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6日漏签0天
云南大学吧 关注:239,481贴子:5,483,78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82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云南大学吧
>0< 加载中...

回复:我看到有关云南大学最全的帖子,愿全文转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极大地激发了云大广大师生潜心科学研究的热情与精神。大批学者继踵而起,传承学术传统与精神,创造了新的辉煌。方国瑜先生亲自组建了民族史研究室,带领一批学者编撰大型巨著《云南史料丛刊》,并撰写了《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彝族史稿》等专著,奠定了他作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的学术地位。李埏先生发表了他关于中国封建土地国有制问题的研究成果,积极参加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的学术争鸣,终成我国土地国有制派的重要学术代表之一。生物学领域,英美学派的曲仲湘教授与法瑞学派的朱彦丞教授各树一帜,对垒设帐,争鸣研学,促进了生态学科的发展,使云大成为我国最早系统开展生态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心。老校长高治国对此感叹:这才是“百家争鸣”。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大、公立四川大学,三所学校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13所国立大学之一,并在办学规模上位居前列。


2025-07-26 03:3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最受委屈的十所大学
1.兰州大学
被美国《科学》评为中国著名的十三所大学之一,每年的SCI名列前十位,但由于地处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相对落后,难有与其成绩相对应的声誉。
2.西安交通大学
老交大的衣钵传人,至今在工科位置仍居前列,但是远没有其上海交大兄弟的良好生源及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甚至连教育部钦定为九所后地方都无钱供养。
3.中国农业大学
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贡献之大,非常人能够想象,中国人总是以带上农业的帽子而羞于见人,非常优秀的学校就这样被蒙蔽了。
4.哈尔滨工程大学
世人只知道哈军工迁到长沙成了今天的国防科大,却不知道其实是一分为二,像交通大学一样。留守的海军工程系成了今天的哈工程,其实力一直被“隐藏”在同城的哈工大之下。
5.西南交通大学
唐山交大之余脉,发配西南建设大三线以来,几经周折,将这所老牌的工科院校折腾得差不多了,待重振昔日雄风,似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6.云南大学
携原来西南联大之余威,是著名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几乎没落成靠民族政策生存的高校,现在还不如同城的昆明理工能被选上西部建设的十所。
7.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拥有一支无与伦比的强大地学队伍,但近年来属于偏门冷门专业,长期无人喝彩,就快被人遗忘了。
8.四川大学
是目前西部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高校,原来的实力并不弱,好像合并没有给它带来很多的实惠,而是不堪重负,难得其应有的声望。
9.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建设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但常年扎根大西北,缺乏必要的支持,地处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抢了其风头,终于没有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家都说它的南迁合肥是失败之举,其实得失兼有,若真是还在北京,充其量也就是人大一般已略显颓势,但毕竟是损失比较大,勉强排在末席吧。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那是它的前身,那时还不叫上海交大吧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还有这种事?看来你可以和我认识的一个资深川大黑交流交流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从东陆大学到国立云南大学
和丽琨
从清末到民初,“中国濒年多难,学务废驰。大学教育不发达,遂致人才缺乏,文化未兴。感此痛苦,西南各省为甚,而滇中为尤甚”。因此辛(000000)亥**后特别是护(00000)国运动后,为适应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创办一所大学已成了云南省的当务之急,1915年省政府就有设立大学的计划,1918年滇川黔三省合议,倡议设立三省联合大学,但因经费无着落处,终于未能办成。1920年省长唐继尧慨然创议捐资私建大学,又因发生改变,致使办大学的事又中辍。1922年唐公重新主持滇政,方又旧事重提,请王九龄、董泽两先生负责积极筹备,创办人及滇中各界人士捐助款项;根据历史上文化之关系,加之省城北门内,面积七十五亩三方丈的前清贡院:“居高阜、南临翠湖,风景绝佳、为修学最善之地”,故政府特指定旧贡院为大学校址;1922年9月1日成立建筑事务所,着手举建校舍,1922年12月8日刺创办人云贵总督唐继尧的别号“东大陆主人”为名,以“发展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造就专才”为宗旨的私立东陆大学正式宣告成立。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5-07-26 03:30: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东陆大学的开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广东商人霍子常闻风募义,捐助一百万元用作东陆大学的常年经费,云南的商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互相激发,群起竞争,纷纷向东陆大学捐款;财政司为扶持教育起见也将东川矿业公司的股票拾万元拨给大学作为基金。后随着大学的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再仅靠个人捐款筹集的资金已不敷开支,东大校长董泽呈请省财政司将东陆大学的经费列入预算,按月补助;此外唐继关还令饬各县“筹办东陆大学系为造就精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自1923年起各县每年筹解一百元,议作奖励各县学生求学之费,且取之于某县,用之于某县,意在使天姿颖异,家贫无力求学者得资深造”。