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19,881贴子:89,509,125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操真的是出奇的淡定。
袁绍是他最大的敌人,而这个敌人真正出手时,他倒没什么好操心的了。
因为之前操的心太多了。
现在按着那些办就是。
所以就可以淡定了。
这和“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一个道理
所以袁绍大军要来袭的消息传出后,曹操同学竟然悠哉悠哉,大摇大摆的,去做了另外三件事。


316楼2012-09-10 10:10
收起回复
    第一件事,搞定一个叫眭固的人。
    这哥们儿,表字“白兔”= =。能力也和兔子差不多,但想法竟然向狐狸看齐。
    他来了个“兔假虎威”。
    当年曹操刚起兵时,他就被曹操打败过。然后没消停,而是去联合了袁绍。有了袁绍这只老虎在后面,他竟然又敢拉兵打曹操了。
    但估计这哥们儿想的也非常的天真无邪。他的想法是,袁绍这么大势力,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加了盟,喊喊口号,当当啦啦队,也就是威风一下。
    反正你曹操不可能老虎在前,却来打我这个兔子吧。
    但巧了,曹操这人就爱玩个出其不意。
    “老子打的就是你这兔子!”
    眭白兔这天正在继续演练喊口号工作,突然间一阵马蹄声急,一票军队和若干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白兔一看,吓尿了。


    317楼2012-09-10 10:12
    回复
      2025-07-25 22:07: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点了点前面这些人有谁。
      曹仁。
      于禁。
      乐进。
      徐晃。
      史涣。
      兔子吓的要抓紧时间找个窟钻进去。
      曹操你这是干吗啊!
      就对付我这么一个小虾小兔的,你至于么!三宗室出了一个,五子良将出了三个,外带一个五子副将。
      这完全有点用八神围攻马参军的感觉
      曹操,你在显示你家阔气吗?
      这时候曹操说话了。


      318楼2012-09-10 10:37
      收起回复
        嘿~我还就是显我家阔了!
        本来这些人,随便派一个就能收拾你,但我就非得都派来。
        这叫啥?
        这就叫等咱有了钱,茅台买两瓶,喝一瓶,倒一瓶
        和袁绍大战在际,正好借这个机会,大家彻头彻尾的爽个场。
        这么多优秀战将同时出阵,就是吕布+赤兔当年也抗不住,别说你一个单身白兔了。于是毫无悬念的结束了战斗。
        曹仁、于禁、徐晃、乐进传里,统统留下了一句类似的话“击眭固于射犬,斩之。”
        第一件事,华丽的办完。
        开始第二件事。


        319楼2012-09-10 10:39
        收起回复
          第二件事,收服张绣。
          终于收服张绣了。
          回望这期间曹操做的事情,的确可以称的上是好事多磨,就没一件事是一次完成的。光是个徐州就搞了三四次,而且现在还没搞定(刘备占据)
          张绣这么一个群雄夹逢中的势力, 就打了两次败了两次。
          现在,终于要到解决他的时候了。
          而促成这次解决的,竟然和以前搞的没解决的,是一个人。


          320楼2012-09-10 10:39
          收起回复
            贾诩。
            我们的腹黑大师贾文和,又要出场了。
            当时袁绍要起兵对付曹操,除了联盟了姓眭的兔子之外,还派出使者,要联合张绣共同作战。
            按袁绍的想法,这次联盟是必然成功的。因为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爱将,并间接影响了曹操的夫妻关系(曹操夫人丁氏,因为曹昂之死,和曹操两地分居,回家织布。),可谓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和曹操打,他肯定会来帮帮场子。
            而张绣也的确打算这样做。袁绍的使者来后,张绣奉若上宾,还请来贾诩一并陪同,以示重示。就在他刚要签应袁绍使者的时候,贾大师发话了。
            “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于是使者恨恨地回去了。
            张绣蛋碎了一地
            他好容易恢复点儿后,大惊失色地问贾诩。


            321楼2012-09-10 10:42
            收起回复
              “哥,你搞毛线!”(何至于此!)
              贾诩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张绣见他这反应,又问,那现在怎么办?(若此,当何归?)
              贾诩说,投奔曹操吧。
              张绣又碎了一地


              322楼2012-09-10 10:43
              回复
                贾诩缕了缕胡子,不慌不忙地为他分析了适合投靠曹操的三个理由。
                贾诩的这三个理由非常透析精辟,不只可以用于风云乱世,现代人要找工作的,或者已找到工作打算抄抄股的,都可以拿来通读一下。
                原文如下。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
                就他的三个点来说一下。
                第一,曹操政治牌打的好,品牌打的好。
                现在曹操奉汉帝,那是名正言顺的正统。本来汉帝都不成回事儿了,让曹操这一“奉”,奉出个独一无二来。
                什么叫独一无二?其他势力骂曹操,清一色骂“曹贼”“挟天子”,而可以拿汉帝招牌去骂其他诸侯的呢?只曹操一家,别无分号。
                这就叫独一无二。


