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吧 关注:5,995贴子:576,612

回复:知识帖。来看看这些生活中你经常看到但可能叫不出名字的虫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名“铁线虫”
铁线虫(Gordiacea Von Stebold, 1843)又名发形蛇(hair snake),隶属于Nematomorpha门,为铁线虫纲蠕虫的总称。国内分布于南北方各省;国外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大型个体。体长为300-1000毫米,体型似细绳状。与线虫的圆虫类相似,但无背线、腹线与侧线。前端钝圆,体表角质坚硬,雄体末端分叉,呈倒 "V"字形,分叉部分的前腹面为泄殖孔。消化管幼虫期存在,而成虫期则退化。雄体的精巢和雌体的卵巢数目多,成对排列于身体的两侧。生活时体呈深棕色。
成虫栖息于河流、池塘及水沟内,雌体所产的卵在水内孵出幼虫,被昆虫吃进后,营寄生生活。


IP属地:北京137楼2012-02-09 20:46
回复

    当这种虫被大型节肢动物如螳螂、蝗虫等吞食后,幼虫在这些节肢动物体内继续发育,直至成熟后离开寄主,到水中营自由生活,进行交配产卵。
    在八、九月夏末时,我们很容易在水池边找到淹死的螳螂,这正是铁线虫的杰作,当螳螂腹内的铁线虫成熟时,必须要回到水中完成产卵的任务,这时铁线虫会驱使螳螂寻找水源并跳入水中淹死,这样它才有机会进入水中,若螳螂未能及时找到水池或池塘,铁线虫仍会钻出,但结局是干死在陆地上,而螳螂也会因腹部受伤而死亡。
    所以池塘的水不能随便喝!!!!(切记了)


    IP属地:北京138楼2012-02-09 20:46
    回复
      2025-07-24 04:34: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蟑螂的幼虫,那个黑色的东西是孵化它们的容器


      IP属地:北京139楼2012-02-09 20:47
      回复

        蟑螂算是地球上最N13的生物了,其实它真正的学名叫“蜚蠊”。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叫它小强吧!
        1.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2.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全球核子大战,在影响区内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动物甚至鱼类等都会消失殆尽,只有蟑螂会继续它们的生活!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人类身体所能忍受的放射量为5rems,一旦总辐射量超过800rems则必死无疑。而德国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则达到967500rems!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幸存下来。
        3.除非用开水,不然你企图彻底淹死它估计要等一天……
        4.真空状态依然能活着,死的原因同样是饿死……
        


        IP属地:北京140楼2012-02-09 20:47
        回复
          这种虫子比蚊子放大了不少,脚非常长。估计好多人也见过吧

          就是这种


          IP属地:北京141楼2012-02-09 20:48
          回复

            近距离照片,挺萌的,学名“龙虱”
            扁卵圆形,长1.5~逾35公厘(兵乓球大小)。适应水生环境,后足扁而长,有缘毛,以扩大表面积,利于漂浮和游泳,腹背鞘翅顶端下方有气门,便於呼吸。静止时,把头倾斜水下,举起鞘翅末端,露出气门呼吸。准备潜水前,把空气贮存翅下,以备水下呼吸之用。身体呈流线型,有些种类的雄虫前足有吸盘,交配时藉以伏在雌虫光滑的背上。雌虫把卵产在水中或水生植物上。


            IP属地:北京146楼2012-02-09 20:49
            回复

              龙虱习性:肉食性,凶猛贪食。说它凶猛,是因为不仅吃小鱼小虾小虫蝌蚪,连体积比自己大几倍的鱼类、蛙类也会去攻击捕食,猎物一但被咬伤,附近的龙虱闻到血腥就会一拥而上。说它贪食,是因为只要有食物,它们真的是吃到撑,在水里浮都浮不起来,但并无大碍,它在水中时间超过一小时后,会在尾部产生一个气体交换泡,进行水下气体交换。它的幼虫状似蜈蚣,亦是凶猛贪食。捕食其它小虫子,一昼夜吃掉15只蝌蚪都不足为奇。


              IP属地:北京147楼2012-02-09 20:49
              回复

                因会吃鱼,又与鱼类争夺空间和食物而不是鱼的主要食物来源,故不属于益虫。
                不过倒是一种餐桌上的美味……(艹,其实人类是真丧尸,什么JB玩意儿都能吃)


                IP属地:北京148楼2012-02-09 20:49
                回复
                  2025-07-24 04:28: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龙虱幼虫及成虫均为水栖,捕食小鱼、虾、蝌蚪等水生小动物,产卵在水生植物枝上、叶上。幼虫体细长,头大,有眼6对,触角短,6~9节,上颚尖锐、弯曲,内有孔道,能吸食动物汁液,有3对胸足,幼虫老熟时入水边泥土中化蛹,之后逐渐蜕化为成虫。


                  IP属地:北京149楼2012-02-09 20:50
                  回复



                    150楼2012-02-09 20:50
                    回复
                      水蝎子,这种水中生物主要是在南方,来看看

                      水蝎子广泛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等省份。成虫体长37-40毫米,宽10-11毫米。体型扁平,深褐至灰褐色。头小;复眼球形,外突,黑色。前胸背板宽于头部。翅覆盖在腹部背面;前翅膜片黑色,有问状脉纹。前足发达,为捕捉足;中、后足为步行足。腹部背隆起,末端的产卵瓣近似三角形;腹部末端有细长的呼吸管,长达38毫米而与体长接近。   


                      IP属地:北京152楼2012-02-09 20:50
                      回复
                        你怀孕 = =


                        IP属地:北京153楼2012-02-09 20:50
                        回复

                          还有一种跟这个类似,叫“水螳螂”

                          就是这货,正在捕鱼


                          IP属地:北京155楼2012-02-09 20:51
                          回复

                            主要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捉小鱼、小虾、蝌蚪、孑孓等水中小动物,再以刺吸式口器吸食猎物的体液。因其喜食孑孓,在水域生态系中可担任控制蚊子数量的重要角色。


                            IP属地:北京157楼2012-02-09 20:51
                            回复
                              2025-07-24 04:22: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人问这两个东西怎么看都像是老表啊!一会儿“水蝎子”,一会儿“水螳螂”,叫的这么土?!这两个就没有学名么?!
                              其实,他们都叫“蝎蝽”
                              依据蝎蝽的体型分类,被称为水螳螂和水蝎子。前者体型细长,后者体型扁平,当然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类型。常见种有蝎蝽(Nepa chinensis Hoff.)、中华螳蝎蝽(Ranatra chinensis Mayrt)。已知14属231种。中国已知5属16种。
                              蝎蝽演化出两项逃命绝活来躲避天敌的追杀。第一项绝活是假死,当它们离开水里,或被捉住时,则会呈现假死的状态,不管你如何干扰,它都不动。第二项绝活是潜入水底,与水底的泥沙相融合,如不移动,天敌很难发现。
                              蝎蝽在生态角色上因以水生小动物为食,因而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最常被摄食的水中生物应是两栖类的蝌蚪,讽刺的是当蝎蝽死亡后,在尸体的周围,却常见一群蝌蚪不断的啃食蝎蝽的尸体,这就是自然界的食物链循环,它维持这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IP属地:北京158楼2012-02-09 2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