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大概是世间绵延最长的感情,难以为时间磨灭,反倒有可能因为积压而更加旺盛,即使淡忘,也容易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勾起。因此,尽管十年前的恩怨当事人已经达到了目的,付出了代价,但给身边亲人留下的伤痕却使得余波不息,整个剧本的主要脉络也由此构成。
从故事性上讲,G弦毫无疑问是优秀的,在个人接触过的作品中恐怕无出其右者。诸多伏笔悬念穿梭于紧凑的剧情间,令读者欲罢不能,直到找到谜题的解答,然而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新的问题,吸引着玩家继续阅读下去。尽管自己有过被车轮瞒天过海的经历,小心翼翼地注意着不要被各种表面信息迷惑,却也难以揣测到编剧的真实想法,并未因此丧失兴趣。尾声的设置更是打破常规,造成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就算感觉到第五章结局处理得有些仓促和不够力度,但从漫长的压力下解脱还是容易让人产生是到此为止的时候了,何况之前魔王已经使过了一次诈死的手段。因此当终章魔王再临的时候,我的意外程度不亚于春。
只是,用yang的话概括,就是为故事性而牺牲了逻辑性,一些无法回避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些情节难以被我顺畅接受。如很多人提到,主线和支线的剧情间有不少冲突。主线里魔王处心积虑的谋划却随着进入支线的flag开启而突然蒸发,而导致路线分歧的直接原因对于魔王的计划而言影响却远非决定性的。而且这不是暂时的沉寂,在椿姬和白鸟线里直到几年后的尾声都再无音讯,反倒是尾声时间最近的花音线里魔王明确说过要收手,可是那不知源自何方的爱能轻易毁掉十年来的心血,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此外,椿姬线的矛盾塑造方式个人也不太满意,在其他线里都老老实实搬出去的椿姬一家偏偏在这条线里又借到了偿还债务的钱,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样处理把一个本身勉强解决的两难问题再一次摆了出来,而双方都没有退让的可能,无论谁被说动都会使剧情显得都合。结果最后只能靠京介祭出其他路线不曾用到的杀器才得以处理,但这样也并不完善,难以相信权三不会对这一次的屈辱耿耿于怀,今后对京介一点为难也没有。虽然根据整个游戏的格调,最终京介是应该让椿姬知道真相,但完全可以通过由新的事件引发,而不必重复这个不得不通过超展开才能解决的矛盾。
权三的形象塑造也是一个问题,最后为京介舍命的行为与其一直以来冷酷残忍的巨汉形象毫无交点。这种态度并非只体现在言词上,从初次登场权三就以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死亡的几小时前,他都试图置京介于死地,直到听春诉说对京介的感情才第一次略微显示出人类的一面,可以他的经历因为这点儿女私情就发生转变实在不可思议。从他临死前对魔王的嘲讽来看,大概编剧的意思是他一直并不真正认同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希望通过行恶得到救赎正是他踏上歧途的原因,然而,先前的故事里从没有过这样的暗示,尽管读者可以揣测出各种理由,但如果剧本本身不表现得足够显然,就不能不说是编剧的失误了。因此当本作的名言“生者,生者,路化冰河”由他说出时,我最大的感觉是不协调。这种诗意的语句应该属于饱经磨难却依然乐观向前的人,或者至少拥有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权三这种一向无情的生物。
除此以外说得比较多的问题是京介和魔王的头疼在关键时刻完全没有出现,这点个人觉得无妨,疾病本身就是间歇性的。不过在进行游戏时倒是猜想过这将是导致魔王最终失败的原因。
G弦主线里的内涵给我的印象不及车轮深刻,编剧最想表达的大概是权三所说的通过行恶不可能得到救赎,这点在几位主要人物身上都可以得到反映,只是故事中没有谁的经历能充分说明这点,权三缺乏往事交代,无从确定他的心态,春在成功复仇前就得到保护,而京介后期的做法已完全与当初渴望的救赎自己和母亲无关。只有魔王的经历最完整,但他的失败并非从踏上不归路就注定,比起让父亲屈死狱中,他几乎成功地完成了营救,若非命运的戏弄,他不会在达到目的后变得一无所有。有一种人类的感情他一直没有丢掉,那就是亲情,这本可以支持着他继续生活下去。
