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吧 关注:269贴子:6,946

【林泉高致】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胆小勿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看过


1楼2011-09-16 18:05回复
    幸好,人间不光有阴谋,还有友爱和真情。
    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6楼2011-09-16 20:21
    回复
      2025-05-25 06:10:25
      广告
      我觉得自己属于那种很极端的人= =或者说有点悲观
      这首童谣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了,那时候觉得有点触目惊心,然后一直念念不忘到现在,现在再翻回来看觉得还是……= =失望,真的对这个世界有点失望……Orz我这样说你一定会笑我是小孩子气性


      7楼2011-09-16 20:56
      回复

        (1)10兔子喜欢9兔子,9兔子不喜欢他
        (2)5兔子和9兔子互相喜欢
        (3)10兔子妒忌
        (4)10兔子是大兔子身边最亲信的人,并且对其他兔子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也就是说,他很清楚大兔子如果病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事),(比如10兔子就像是熬拜,大兔子是康熙)
        (5)5兔子也是朝中权贵,10兔子没办法随便处置他.
        (6)所以10兔子就让大兔子病了,接下来的一切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发生了.....
        所以,贯穿整个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10兔子,他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也是这个故事的主因,这样这个逻辑才显得天衣无缝,故事的名字就是:借刀杀人!
        


        8楼2011-09-16 21:20
        回复
          五兔貌似没有死,因为被埋的只是六兔。很可能在与三兔的打斗中五兔逃脱了,并且换了一个身份,从前五兔就这样消失了(死了)。三兔无奈,只好杀了六兔向二兔交差,还找来了七、八两兔来给他作伪证。
          另外:这个童谣的诡异之处不在其内容,而在每一句的字数,每一句的字数是5 4 5 4 5 4 5 4 10 9 4 8
          按数字音译就是:我死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
          这个话是以一个死人的口吻说的。说这话的应该就是五兔。五兔也很有可能就是这个童谣的作者。
          五兔其实没有死,躲过劫难后看破了世间红尘,出家做和尚去了。
          九兔也知道了这个情况,所以说“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9楼2011-09-16 21:22
          回复

            推理三 另一种解释,认为是表达一种很豁达的人生观
            你看:
            病了---瞧
            买药---熬
            死了---抬
            挖坑---埋
            这个很豁达,比较向上


            10楼2011-09-16 21:27
            回复
              果然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么


              15楼2011-09-16 21:30
              回复
                发个刚做的图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心


                16楼2011-09-16 23:03
                回复
                  2025-05-25 06:04:25
                  广告
                  记的我小时候,也见过这个词儿,当时迷的不得了。
                  应该是在茶壶上面用这样的句子吧,可以算是一种回文,挺有意思。


                  17楼2011-09-17 13:34
                  回复
                    对,是回文,看过一本书说古代有一种诗叫做回文诗,顺着读去也行,倒过来读也行,崇拜极了,不过想找几个例子却找不到,就找到这个


                    18楼2011-09-17 14:45
                    回复
                      我国最早、最长的回文诗--------《 璇玑图诗》
                      回文诗,杂体诗名。通常是指可以倒读,也可以反复回旋读的诗篇。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相传,回文诗始于晋代傅咸、温峤,但其诗早已亡佚。今存我国最早、最长的回文诗当属苏蕙的《 璇玑图诗》。
                      苏蕙(生卒年不详),字若兰,武功(今属陕西)人,十六国时前秦(公元350年 — 394年 )女诗人。据《晋书 ·列女 传》载,16 岁嫁给扶风人窦滔为妻。苻坚时为秦州刺史,窦滔因罪被放逐到流沙,苏蕙十分思念,于是织锦《回文旋图诗》(即《 璇玑图诗》),寄给丈夫。另有一种传说: 苻坚任窦滔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窦滔要携带他的宠姬赵阳台同往,苏蕙不肯,也没有与窦滔同行。从此,窦滔竟然与苏蕙断了音讯。苏蕙内心十分感伤,于是把一首回文诗织在一块锦上,寄给丈夫。丈夫看后,感动不已,于是把她接到襄阳,又把赵阳台安置在关中。
                      《 璇玑图》8 寸见方,图上作有回文诗共 841字,排成纵横各 29 个字的方图。可任意从其中的一个字读起,顺读倒读,回环反复皆可。如从最下一行的右起第一个字向左读起,即是“津河隔塞殊山梁,民生感旷悲路长。身微悯己处幽房,人贱为女有柔刚。” 再倒过来读,即得一首新诗:“刚柔有女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唐武则天在《 璇玑图序》中说:“五色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人寻绎各种读法,竟成诗 3752 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回文诗。
                      原诗附后。


                      19楼2011-09-17 14:49
                      回复
                        贱(和谐)人


                        21楼2011-09-17 14:50
                        回复



                          22楼2011-09-17 14:52
                          回复
                            比如第一行可以这样就是一首诗:
                            琴清流楚激弦商
                            秦曲发声悲摧藏
                            音和咏思惟空堂
                            心忧增慕怀惨伤
                            比如这是黄色字的那一部分:
                            怀忧是婴,宁自感思
                            思何漫漫,孜孜伤情
                            苦艰是丁,侧君在时
                            我生何冤,梦想劳形
                            正反念过去都是一首诗。据说可以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
                            我是在《镜花缘》这本书里第一次见到的这东西。
                            百度百科里有详细的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14008.htm


                            23楼2011-09-17 14:58
                            回复
                              2025-05-25 05:58:25
                              广告
                              “回文诗是正读和反读都通的诗。多数是一首顶两首。也有正反相同的。回文诗的格律要求比一般格律诗更严,引起能用的句子少,句子平仄可以灵活的地方也少。回文诗是艺术价值更高的格律诗”
                              摘自《诗词曲韵律谱》
                              可是翻看百科的资料觉得也是像杂体诗,因为假设如果是律诗,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是一个方阵就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
                              仄×××××仄
                              平×××××仄
                              平×××××仄
                              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少了半句或者多了半句?


                              24楼2011-09-17 16: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