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19,951贴子:89,502,988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擦,又没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7楼2012-09-10 20:45
回复
    第三件事,解决刘备。
    在徐州这地儿,曹操刘备可真是老冤家了。曹操是得了n回,失了n回。刘备是失了n回,得了n回。不死小强刘折腾一番之后,又把徐州占了。自己屯兵小沛,关羽屯兵下邳。
    曹操军驻官渡,提防袁绍大军南征之计,突然想起来刘备这小子了。
    当年放走了刘备,是他的一个战略性失误。但事情已经如此,所以总还得解决。
    曹操决定现在解决。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解。和袁绍大战在际,这时候您老人家还有空去打刘备?必须很多人反对
    但有人不同意那种反对意见。


    358楼2012-09-10 20:56
    收起回复
      2025-07-27 04:56: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郭嘉不同意。 @misskagome (怎么老AT不成功?)
      他和曹操的见解一样,要先解决刘备。
      “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郭嘉的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他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袁绍这哥们反映慢,砸了他家玻璃可能半小时后才想起来去追你。你这时候突然发动对刘备的袭击,等得胜回来,袁绍也不一定能反应得过来。第二,刘备刚刚把这块地得了,人心不稳,趁这个机会一鼓作气,事情会好办的多。
      郭嘉的分析,尤其是第二条分析,果然是至理名言。他对刘备这类人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两条意见,可谓是“刘备问题使用手册”般的经典。他的意见是,最好的办法是,面子上好好接待,实际上软禁起来,决不可以放虎归山。可惜,曹操前面听了,后来忘了,犯了一个官渡之前的最大战略错误,于是有了刘备的新生。
      犯了这个错误不要紧,郭嘉还有第二条意见。那就是刘备这人虽然心有大志,永远不怕折腾。但老百姓并不这么想。他这份折腾,总要有个适应过程,趁他立足未稳时解决,是最方便的。一旦时间久了,当刘备的雄心真正感染了当地士子民众,那就是很难解决的顽疾了。
      不得不说郭嘉的确牛逼,两条意见,可以把刘备卡的死死的。但可惜的是,曹操对于这两条意见,都是前面听,后面忘。十五年之后,他会再次忘记郭嘉的这句话,并犯下一个赤壁之后最大的错误。
      那个错误,将为三国鼎立的最终形成,“加”上最后一把力。
      不过这次还好,他没有犯什么错误。与袁绍相持之际,他忙里偷闲,果断进攻刘备。


      359楼2012-09-10 21:00
      收起回复
        三国演义对此的描写相当精采,可以说是给足了刘备面子。
        演义里曹操为了打刘备,用出了全套武装,五大军师齐齐上阵,连一直在许都,未从军多年的荀彧,都被老罗活生生拉来当参谋;五子三宗一猛全部出场,最后还是借着一场风的帮助,才解决了刘备。
        事实事情没那么复杂,曹操统兵,乐进攻城,徐晃当帮凶,“攻刘备于沛,破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曹操一场3V3都没打完,乐进就打破了刘备张飞夏侯博防守的小沛
        事情的结果就是刘备老婆孩子再次被人俘虏,夏侯博被生擒,张飞失散,自已则像兔子一样又跑到了袁绍那里。
        这仗打的是十分简单,但曹操那锐利的眼光告诉自已,有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却十分有做的必要。


        360楼2012-09-10 21:03
        收起回复
          那就是关羽
          一个将领的成长,统计一下基本上有三种可能性。
          在敌人那儿成长,在我这儿开花结果。------------这是最好的,不出培训费,光吃回报,净赚。代表人物:张郃。
          在我这儿成长,在我这儿开花结果。-------------这是最常用的。培训费还是要出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嘛。培训好了,以后就是光赚了。代表人物:乐进
          在我这儿成长,在敌人那儿开花结果----------------这是任何人最不想遇到的。我出培训费,培出来一个干将,去你那儿帮你挣钱,我不成二傻子了么?
          曹操当然也不想成为这种冤大头。第一种可能已经没了,关羽在刘备那儿没培训出来。那就追求第二种吧,培训费我出,培训好了,帮我工作。
          但曹操觉的这事似乎不太靠谱,关羽没事就自已坐那儿,翻着电话本一边又一边的拨打那个署名为“刘备”的空号,久留的意思看来不大。
          于是曹操找来一个人,要他去探知一下关羽的口风。


