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风过无痕l吧 关注:73贴子:3,751

相思何尝忘,三生究竟梦!----那些美轮美奂的古典文学及背后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亲吻度娘!


1楼2011-07-28 18:55回复
    2楼留给空空如也的肚子,晚点回来再续。


    2楼2011-07-28 18: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出自《乐府诗集》---《碧玉歌》
      歌中碧玉是个人名。碧玉门第不高,故自称小家女。我们后代人所说的“小家碧玉”就由此而来。
      相传碧玉是宋汝南王的小妾。汝南王宠爱她,为她作歌,为博她一笑而倾千金;而碧玉感君千金意,虽自谦“惭无倾城色”,但面对汝南王的疼惜宠爱,想必心中也满是欢喜吧。
      情感的交付是平等的。真正的感情不会因地位,权势,尘世间的种种动荡而改变。这二人颇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如果你真心是以地对我,我会以同样郑重的感情来回报你。
      看到这句词,不由得会产生联想。如果有男人赠予千金或价值千金的东西,抑或为博我一笑豪掷千金,我一定也会作出羞答答地样子说:“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也许有人会说我世俗。但古今中外,哪有不俗的人呢?古人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们学生时代,课本就教导我们,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肚子都吃不饱,谈何精神愉悦?如果有人又多金又宠我,而我又与他两情相悦,岂不是世上最美满的事?


      3楼2011-07-28 22:22
      回复

        《乐府诗集》中《碧玉歌》共六首: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凌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晋·孙绰
        杏梁日始照,蕙席欢未极,碧玉奉金杯,渌酒助花色。
        ----梁·萧衍
        碧玉上宫枝,出入千花林。珠被玳瑁床,感郎情意深。
        ----唐·李暇
        古代人用词很有意思。“破瓜”是指女孩十六岁。篆字的“瓜”很像两个“八”叠在一起,多疑古人常用“破瓜”形容女孩年方二八。而后来,这个词慢慢地被误传到有点涩情的味道了··
        


        7楼2011-07-28 23:10
        回复
          碧玉破瓜 青春不再


          12楼2011-07-29 15:00
          回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
            《节妇吟》之所以美,所以引人共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情感及人性深处的挣扎。
            还君明珠双泪垂,这种先接后还的矛盾最伤人。
            “忍住哀伤的情绪,将你送我的明珠奉还,不舍的泪水随之落下。其实心中不是没有憾恨的。早与丈夫相遇相惜,有了深厚的感情,不得不辜负你的一片真心。倘若我们相逢在我未嫁之时,又另当别论了。”
            细细看来,诗中的男子似乎有点不地道,明知是有妇之夫还来勾引。
            这女子倒是很明智,知道自己身份处境,即便如此,不还是“系在红罗襦”了吗?还是动心了。
            我们常说,身体出轨好过心理出轨。可见这女子是心理出轨了。
            也许这段得不到的感情,这些惊心动魄的欢欣和悲伤,会永久地留在女子心中吧。
            套用时下很流行的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4楼2011-07-29 15:42
            回复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龚自珍《投宋于庭》
              茫茫渺渺的人海中,我最想遇见的人就是你。纵使要经历多少岁月,纵使曾错失多少机会,我仍在认真盼望。在那千万人丛中 ,就算只有一次倾心的交握你的双手,便已足够我的衣袖将存留你的风采焕发的芬芳,久久也不会消散。就是这匆匆的握别,你的风度才识便深深引入我的脑海。
              这首抒情小诗本是写给他的偶像级人物宋翔凤的。宋翔凤是清代著名学者,精研西汉今文经学。他的师父就是龚自珍的外公。宋翔凤虽是常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但却不喜科举正业,喜读古书,偷衣服换钱买书,因此经常被责打,却屡禁不止。就是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人,龚自珍与之相交甚欢,遂写下这首诗赞赏他。
              这首诗后来多用来描写儿女之情。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个短暂而深情的交汇组成的。一代文豪龚自珍也曾陷入一桩扑朔迷离的“丁香花疑案”,以至后人怀疑他也是因此丧命。“丁香花疑案”的女猪脚是贝勒的遗妃顾太清,其人当时也是名动京华的才女。事发之后被赶出王府,沉沦市井。而男猪脚则引咎自责,带着一箱子破书惶惶然离开京城,途中莫名暴毙于丹阳,一代文豪陨落~
              中国人,对于流言蜚语的事情,传播速度惊人得离谱。鲁迅说过:见到短袖子,就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升值器,立刻想到姓焦,立刻想到咋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唯一能在这一层面能够如此跃进。
              话题扯得有点远,大文豪龚自珍,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那些诗句,更有扑朔迷离的神秘的感情。还有那“一握三年香”的缠绵悠长的感怀!
              


              16楼2011-08-02 01:00
              回复
                长知识了。学习中。


                17楼2011-08-03 21: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情诗
                  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传奇,本是葬南农人之子,后成为雪域圣王,应为端坐布达拉宫接受万人供奉的僧王,却做了流连俗世街市的风流少年。虽贵为大来喇·嘛,在佛法上的造诣高深,在宗教中地位神圣。但是他的纵行任性,不理清规戒律;写下了字字惊艳,句句惊心的一首又一首情诗。他的诗,在世人读来是讴歌爱情的情歌,从密宗的角度来看却是道歌,具有深刻的佛理哲思,从中可以看出仓央嘉措道行高深。
                  另外一首流传甚广的情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首诗被后人译作两个版本,无论哪个版本,都叫人口齿嚼香,芳心为之久低昂。
                  仓央嘉措,这样一个得道高僧,却似情感饱满的鲜活少年。在平凡和超拔之间,在信仰与自由之间,在入世和出世之间,他一生跌宕起伏,甘心辗转,以追寻最终彼岸的宁静。
                  自古情之一字,最是叫人恼,圣者如仓央嘉措尚且不可忘怀,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有的深情,所有的烦恼,无论你是执着还是忘记,在尘世的云烟中,一切都将过去~
                  