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930年为谋本省教育之改进经省ZF议决将私立东陆大学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9月呈请省政府转咨教育部,随后遵照教育部令更改校名为“云南省立云南大学”。全国著名数字家、教育家熊庆来先生自1937年8月受聘任校长以来,一再呼吁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教育学术为百年大计,应予大力扶植,尤其要重视边疆的高等教育事业”,主张全国高等教育“应全面考虑.合理布局,均衡发展,不宜畸轻畸重”。在省主席龙云的支持下,他努力争取把当时尚属省立的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以国家力量促其发展;1938年7月1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通过“省立云南大学”改为“国立云南大学”,简任熊庆来为校长,经费定为国币五十万元,除保留原有文法、理、工、医、农学院外又添设了铁道管理系、蚕桑、采矿等专修科,使得云南大学能沿着“从云南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优势加以研究,以期尉为西南学术重心”这一办学方向,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老交大四分五裂了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恩,我对于川大评价也不高,合并了几所好学校就称王称霸了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巍巍五华,淼淼滇池,卓哉同高深"。1946年,云南大学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1948年,熊庆来与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应邀联袂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建校时间不长的云南大学依凭着渊深的学术文化底气,实现了从边疆走向世界的辉煌。
抗战时期,云大学者俊彦学以致用忧怀天下,研究学术而又砥砺节操,为生民立命,除了大量捐钱捐物之义举外,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救亡的真知灼见的重要论文。1936年11月1日,云大教授陈复光在《云南日报》发表题为《远东局势之分析与我国外交路线之商榷》的文章,主张联苏**,其高远见地令人惊叹。以后,云大林同济、王赣愚、吴晗、朱驭欧等教授先后纷纷著文论说以抒国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兴起的一股凡学生教员皆应投笔从戎作全民抗战的潮流,熊庆来校长撰文《抗战后方对于学术建设之责任》,认为这种思潮"固是悲壮",然而"学术乃国家精神所系",若其受损必祸及国家。
可见,牢牢持守学术文化根底以济邦国,是云大一以贯之的传统。大学作为"象牙塔"精神的创造者,就是要追求以终极关怀为旨归的学术取向,把研究"高深学问"视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恪守"为科学而科学"、"为学术而学术"、"为真理而真理"的价值准则,崇尚"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的"学者人格",自觉维护大学作为"社会良心"之神圣殿堂的不屈精神。
求索:风华正茂,衣带渐宽终不悔
1952年开始的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之后,云大的医学、农林、采矿、冶金、航空、铁道等专业或系科被分离出去,云大"产后虚脱",元气大伤。改革开放后开始复苏,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1996年,云大利用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换届之机,既秉承昔日传统,又凭借时代春风,确立了"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211工程建设"建设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锐意进取,不懈求索,使这所古老名校焕发出鲜活动人的朴茂风华,实力不断增强,特色更加突出,赢来了建校以来又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高发元教授,既是学问中人,亦深谙大学之道,因地制宜地为云大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校理念。他认为,"大学的影响和活力在于其特色。云南大学与全国许多名牌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从综合实力上来说,不可能拿‘全能冠军';但是,我们可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单项冠军'。"因此,云大把"211工程"预审时确立的5个重点学科调整为民族学和高原山地生态与生物资源学两个重点建设学科群,几经努力,成效斐然,目前,民族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已经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改变了多年来云南大学学科建设"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状况。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多彩绚丽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学以此为依托建设"大民族学"学科,成绩卓著。1996年获得1个人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得1个民族学博士点,2000年获得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当时下设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又增加3个)、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又获国家级重点学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云大组织了由多个学科的140余名师生组成的田野调查组,深入全省13个地州的23个村寨,面向全省人口在5000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开展"跨世纪云南民族调查",获取文字材料数千万字、照片4000余幅、录音录像带100余盘、少数民族DNA样品1250余份。这次调查是继50年代国家组织的大规模民族调查之后,规模最大、内容最全、影响最大的全省少数民族调查。目前,已出版有关专著27本共530余万字,云南少数民族遗传信息调查报告1分,5万字。随着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推出以及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民族学者脱颖而出,云大正逐步成为我国民族学研究的重镇。