          361楼2012-09-10 21:06
          收起回复
            那个人就是辽神。
            张辽和关羽很要好。首要原因应该就是老乡的原因,两个人随便一聊,你认识谁谁不,哦,就他啊,聊着聊着就发觉都认识东头王家村第二户隔壁院子里那条狗的原主人了,比较容易有共同语言。后来徐晃估计也就是这么加入进来的。
            其次原因,他和关羽性子很像,都是勇猛果断而又仗义。
            接下来的对话,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场兵不厌诈的纷纷乱世之中,最为实在的一番对话了。从这几个人的对话里,完全看不到任何掩饰,带着一种好像孩童一般的纯真。
            首先,曹操叫来张辽,对他说明了清况。
            曹操这人说话办事,一向是虚虚实实的。按他多疑的性格来讲,他现在说的话,应该不会向与关羽交厚的张辽直接说明原委,因为这样一挑明,张辽带回给他的极有可能就是,“没这回事,哥们铁心着辅佐您呢”。
            但曹操却没有任何虚实,他对张辽,很实在的说了一句话,我看关羽的意思,可能是留不长。你去问问,他什么意思吧。
            太实在了,太直白了。实在直白到和大学生里喜欢一个女生,去找她宿友帮忙问问,她打不打算和我谈朋友差不多了。
            于是张辽就去问了。而张辽怎么问的呢?


            362楼2012-09-10 21:10
            收起回复
              按说张辽这个时候去问,应该是环顾左右而言他,比如问问关羽你对曹操这个人印象怎么样啊,你对工资满不满意啊,伙食合不合胃口啊,侍女漂不漂亮啊啊之类,反正是不会直接说是曹操问的。
              可事实是,张辽直接原话传达。
              而关羽应该怎么回答?按说也应该是不露痕迹,厚积勃发,表面顺从,暗中找机会离去。
              可事实却又非如此。
              关羽诚恳的向张辽说:“我知道曹操对非常好。但我还是忘不了刘备。我肯定是不会留下来的,但我也肯定会帮他做点事再走。”
              直到如今,这些人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全是心里话。这三个人的对话,还能再实在点不?
              答案是,真的能。
              张辽听到了关羽的话,心里一阵挣扎。他感觉原话带给曹操,关羽就很有可能性命不保了。但不带原话,又对不起曹操。他最终决定,忠义之中,忠大于义,于是原话带给了曹操。
              而曹操听了之后,说道真是义士。在最终关羽的离去前,他依然厚加赏赐,算做最后的礼物。离去后又说,各为其主,不让人去追。
              这一段事情,被传为了千古佳话,演义据此而成约三事、过五关等一系列精采章节。虽然场面上没有小说那么曲折,但情义却是实实在在的。
              历史中的人性,在此体现的一览无余。曹张关三个人,都是叱咤风云的政界军界人物,但在这里,一切的利益分析,客观分析,都成为多余。什么政治学,军事学,厚黑学,统统见鬼去吧。
              这里,只有三个男人之间互相欣赏的友情。
              这里见证了,历史滚滚而去的长河背后,真真正正的,是人性。


              363楼2012-09-10 21:22
              收起回复
                在后世文人牵强附会的为帝王们攻打某个山村,寻找阶级原因、经济原因的时候,他的真相可能只是,
                那个帝王小时候在这里有过一段回忆。
                帝王将相,不论他被时代赋予了多么伟大的使命,他首先,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
                不错,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可以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为常人之所不能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此成为一部叫做“帝王将相”的机器。做为一个人,他们的性情,永不会消灭,相反,它会一直存在,并且时不时的在他的飞行中留下一丝丝如是的轨迹。
                正因如此,也唯有如此,这世界,方为人之世界。
                曹操乱石铺街,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后,他与一生第一个最大对手---袁绍的最终决战,也终于要正式拉开帷幕了。
                而个帷幕,最被另一个人,用他一生之中的最辉煌一战,所拉开的。


                364楼2012-09-10 21:24
                收起回复
                  2025-07-27 04:50: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的文风很似当年明月


                  365楼2012-09-10 21:29
                  收起回复
                    于禁。
                    他即将打响自已最辉煌的一战。
                    但,也是最后的辉煌。
                    此战之后的他,成了曹军中忠武过人,智勇双全,战功素著的代名词,成了曹操最为信任,最为倚重的大将。
                    这之后,他类似于功成身退般的,被曹操留在中军,后来晋为四方将军之一的左将军,并成为了曹军之中,唯一一个被授予节铖的人,基本不再参加地方带兵工作。曹操此举,于禁俨然成为了一支军队中的魂灵式人物,在中央参与了到了政治平衡当中。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历史总是这样,它不会用一个断面去表现你,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总要等盖棺定论的那一天。
                    如果于禁在这个时候死掉,他会在此盖棺定论。他会成为魏军顶礼膜拜的榜样,无数的新锐会被自成已的老爹拍着头教育:“看看,这就是当年的于公画像。别看你小子现在能生龙活虎的,你比当年于公临危受命,挽江山于即倒,差远了!”
                    然而,残酷的历史,没有如果。


