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结局处提点小建议。
少恭倒下后,我一直觉得那里的气氛应该是很紧张的,尤其是屠苏说因为焚寂之火在燃烧,那里又承受不了这样的焚烧,宫殿即将坍塌,这是很危急的情势啊,但是……剧情有点拖,我心里是绷着弦的,一直觉得可以走了可以走了再不走就惨了,但他们果然还在等…
我能明白制作者的苦心,晴雪跟千觞的事还没有交代明白,所以必须说明白,但是,好吧,在随时就会坍塌的宫殿里,四周熊熊烈火下,真的能那么平心静气地谈话?红玉先问公主,公主脉脉深情看着少恭半天好不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我以为可以走了,千觞又决定不走了。听着两人交谈到后半部分我都想撞墙,就算你们想多谈几句,但是也该为其他朋友着想吧?其实后来我又重新看,仔细体味比对一下,剧情其实拖得也不多,没废话也是真的,可能本身也没什么大问题。那么为什么第一次看也是身临其境用心看时会那样想呢?我想,事实是,在当时的紧张气氛下,表达意思不可能这么完整、从容。那两个决定陪葬的有点不厚道,没为这些需要离开的人考虑,巽芳这样很正常,我也能理解,千觞为什么还能从容自得的长篇大论呢?他就不担心自家妹子等会儿想走都走不了?千觞跟晴雪的谈话跟紧张气氛太不协调了,有配音的问题,两个人都太过从容了,不过台词本身也没有突出人物心理应有的紧张。应该多用短句,以及一些情绪比较明显的词,原话之中有所省略,但是意思同样可以表达的很完整,这样才相宜。说白了,就是台词、配音之类的要合乎气氛,可能当时设计者体察主人公心理,觉得他们生死离别的,所以用了这种表达方式,但是周身环伺的紧张情势是大背景不可忽视,所以,对台词的设计可能就更要技巧了。
从最后晴雪留下起,一直到故事结束,可以说是故事的点睛之笔。古剑在这段做的非常不错。屠苏为了晴雪唤来悭臾,飞在天上,屠苏静享生命最后的时光。
“这样……也算实现了……你与太子长琴的……远古之约……吧。”
“……化作……荒魂之后……希望……在你身边……多留一会儿……哪怕只是……片刻……也好……”
“……韩云溪……太子长琴……焚寂……百里屠苏……这一生……不知作为谁而活……不过……不管是谁……到这一刻……
……虽有……遗憾……
……并无……后悔……”
百里屠苏的最后遗言:虽有遗憾,并无后悔。
生命中没有完美的事,只要我们做出选择,决定去做一些事情的同时,就一定得放弃另外一些事情。心存遗憾,不可避免。然而,屠苏虽然遗憾自己最终没能踏遍山山水水看遍天下的村庄城镇,最终没能和晴雪在一起,最终让师尊白发人送黑发人,最终……最终留下太多遗憾,但是,他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选择散魂救世,屠苏永不后悔。
我又想到了韩休宁。韩休宁,其实是一个很伟大的女人。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杀害,休宁心中作何感想?然而情势之急迫根本不容她多想。休宁,首先是一族的大巫祝,奉守着族人世世代代对女娲娘娘的承诺,守护着焚寂。焚寂之力若是被夺,被拿出去为祸苍生,自己一族将成千古罪人。所以,一切都被放到后面,责任,拼死相护的信念,让休宁决定利用孩子做了煞力的容器,同时也希望孩子重生。也许当初的决定只是电光火石之间的刹那起意,但是这些事情经不起事后的回思,每想到孩子若是重生后将会忍受怎样的煎熬和折磨,只怕都会是撕魂裂魄般的痛苦。在魂魄来到地界后,她能留在忘川蒿里,心中又是存着怎样的愧疚和痛苦啊。然而休宁对着“和自己母亲失散的孩子”说,倘若一切重来,自己依旧会这样做。——做这一切,休宁虽然痛苦,但是——并不后悔。
不后悔,这是一种怎样的造境。一生不悔,是对一生选择的肯定,是对一生守护的执着,是对今生坚持的信仰的最终回复。我想,我们有多少人,一辈子,到最后,能说这样一句话呢?
虽有遗憾,并无后悔。
不后悔自己坚持的原则,不后悔自己坚持的信仰,不后悔自己一生选择的路。哪怕前途困难重重,哪怕迷雾遮住了一切,心中也能有坚定无悔的力量,帮助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向着自己选择的远方坚定不移地行走。
临死之前可以说出这样一句话的人,一定是真正的大人物,真正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