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关注:27,558贴子:127,490
  • 3回复贴,共1

来吧,几篇读书笔记

收藏回复

关于《哈姆雷特》
很难说这样的结果是否是一个悲剧。但至少,上场人物死亡率是颇高的。皇室成员更是死的一个不剩。御前大臣一家也全部罹难。
可是,我认为,这里死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该死的理由。国王的弑兄,王后的不忠,大臣的谄媚就不用说了,典型的该死。
大臣之子勒替斯,在与哈姆雷特比武前,在自己的剑上涂毒,与国王密谋杀害哈姆雷特,即使他有为自己的父亲、妹妹复仇的权力,但是没有做到光明磊落,甚至可以说十分卑鄙。
大臣之女莪菲莉霞,在自己的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后疯掉了。最后投湖自尽。在对待自己的感情上,她似乎完全受到自己父亲的摆布,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是个毫无主意和胆识的蠢女人。
最后是哈姆雷特。虽然,印象中似乎不择手段的报仇在正义一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公平。为了迷惑国王,实现自己报仇的计划,他不惜牺牲莪菲莉霞的感情,不惜伤害这样一个无辜的女子。所谓怨有头债有主,上一辈的恩怨不该牵涉到下一代。然而他却如此行为,令我不齿。


1楼2012-01-24 16:26回复
    今天,我读了《永生的眼睛》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觉得虽然人死不能复生。可是,完好的器官是可以传承下去的,我们的器官却可以活着,就可以去体验新的生活。这样,我们的死才是有意义的。有些人说死要全尸,但是死后却把尸体给了火葬厂。到头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不仅没落下全尸,连好的器官也浪费了。如果我死以后,会把自己完好的器官捐赠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他们快乐了,我也就快乐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告诉了我:海伦·凯勒对健康的关注和对有一双完好眼睛的渴望,这种愿望是多么的强烈。虽然他不幸失去视力和听力,可是他对生活的了解却远远超过常人。一个盲人聋人居然成了知名的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生充满了勇敢与坚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传递下去。让海伦·凯勒的精神在历史上记下辉煌的一笔!  是啊!人往往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再珍惜,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也许,我们应该把外在的东西看淡一点,想一想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再想一想今天真的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整天都会过得精彩过得充实。  最后,我要回答海伦·凯勒提出的问题: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我会让我的眼睛仔细看这个美丽的世界。这宝贵的三天,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2楼2012-01-24 16:30
    回复
      2025-07-28 05:22: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悲惨世界》有感
      ——大师笔下的苦役犯
      小说的一开头,就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我还曾错误地以为文章的主人公是米里哀主教,他为人正直善良,对所有事物都没有猜忌之心,只有一颗炽热的爱心。他对所有人的宽容与理解,让我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不得不产生一种仰慕。
      在真正主角——冉阿让登场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意识到。因为他仅仅是以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出场,并且还被安排在第一章的第二节里。对于冉阿让,这个只是因为过于饥饿而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罚十九年监禁的苦役犯来说,最初只有对他悲惨命运的怜悯及对当时他所处的那个社会法律专横的抗议。并且我总不明白为什么这种苦难在他们好不容易出狱后还要跟随着他们。能够收留他住宿在整个小城里来说都已经是莫大的善心了,而当冉阿让对主教那些银制的餐具感到兴趣并且偷去而又被捉到主教面前的时候,主教居然会原谅他,并且说出诳语替冉阿让解了围。大概就是这天使般的宽容让他后来有了那么大的转变。
      在芳汀与纳德弟一家的恩怨恐怕是此书最重的催泪弹了。芳汀“抛弃”女儿的无可奈何,和纳德弟一家的厚颜无耻。在他们最初在文章中崭露头角的时候,是一幅美好的画面。但在此过后,一切都有变得面目全非。他们虐待了芳汀的孩子珂赛特,他们纯粹把她当成了家中的女佣、下人。并且还不知廉耻地打着为珂赛特的名义向芳汀索要种种东西。造成了这位年轻母亲最后死在了对孩子的渴望中。
      而在后面,他们从珂赛特身上榨取了大量的钱财。在冉阿让化名成白先生的那些日子里,他们更是想疯狂地骗取他的慷慨,并且不息将自己及家人都颜面扫地。而且还不忘记去报复冉阿让,心中还埋怨着当初没有从珂赛特身上多榨取点钱财。
      而后来纳德弟还一直诬陷着冉阿让,在冉阿让弥留之际还让他与马利尤斯之间的误会加剧。他才是一个杀人者、苦役犯。值得庆幸的是马利尤斯没有被他所蒙蔽。在万难之下终于发现冉阿让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可怜地在苦役犯的罪名下承受了那么多的误解。
      虽然冉阿让最终还是死去了,但他起码在马利尤斯面前洗清了他的罪名,展示了他本来的面貌,他死在快乐与幸福中。而这最后的幸福是来自于他对珂赛特的爱以及他那不愿生活在别人名字下的坚强而诚实的心。从冉阿让到马德兰先生,白先生、到割风先生,然后是让先生,最终他还是回来了冉阿让,他自己。这也正是他可以安心撒手人寰的原因。
      正如文章最后所说的:
      他安息了。尽管命运多舛,
      他仍偷生。失去他的天使就他就丧生;
      事情是自然而然地发生,
      就如同夜幕降临,向日西沉。
      


      3楼2012-01-24 16:31
      回复
        《三重门》读后感:在愉快的心情下读完了韩寒的作品《三重门》,再一次感受到韩寒的幽默。这种幽默的力量真的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把我带回到情窦初开的花季雨季。
        说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从他的童年说起。快乐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痛苦的噩梦。当村里的同伴都在铁路边玩耍的时候他被文绉绉的父亲关在黑暗的阁楼中,在孤独与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诵着诸如《史记》《大学》等古文。他必须始终听父亲的教导——现在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也因为这样,在小学时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随着林父的升迁,雨翔的中学年代是在城镇中渡过的。因课业繁重他感到学习很吃力,他已没有了资本让同龄人称他为神童,他失落极了;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因林母整天整夜的玩麻将,一无心思料理家务,二无心思管教小孩,最后闹得鸡犬不宁,在这种吵闹中,雨翔从小孤寂的心更加寂寞无助;花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然而又伴随着无限的烦恼。就在升高中的那一年他被Susan深深地吸引了,然而他只能把那种爱慕之情暗暗地放在心底,一遍一遍地思念。就因为这样那样的种种原因他中考失败,没能考上高中。最后无耐被父亲用钱送到市重点高中。
        在市重高中他显得更加彷徨。他基础太差而且无心学习,他逐渐堕落。好似在他的生命中什么都不顺,什么都不好。
        韩寒描写的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当代中学生的代表,很多中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缩影,或从小就被父母逼着读书写字,没有闲暇的时间;或父母感情不合闹离婚;或父母恋上赌博,对这个家不管不问;或学校根本就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给孩子因压增负;或在情窦初开的时期被感情困扰着......总之,《三重门》就好像在描写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与林雨翔一样是故事的主人公。
        那么,主人公林雨翔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也许作者想留一个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去想像,也让我们反省省,他并没有在故事的结尾道出林雨翔的抉择。
        林雨翔何去何从?当代的中学生像林雨翔一样叛逆的中学生该何去何从?有这样一则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三名。在竞选期间,记者提了一个叼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思。她是这样回答的:“你们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毕业后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的确,我们无需烘烘烈烈,在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下我行我素就是最时智的选择!
        


        4楼2012-01-24 16: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