。鬯即象酒在 器中之形,鬯之为酒不为草,当成定论。”即鬯为之酒也,且为香酒。《说文解字》:“鬯,以秬酿鬰草,芬芳 攸服以降神也。”卜辞中有颇多记载,《花东》卜辞用鬯尤为频繁。“花东H3全部689片甲骨文中,有关鬯的 内容有97条,约占14%。”[3]用鬯量不大,一卣、二卣多见,三卣就很少,五卣、十卣仅见一条。三、制酒技艺提高人们最初是通过谷物受潮发芽进而霉变,加之微生物作用引起酒化的方法制酒的。(晋)江统《酒诰》中第一 次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 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所说的即是天然曲蘖,后来出现人工曲蘖,至迟在商代已用麴蘖来造酒 了。《尚书;说命下》载,“若作酒醴,尔惟麴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并且此时已将曲糵分离,单 纯用曲发酵。人工培植的酵母的出现是有力的佐证。“河北藁城台西发现商代一处保存完好的酿酒作坊,并 发现有一种白色沉淀物,重达8.5公斤,经鉴定,被确认为人工培植的酵母。”[4]这种方法酿出来的酒浓度较 高,“酒曲不但富有粮化力的壮壮菌毛霉,并且有加速谷物酒化的酵母。以曲酿酒,就是把粮化和酒化结合起 来同时进行,这个方法现代称之为‘复式发酵法’。”[5]此外,过滤技术在商代或许已出现。“彔”,甲骨文作 ,金文作 ,犹如上面吊一口袋,且有东西把它束住,周 围像是液滴,实像滤酒之形,可将其视为把酒糟分离的过滤过程。


      4楼2011-02-16 12:07
      回复
        五、酒的用途广泛酒是商品交易的对象。商代始现货币、商人、商业,商业较为发达,商品交易种类繁多,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酒 也位居其列。酒用作调味品。苦之味则来源于此,它可以调解诸味,又散发一种香气来增加菜肴的味道。酒用来祭祀。甲骨中多见,前文多有论述。此外酒可入药,在此从略。酒被大量饮用。饮,甲骨文作 、 王风阳释为;“象人手捧酒坊狂饮之形。”此种解释符合第二种字形, 至于第一种无狂饮之形,只释为饮酒的动作,与“飤”构字结构应类似。“飤”,甲骨文作 金文作 意为就食 之形。狂饮似乎更贴近商人饮酒的特征,此外商人好酒,“配”字足以为证,甲骨文作 金文作 《说文解 字》;“配,酒色也。”如一人跪于酒坛前,视为贪酒之意。用狂饮、好酒形容商人饮酒不为过。上至贵族下 至平民百姓无不皆饮。《诗经;大雅;荡》:“咨汝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 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史记;殷本纪》载纣王好酒,“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韩非子;说林上》载“纣为长夜之饮,俱以失日,问其左右,尽不知也。”《尚书;酒诰》中写王“惟 荒腆于酒”,又写平民饮酒无度,“庶群自酒,腥闻在上”。而后谈及商亡的原因,“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 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尚书;微子》中,商贵族微子也承认,“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 酗于酒”。商因饮酒误国而被载入史册,但饮酒并非商代独有的嗜好,前有太康因酒失国,而后世因酒误事者 则不胜枚举。其教训是深刻的,可见酒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政治的演进。因酒有双重作用,既含营养成分,又 含有害物质,饮愈多,害处愈大,因而饮酒要有度,要有所节制,古今皆应此。综上所述,商代酒业与农业、手工业等部门联系密切,尤其是农业。制酒业之发达也尽显之。“嗜酒亡国” 是美中之不足,但它只是相对于政治而言,不可否认,酒业之兴是整个社会经济发达的写照。


        6楼2011-02-16 12:11
        回复
          参考文献:
          [1]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第二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754.
          [2]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商周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40-41.
          [3]郭胜强.殷墟《花东》甲骨中的“鬯祭卜辞—殷墟花东卜辞研究[C].郭旭东.殷商文明论集.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19-126.
          [4]胡绳武总纂.中华文明史:第二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631.
          [5]史昌友.璨瓓的殷商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2.
          [6]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9.
          [7]赵诚.二十世纪甲骨文研究述要[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1197.


          7楼2011-02-16 12:11
          回复
            可能中国酒文化出自那里。


            8楼2011-03-12 12:03
            回复
              作者姓耿……


              9楼2011-03-13 10:29
              回复
                回复:9楼
                难道是吧主你写滴?


                10楼2011-03-14 13:40
                回复
                  2025-07-25 10:27: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10楼
                  怎么可能……我充其量是喝酒比较行而已……


                  11楼2011-03-15 22:03
                  回复
                    回复:11楼
                    那我估计帝辛同学也喝不过你,那个年代的酒似乎没什么力量,,,
                    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武松来了现代,给他来18碗二锅头会怎么样。


                    12楼2011-03-16 0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