2025-07-26 03:24: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压不住
  • 十四时书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学术兴校"内涵极其丰富。"兴校"之"学术",包括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与民族学双璧辉映的高原山地生态与生物资源学学科群,依托云南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以进化生态为中心,以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为主体,以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为手段,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为一体。在夯实原有生态博士点的基础上,提升了微生物学和植物学的学科发展层面。目前已拥有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000年底,云南大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与复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泰国清迈大学联合研究,给出"汉藏同源"的遗传学证据,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民族学和生态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以及在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国际问题研究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正好与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后来围绕"西部大开发"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获得了地方政府更加有力的支持。一所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与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战略目标如此吻合,这在全国高校中也不多见。
健全的大学精神既具有永恒的持久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大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是要与时俱进,将教育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要引导社会发展,就是要通过人文的昌明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地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精神资源、价值尺度和理性原则。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执着于大学真精神,在《象牙塔精神的守望与超越》一文中,阐发自己所追求的大学精神:"两全之道就是要努力构筑透明而开放的‘象牙塔',达成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健康互动关系,让基础研究引导社会发展,使应用科学推动社会进步。既保持特立独行的大学精神,又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和成果。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成为社会的良心。达此境界,唯有建设开放的大学可以实现。"既守望象牙塔精神,又超越象牙塔精神,表明云南大学仍然保持着重视学术的传统以及坚持"学术兴校"的决心,表明云南大学在思想、理念、管理诸方面渴望创新、渴望与外界交流和对话的胸襟与气度。
大学既是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教学机构,更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实体。学术水准,是大学立身之根本。学术队伍建设,是大学研究高深学问的前提和基础。云大现在有李埏、张文勋、尤中、戴树珊、赵仲牧、王学仁、朱维明、李瑞英、吴兴惠、林超民等著名教授,也涌现出了张克勤、张力、崔运武、唐川、肖春杰、杨桂华、武建国、郑喜印、石磊、林文勋等入选国家人才选拔培养计划的中青年学者以及40多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目前,云大共有专职教科人员1300多人,其中教授280多人,副教授390余人,博士生导师56人;有"国突"和"省突"专家2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人。群贤毕至,济济一堂。
教师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对于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比扩大规模更紧要、更关键。为此,云大努力强化"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推行"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具有云大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云大在"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佳绩。"全国五四奖学金"获得者、"全国学生干部标兵"等一大批学生崭露头角,俊采星驰。近年,云大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始终名列前茅,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两年来均突破14%。
办学层次是高校学术地位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提升办学层次,"十五"期间,云大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整合教育资源,大大加强了学位点建设的力度。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由1996年的2个和28个发展为现在的16个和53个,并新增加了MBA、法律、软件工程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和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以及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82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云南大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