                  18楼2011-08-03 23:21
                  回复
                    翠色连荒草,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鱼玄机《赋得江边柳》
                    鱼玄机,本名鱼幼薇。相传五岁颂诗百篇,七岁出口成章,十一二岁便诗名盛播长安。若是活在现代,这个女子绝对了不得,才貌双全不说,就连做道士也能做成业内翘楚··只可惜,红颜薄命,长长来路,命有玄机。
                    温庭筠,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山西平遥长则村人),虽然多次科考未举,但依旧无法掩盖他的才华。他来看她,行走于江边,于是,鱼幼薇轻吟此诗。十三岁的少女,容貌出众,作诗如此工整老道,实在让他惊艳不已。于是收她为徒,悉心栽培。少女怀春,一直暗恋这位大才子,以为会是以身相许的人,安心地等待自己长大嫁给他。可惜,男人对自己的容貌和年龄也是很介意很自卑的。这样看来,温不失为一个谦谦君子,守着近水楼台,却最终狼狈地逃离。
                    后来,她嫁给了长安公子李亿,她的才气加容貌,使那个男人脸上有光;绮年玉貌少年郎的柔情蜜意,也使她醺然如醉。全然不知自己为人小妾。李亿有夫人,别居江陵,出身高贵,有心机。他们相处九十九天,夫人从江陵来,轻巧地掐断她的幸福。李亿仓皇送她入长安城郊的咸宜观,成为女道士鱼玄机。
                    后来便有了“鱼玄机诗文候教”的事。道观门前车水马龙,道观咸宜,老少咸宜,鱼玄机成了人们口中出了名的**。在放荡中,她冷眼看那些男人们争夺,癫狂,丑态百出···
                    鱼玄机的一生,能留得住男人赏春,却无法让男人为春停驻。所有的男人都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床。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赠邻女》
                    人生,生死归宿,是一早就限定了的。可惜在那个年代,失婚的妇人难以有好的纾解情绪,证明自身价值的方式。如今,我们却大可不必为此失魂,因此生恨。鱼玄机不是说了吗“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19楼2011-08-07 18:48
                    回复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白云谣》
                      相传周穆王西游至昆仑山,驾八骏与西王母瑶池相会。两情相悦,相见恨晚。王母设宴相待。酒意阑珊时,别意渐浓。王母知道穆王不可久留,即便钟情与他,却也不能妄图留他相伴,当然,更不可能赠他长生不死之药。于是,扶醉唱起了白云谣。最后一句,她问,如果你未曾死去,是否还会再来?穆王答,比及三年,将复而野。然而,此后的穆王南征北战,直到驾崩,再未去过瑶池。
                      她知道他是不可能再来了,也知道这男子的人间寿数,在与她相会不久后就会结束。这是命运的安排,偶尔邂逅,之后便是相见无期。这必须是她要独自承担的寂苦。
                      如此看来,神仙与凡人并无太大区别,面对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情,都会有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受困于处境之时,悲哀是一样的。后世也有很多描写相思的诗词,
                      如: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又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再比如: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等。
                      关于这段子虚乌有的感情,千年之后,又有诗人问道: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面对爱情,面对离别,始终比较喜欢古人的方式。相见时难别亦难,痛切而伤感,但牵肠挂肚的感情甜美而丰富。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我们失去了伤感的感知力。频繁的相见,通达的讯息,都稀释了感情浓度。当惊喜和甜蜜过去,人们开始厌烦,开始逃避,谎言,拒绝,遮掩··于是冷淡,隔阂,渐行渐远··~
                      无动于衷并不是我们的本意。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我们都和古人一样,希望体验那种神魂颠倒,牵肠挂肚,丰富的内心变化及炙热情感~不是吗?


                      20楼2011-08-11 14:18
                      回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它和“床前明月光”一样,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启蒙诗。离家久了,便会有意无意间想起这首诗。昏暗的灯光下缝缝补补的母亲,俨然成为一个印记,深深地印在每个人心上。
                        史料上对孟郊的介绍寥寥无几,婚姻生活更是只字未提。只说他在50岁时通过科举做了个小小的县尉,但难改一生穷困潦倒的命运。
                        当时,孟郊与韩愈一起被并称为“韩孟诗派”。韩愈身为士大夫,居庙堂之高,思江山社稷,他的诗充满满满的忧患感和时代气息。而孟郊,只是远居江湖的芥末小官,他的诗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是快乐的,温情的。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结爱》
                        如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感情经历,是否能轻易写出“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这样的亘古名句?是啊,如果用有形的东西留住你,你终将离去。交缠的指尖亲吻的双唇抵死的缠绵,终会退出。两个人之间,如果不能靠心的交付,那终会情意虚空,一无所有。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我对你心心念念,你也对我心心念念,两情相悦两心相许不容易啊。“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算是感情的誓言吧。天涯路远,如若有人肯如此深情,我愿意等待。终有一天,会平等地将感情交付予那个深情之人~


                        22楼2011-09-17 20:19
                        回复
                          爱情是美好的,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骚客为此留下千古佳句。有多许千古绝唱流传至今。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壮化蝶。孟姜女千里寻夫,泪倒长城。杨过孤独守望16年,为的是与爱人小龙女的相见之约。


                          23楼2011-09-17 20:38
                          回复
                            世上最美的情诗,大多是男人的手笔。他们细致而多情,尤其对女子,对人情世故,都有非比寻常的观察力及领悟力。这样的文人墨客太多了,怎能不令千古红颜哑然?


                            24楼2011-09-17 2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