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白云谣》
相传周穆王西游至昆仑山,驾八骏与西王母瑶池相会。两情相悦,相见恨晚。王母设宴相待。酒意阑珊时,别意渐浓。王母知道穆王不可久留,即便钟情与他,却也不能妄图留他相伴,当然,更不可能赠他长生不死之药。于是,扶醉唱起了白云谣。最后一句,她问,如果你未曾死去,是否还会再来?穆王答,比及三年,将复而野。然而,此后的穆王南征北战,直到驾崩,再未去过瑶池。
她知道他是不可能再来了,也知道这男子的人间寿数,在与她相会不久后就会结束。这是命运的安排,偶尔邂逅,之后便是相见无期。这必须是她要独自承担的寂苦。
如此看来,神仙与凡人并无太大区别,面对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情,都会有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受困于处境之时,悲哀是一样的。后世也有很多描写相思的诗词,
如: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又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再比如: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等。
关于这段子虚乌有的感情,千年之后,又有诗人问道: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面对爱情,面对离别,始终比较喜欢古人的方式。相见时难别亦难,痛切而伤感,但牵肠挂肚的感情甜美而丰富。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我们失去了伤感的感知力。频繁的相见,通达的讯息,都稀释了感情浓度。当惊喜和甜蜜过去,人们开始厌烦,开始逃避,谎言,拒绝,遮掩··于是冷淡,隔阂,渐行渐远··~
无动于衷并不是我们的本意。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我们都和古人一样,希望体验那种神魂颠倒,牵肠挂肚,丰富的内心变化及炙热情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