                324楼2012-09-10 10:49
                回复
                  2025-07-25 22:01: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二,曹操家业不如袁绍大。
                  这似乎很有悖常理,怎么势力小反而成为优势了?
                  其实只要换一下角度,就可以明白其中原由了。
                  现假设,你有资产20万,曹操有资200万,袁绍有资产1000万。
                  这时,你入股曹操,那你就拥有了1/11的股权。而入股袁绍呢? 你只有1/51的股权。
                  这不就很明显了么。
                  有句话叫,宁为凤尾,不为鸡头。这是指的个人的人生战略方向,是要往高处走。但在其中的战术阶段时,很多时候,当鸡头,是更好的选择。
                  


                  325楼2012-09-10 10:52
                  收起回复
                    第三,这也是当下的重点。估计前两个张绣也不太有兴趣听,听了也不一定懂,但第三个,他是再懂不过了。
                    你杀了曹操这么多亲爱的人,再去投曹操,会有事么?
                    答:不会有事。
                    为什么?
                    因为曹操是要做大事的,正因为张绣杀曹操爱人杀的天下皆知,所以,才最安全。
                    张绣已经碎无可碎了
                    贾大哥也太玄乎了,经常是对一个问题得出和一般人正好相反的结论。幸好他不是生到现代去参加考试或当主考官(不过可以当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考官)不然不是他0分,就是大多数人0分。
                    但贾诩这并非是好以怪论惊天下,故弄玄虚。他讲的这条道理,是有过一个扎扎实实案例的。


                    327楼2012-09-10 10:55
                    回复
                      刘邦建国后,突然有一天发现群臣众将表情不对,非常暧昧,于是心中疑惑,忙把张良拉过来问怎么回事。张良告诉他,大家这是要闹格命灶反啊。
                      刘邦说:“天下正当安定,怎么会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从布衣起家,以此来得到天下。如今陛下为天子,所封功的都是萧何与曹参所喜爱的,而诛杀的都是生平所结怨的。现在军吏统计功劳,用天下的不足处处封功,这是害怕陛下不能尽心封功,害怕又被怀疑平生过失诛杀,所以即将相聚在一起谋反罢了!”
                      刘邦也担忧说:“那该怎么办呢?”
                      张良没有回答他,而是问了一句重要的话。
                      “大家都知道的,你最恨谁?”
                      刘邦想了想说:“雍齿。”
                      张良说,好,那就先封他侯。
                      刘邦依计而行,群臣果然安定


                      328楼2012-09-10 11:01
                      回复
                        这就是贾诩那个理论的来源。他的分析,和张良的思路如出一辙。只不过身份稍有不同,他相当于雍齿的谋士,而他也相信曹操会按张良的那种思路去做。
                        想做大事的人,必须要放弃私怨,一切以大局为重。而且这个私怨最好是人尽皆知的私怨,这样“以公废私”的样子做的才足。所以,张绣和曹操这个私怨越大,他就越安全。
                        张绣听到这里,一拍大腿,悟之。马上投了曹操。而之后的行为也果然一如贾诩所料,曹操不但不追究,反而给了张绣非常优厚的待遇,最后被封到两千户,始终领先别人。贾诩也自此成为了曹操的核心谋士。(虽然一直比较低调)
                        事情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贾诩正确的分析,导致了一场正确的投奔,三方共赢,皆大欢喜。
                        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贾诩的分析,真的正确?


                        330楼2012-09-10 11:05
                        回复
                          有关贾诩的分析正确与否这件事,
                          可以一下子探究到8年之后。
                          8年之后,当张绣满面堆笑的拿着二斤月饼去曹丕家串门的时侯,曹丕摞给他一句话。
                          “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
                          “你杀了我哥哥,你还有何脸面来见我!”
                          张绣进曹营,多年来,他忍受了多少异样的眼光?
                          那时,已经忍受很久折磨的他,终于彻底崩溃了。
                          他选择了自杀。
                          这就是张绣的最终结局。


                          331楼2012-09-10 11:10
                          收起回复
                            问:他的结局,贾诩会预料到么?
                            答:会。
                            问:预料到了,那贾诩还让他投曹操,这分析正确么?
                            答:正确
                            因为贾诩的话,从来就不是为了张绣。如果非要说也会为了张绣的话,那只能是,让他在必然到来的死亡之前,过上一段封侯2000户的短暂快乐。
                            给他个“腹黑”称号,也未尝不可
                            深悟人性的贾诩,当然知道曹操会为了霸业而接纳他,也当然知道曹操霸业有成之后,等待张绣的会是什么。
                            但他的话,依然是彻头彻尾的正确。
                            只因为,贾诩不但是一个心理学大师,还是一个隐士。


                            332楼2012-09-10 11:13
                            收起回复
                              2025-07-25 21:55: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隐士,人们从来记得的人物,都是历史如嵇康阮籍,小说如黄钟公秃笔翁,总之都是深居世外,拒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物。
                              但不要忘了还有这样一句话:“大隐隐于朝 中隐隐于市 小隐隐于野”
                              那些一付生怕人人上搜不到的隐士,只不过是小隐而已。
                              真正的隐士,存在于世俗的顶峰---朝堂之中。
                              贾诩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这样讲起来,会比较空洞。用一下对比法子,会直观的多。
                              只要将贾诩与另外一个人对比一下,
                              就可以看出藏在弗洛依德。贾大师背后的,那张真实的隐士之面了。


                              333楼2012-09-10 1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