从故事性上讲,G弦毫无疑问是优秀的,在个人接触过的作品中恐怕无出其右者。诸多伏笔悬念穿梭于紧凑的剧情间,令读者欲罢不能,直到找到谜题的解答,然而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新的问题,吸引着玩家继续阅读下去。尽管自己有过被车轮瞒天过海的经历,小心翼翼地注意着不要被各种表面信息迷惑,却也难以揣测到编剧的真实想法,并未因此丧失兴趣。尾声的设置更是打破常规,造成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就算感觉到第五章结局处理得有些仓促和不够力度,但从漫长的压力下解脱还是容易让人产生是到此为止的时候了,何况之前魔王已经使过了一次诈死的手段。因此当终章魔王再临的时候,我的意外程度不亚于春。
只是,用yang的话概括,就是为故事性而牺牲了逻辑性,一些无法回避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些情节难以被我顺畅接受。如很多人提到,主线和支线的剧情间有不少冲突。主线里魔王处心积虑的谋划却随着进入支线的flag开启而突然蒸发,而导致路线分歧的直接原因对于魔王的计划而言影响却远非决定性的。而且这不是暂时的沉寂,在椿姬和白鸟线里直到几年后的尾声都再无音讯,反倒是尾声时间最近的花音线里魔王明确说过要收手,可是那不知源自何方的爱能轻易毁掉十年来的心血,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此外,椿姬线的矛盾塑造方式个人也不太满意,在其他线里都老老实实搬出去的椿姬一家偏偏在这条线里又借到了偿还债务的钱,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样处理把一个本身勉强解决的两难问题再一次摆了出来,而双方都没有退让的可能,无论谁被说动都会使剧情显得都合。结果最后只能靠京介祭出其他路线不曾用到的杀器才得以处理,但这样也并不完善,难以相信权三不会对这一次的屈辱耿耿于怀,今后对京介一点为难也没有。虽然根据整个游戏的格调,最终京介是应该让椿姬知道真相,但完全可以通过由新的事件引发,而不必重复这个不得不通过超展开才能解决的矛盾。
权三的形象塑造也是一个问题,最后为京介舍命的行为与其一直以来冷酷残忍的巨汉形象毫无交点。这种态度并非只体现在言词上,从初次登场权三就以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死亡的几小时前,他都试图置京介于死地,直到听春诉说对京介的感情才第一次略微显示出人类的一面,可以他的经历因为这点儿女私情就发生转变实在不可思议。从他临死前对魔王的嘲讽来看,大概编剧的意思是他一直并不真正认同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希望通过行恶得到救赎正是他踏上歧途的原因,然而,先前的故事里从没有过这样的暗示,尽管读者可以揣测出各种理由,但如果剧本本身不表现得足够显然,就不能不说是编剧的失误了。因此当本作的名言“生者,生者,路化冰河”由他说出时,我最大的感觉是不协调。这种诗意的语句应该属于饱经磨难却依然乐观向前的人,或者至少拥有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权三这种一向无情的生物。
除此以外说得比较多的问题是京介和魔王的头疼在关键时刻完全没有出现,这点个人觉得无妨,疾病本身就是间歇性的。不过在进行游戏时倒是猜想过这将是导致魔王最终失败的原因。
G弦主线里的内涵给我的印象不及车轮深刻,编剧最想表达的大概是权三所说的通过行恶不可能得到救赎,这点在几位主要人物身上都可以得到反映,只是故事中没有谁的经历能充分说明这点,权三缺乏往事交代,无从确定他的心态,春在成功复仇前就得到保护,而京介后期的做法已完全与当初渴望的救赎自己和母亲无关。只有魔王的经历最完整,但他的失败并非从踏上不归路就注定,比起让父亲屈死狱中,他几乎成功地完成了营救,若非命运的戏弄,他不会在达到目的后变得一无所有。有一种人类的感情他一直没有丢掉,那就是亲情,这本可以支持着他继续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