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马令和陆游的《南唐书》以及李煜所有的诗词文,很为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所感动。感觉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无出其右的绝美爱情。
古人理想中的爱情,不过才子佳人,而他们,不仅是一般的才子和才女,更是一流的艺术家。大周后一生所制《邀醉舞破》《恨来迟破》,又复原《霓裳羽衣曲》(查书可知,《霓裳羽衣曲》是由三十六段乐曲组成的套曲,绝非一首曲子),试问史上还有哪位女子在音乐上有如此多的创作?可惜,她的作品全都失传了,跟当时的音乐是一样命运。不然,她大可以和李清照齐名了。在艺术方面能和她媲美的,大概也只有李清照。
一曲霓裳,两重悲歌。前一次的,已经被白居易谱成了《长恨歌》,世人皆知。后一次的,鲜有人知,然私以为,格调更高,更悲也更美。杨贵妃原为寿王妃,在权力的高压下,嫁给了唐玄宗。花样年华,相伴花甲老朽,岂不是人生悲剧?而李煜和大周后只差一岁,真是天作之合,促成了这一段传奇爱情。
“蜀江水绿树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伊人去后,李煜沉哀至痛,可惜,时人不是觉得虚伪,就是觉得好笑。大抵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死了妻子以后都不是这样。不管是从历史的记载,还是从李煜的作品当中,都能看出他对大周后的爱,不是一般的宠,也不是简单的爱。她是活在他灵魂中的永久恋人。《采桑子》里的“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各家解法不同,叶嘉莹先生以词为悼亡词),从感情上讲,要高于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后者只是表达一种“难忘”,而前者是“不忘”;后者多多少少有些夫妻间的伦理感,而前者是亲密的恋人。
只可惜,我心目中一段绝美的爱情,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了。历代看此情,多有鄙薄,贬大于褒。甚为疑惑,烦请各位帮我解开这个谜团。
古人理想中的爱情,不过才子佳人,而他们,不仅是一般的才子和才女,更是一流的艺术家。大周后一生所制《邀醉舞破》《恨来迟破》,又复原《霓裳羽衣曲》(查书可知,《霓裳羽衣曲》是由三十六段乐曲组成的套曲,绝非一首曲子),试问史上还有哪位女子在音乐上有如此多的创作?可惜,她的作品全都失传了,跟当时的音乐是一样命运。不然,她大可以和李清照齐名了。在艺术方面能和她媲美的,大概也只有李清照。
一曲霓裳,两重悲歌。前一次的,已经被白居易谱成了《长恨歌》,世人皆知。后一次的,鲜有人知,然私以为,格调更高,更悲也更美。杨贵妃原为寿王妃,在权力的高压下,嫁给了唐玄宗。花样年华,相伴花甲老朽,岂不是人生悲剧?而李煜和大周后只差一岁,真是天作之合,促成了这一段传奇爱情。
“蜀江水绿树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伊人去后,李煜沉哀至痛,可惜,时人不是觉得虚伪,就是觉得好笑。大抵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死了妻子以后都不是这样。不管是从历史的记载,还是从李煜的作品当中,都能看出他对大周后的爱,不是一般的宠,也不是简单的爱。她是活在他灵魂中的永久恋人。《采桑子》里的“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各家解法不同,叶嘉莹先生以词为悼亡词),从感情上讲,要高于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后者只是表达一种“难忘”,而前者是“不忘”;后者多多少少有些夫妻间的伦理感,而前者是亲密的恋人。
只可惜,我心目中一段绝美的爱情,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了。历代看此情,多有鄙薄,贬大于褒。甚为疑惑,烦请各位帮我解开这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