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本来没有什么,可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人这三个选项进行不同组合的时候,就会发生千万种意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会有数不清的看法与解读,所以,打算以文字为终生伴侣的人们,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文字,一旦写出来,发表出去,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在没有多少书籍的年代,我读过一些下三滥的书,先不说印制之粗糙,也不说错字与漏字的严重,更不用说纸张质量之伪劣,单单是那描写的内容,实在只是对文字本身的玷污。
首先就是黄色书刊,我的同学不知道他是感兴趣,还是需要发泄,从地摊上买了这些书回来,还推荐给我看,我么,也就随便翻了翻,发现对我的毒害不是一般的深,是很深,以至于我从那很年轻的时候,就充满性幻想,然而很快,我就决定如果我将来玩弄文字的时候,绝不涉及这些乱七八糟的场面,这样的信念一直保存到了现在。结果呢看的书越多,瞧见作者们的影子也就越多,穿透书的可能性就越大,乃至于瞧见了社会的影子,那对性场面的描写,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想小时候读的那些黄色书刊,那些书刊如果有生命,到了现在应该是自愧不如了!于是我就在想,“食色性也”,难道真的就那么重要或者不重要么?乃至于“地沟油上餐桌”究竟有没有这回事,我真的被整糊涂了!因为我看见主张没有这回事的文章存在着,据说还在继续苟延残喘;主张有这回事的也更是大量存在,无论新闻媒体还是小说都在议论,弄得我实在是不敢在外面吃东西了!结果说,全部的蔬菜与肉类都有问题,甚至包括炊具,在外国是不合格的,而在中国又是合格的;当批判在中国也不合格的时候,又有人跑出来宣布,这些产品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绝对合格,那标准居然是双重的,那玩弄文字的功夫也是一流的,反正我糊涂了,看不懂了!由“色”到“食”的文章真是难读了!
其次就是花边新闻,关于政治的,军事的,国防的,国际间的,娱乐界的,教育界的,医学界的等等等等,乱七八糟的故事描写,跟我从课本上所读到的描述大相径庭,我都不知道该信课本的还是该信这花边的。后来看多了衣服,尤其是女性衣服的装饰,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叫花边,原来就一装饰女装的辅料而已,为了让女装看起来更加时髦,那花边的采用可谓数十万种,加上我做了辅料的生意,那个中究竟就更加明白了然于心中了!花边,呜呼!本来就一装饰之辅料,结果移植到人类自身的活动层面上来,问题就一大堆,甚至很多人口若悬河地吹嘘着花边新闻,看那头头是道的劲头,最初,还真以为博学多才,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纵横古今,博览中外呢。究其实质,也就一劣等书商的混混,为了三五两劣质酒精,混口饭吃罢了!是否我就该相信课本所宣扬的正面与上进的文字呢?刚开始,我是相信的,后来看见某些前辈的文章不断地被删除,某些描写过去的文字不断地被更替,某些据说与时代不服音节的被后来者们的连珠妙语代替,某些是或者不是的时代的强音,进入了课本,遵循着“时代在发展,价值取向也在向前”的规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一想到所谓思想性与国民性,我忽然感到一种庆幸,同时也感到一种新的悲哀!因为花边的效应已经不仅仅在于花边本身了,她随着时代的发展,渗透进入了所谓正式的文字了!
第三就是关于国学,从小就看见地摊上摆放着什么《增广贤文》《弟子规》《周公解梦》之类的劣质书刊,后来增加到《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等等等盗版书,那盗版书的质量也在一步步提高,曾经因为穷,后来因为贪便宜,我买了很多盗版书,说他们是粗制滥造一点也不过分,那些乱七八糟的解读与注解,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对于那些所谓的国学之精粹的解读,本来就算完全错误也无可厚非,因为很多所谓国学之精粹,其实是狗屁来的,我读他们,纯粹是想学点语言技巧,要说我是否承接其思想精髓,却是困难的事情,因为几千年以来的历史事实摆在那里,就不用多说,所谓的国学之精粹,究竟精粹在哪里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