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刚记事的时候,逢少雨年份,村里的吃水是个很大的难题。 村里的三口水井都被刮干,本人曾记得很多本排队在一个井边,水井也有五六米深,井里下去一人,那时是妇联主任的儿子,等着水一点点泉出来,负责为大家刮水。刮满之后,有人把水桶提上来。
当时有个歌谣,连周边的村里的人都知道,说的是:兴仁庄,不害脏,洗脚水,下面汤,包脚布子蒙干粮。
楼主开始上学时,村里开始架设自来水,从东河里引水,在村中央的主道边上,修了七八个自来水池和保护墩,带一个水龙头,村里人就近挑水吃。学校里也按了一个。一两年后,自来水才修到各家各户。
之后村中央又修了水泥路。包干到户,各家分一块,负责铺石块,各家又自备石块,石子和沙子,外聘技术人员和设备。可以说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解决了水、电、路的难题,其时县长李玉妹多次到村里参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