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说的好像是一个俗常的现象。但如果你读懂了这其中的隐喻,你便会知晓这其中的就里。
我们再来看一遍吧,作者说,他在寻找“刚落入大海的雨滴”,重点的词语是“刚落入”。并且作者着重描写了这个“刚落入”的雨滴的情态,说只有它懂得永远消溶在海水里的甜蜜。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暗示?为什么作者要强调“刚落入”?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进入一种幸福时,我们总会感激。但这种感激总是短暂的,短暂过后,感激便会麻木不仁。到那个时候,已经平复的我们,便再也感觉不到什么幸福了。
所以说,作者其实是在通过雨滴,说明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社会命题免纳就是关于感激的话题。首先,我们为什么会感激?这往往是因为我们突然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幸福和回报。比如雨滴溶入大海。想一想吧,原本一个孤零零的个体,突然融入一个无比巨大、不分彼此、高度团结与和谐的群体之内,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岂能不让人感觉幸福无比?于是我们便会感激、便会珍惜、便会爱护。
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会渐渐平复呢?因为我们习惯了,因为人性天生是喜欢新鲜而讨厌一成不变的。我们都知道世间永不改变的,只有改变本身。所以无论是人性还是世间的常态,都趋向于寻求变化。所以说,我们不能怪罪我们的平复和厌倦,我们应该怪罪的,是我们没有生一双重新发现的眼。
也就是说,有些主题你需要时常去唤醒它。只要你去唤醒,它往往还是鲜活的。而这种唤醒,常常需要一个良好的参照系。比如我们在观看《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就感慨当下的生活已经和二三十年前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无疑是幸福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抱怨房子太贵、读书太难或是交通太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