                    366楼2012-09-10 21:50
                    收起回复
                      他终于,还是迎来了二十年后的那一刻。
                      那一刻,当眼看着七军之部,数万之众,尽皆被大水淹没之时,一生征战无数,守必坚,攻必克的他,不知道是何感想。
                      那一刻,当庞德义愤填膺,大骂敌寇,慷慨赴死之时,一生每每在最危险时侯救君于危,救国于危的他,不知道是可感想。
                      那一刻,当曹丕命人带他到那间刻着破军受降图的房间之时,一生挟天下良将之威名,受尽敬仰的他,不知道是何感想。
                      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想。
                      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
                      当白发皓首,颠沛落魄的他,被当成个玩偶一样,任蜀中小兵戏耍,又被吴军小兵抢去继续戏耍之时,往日威叱千军,攻敌而敌不敢挡,夺营而无人敢发一辞的一幕幕,也只能好似一场大梦。
                      曹操对此,也只能默认望天,沉思良久,说出一句似乎是问题,又似乎不是问题的话。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永远也不会有。
                      最好的回答,或许只能是一句诗。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把自己都说伤感了
                      先不说这节了,现在电子影音技术发达,我们还是来回放下你这最辉煌的一幕吧。


                      367楼2012-09-10 21:53
                      收起回复
                        就像任何故事,总要有个开头一样。任何大战,也会有一个开头。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役的开头,就从两个地方开始。
                        白马,延冿。
                        曹操深知用兵作战的法则,绝对不能消极防守。即便是袁绍军力远胜于已,他也必须要主动出击,争取防御的主动权。
                        他不是困守官渡,而是要派出两支军,像尖刀一样,插入袁绍军中。
                        这两支军的目的地,就是白马和延冿。
                        白马,这个地方好说。这里地属东郡,东郡太守刘延有防守这里的义务。
                        困难的,是延冿。


                        368楼2012-09-10 21:56
                        回复
                          这时,袁绍强大的军力已经镇慑了众人。兵未至,孔融就开始传播各种小道消息,大涨袁绍威风了。在荀彧和郭嘉的坚持之下,曹操才横起来心,和袁绍决一死战。但面对着对面的袁绍大军之时,敌人泰山压顶一般的震慑力,依然存在。被派出的两支部队,会受到对方的疯狂进攻。这不是谁都能顶的住的。
                          而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不等曹操吩咐,自己站了出来。他站出来,不是像荀郭那样分析一套大道理。
                          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要当先锋。
                          这个人就是于禁。
                          曹操感动了。我也感动了
                          这绝对不是仁王盾,而是最犀利的矛
                          国乱思良将,现在是自己最艰苦的时候,现在敢于站出来,还敢于冲锋的,才是真正的男儿,真正的猛士。
                          曹操“壮之”,派出了两千名步骑,让于禁进守延冿。
                          真正考验于禁的时刻,到来了。


                          369楼2012-09-10 21:58
                          收起回复
                            于禁驻守后,白马和延冿,就开始受到袁绍的疯狂攻击。
                            两地被攻了不久,刘延就有些吃不消了,雪花一样的求援信飞回官渡,请求支援。
                            这时,延冿的校官也开始让于禁快点求援。
                            于禁给他的答案是,没有援兵。
                            “守这里的是我于禁,不是援军。只要我在,纵使敌军数十万,也休想攻破我这二千人!”
                            直到最后,于禁都没有给曹操发回过一封求援书。
                            他凭着这两千人,死抗袁绍大军。他不管曹操在做什么,有人告诉他,曹操这个时候正跑到东边在进攻刘备了,他表示这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他不依靠任何人,他只知道,死守这里,是他的使命。
                            就这样,直到曹操打完刘备回来,袁绍也没能攻下这区区两千人镇守的延冿。
                            这为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中的第一次主动权。


                            370楼2012-09-10 22:00
                            收起回复
                              2025-07-27 04:44: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曹操回来之时,桌上推的是一摞摞白马求援的报急书。
                              但没有于禁的。
                              于是,当他要率领军队前去救白马时,荀攸告诉他,你还有一种选择。
                              你可以兵发延冿。因为延冿没有被告危,所以这里还有主动权。你发兵延冿,做出进攻姿态,声东击西,再去白马,收效必然好的多。
                              曹操采纳了。
                              而这个主动权,是由于禁在前线用血争来的。
                              在这个声东击西战术的指导下,曹操成功的发动了对白马的闪击式回援,关羽张辽徐晃的先锋部队,突击颜良,大败之,关羽也上演了万军之中策马杀将的经典一幕。
                              而后,曹操携民渡江,带着白马之民由延冿退回,半路上又设伏兵,袭杀了文丑。退回官渡。
                              然而这个时候,于禁还在延冿。
                              


                              371楼2012-09-10 22: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