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吧 关注:33,982贴子:291,956
  • 5回复贴,共1

唐诗我裁·3.王湾《次北固山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历来评价也比较高。虽然曾有个别点评者认为不好,但其意见显然并没有得到认同。
  但这些好评似乎都集中在诗的内容方面,而注意到其形式上的成就的好像不多。其实这首诗在形式上的成就可以与杜甫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的名篇《登高》相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更多的是在于形式:格律精严,四联皆为偶句,且“风急”与“天高”、“渚清”与“沙白”是一句之内又自成对。
  与《登高》相比,这首《次北固山下》毫不逊色:
  1.全篇平仄亦无失律处。
  2.四联亦均为偶句。虽然尾联末字为一名一动,但这种对法是合乎规则的。骆宾王以“白头吟”对“玄鬓影”(《在狱咏蝉》),末字也是一名一动,还有人评为“天然好对”。
  3.七言诗每句中有两个二字短语,可以一句中自对。五言诗每句由一个二字短语和一个三字短语组成,要实现句中自对比七言诗更困难。但如果把颔联每句中间的数词去掉的话,“潮平”与“岸阔”、“风正”与“帆悬”也是成对的。
  《登高》虽然格律极其细密,但却十分自然,毫无生硬的感觉;不过还是能够看出是下了一番功夫仔细锤炼过的。而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更加自然随意,以致于看不出它其实写得如此工整,诗句就像未经考虑、脱口而出似的。极工而不觉其工,这首诗在形式上的成就真可称得上是完美了。
PS:
  在社区“开卷有益”发了后有版友指出:“两岸阔”三仄尾了,并非“全篇平仄亦无失律处”。呵呵,这确实是我少知识了,原不知道还有三仄尾这一说。
  不过格律的目的本是为了读起来不拗口。而这首诗中的“两岸阔”虽失律,读起来却并不拗口(我个人感觉)。这首诗的形式应该还可以算是完美吧。


IP属地:辽宁1楼2011-09-15 22:11回复
    不求甚解的老夫愧不如也


    IP属地:江苏2楼2011-09-15 22: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