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的生活很无赖吧 关注:98贴子:7,325
  • 7回复贴,共1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2-09-13 18:04回复
    仙鹤草
    古时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路过一片沙滩地带。时值炎夏,烈日当空,晒的他们汗 流浃背,又渴又累。这时,一个秀才流出鼻血,另一个慌了手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 哪里去寻药呢?他们急中生智,用土块塞,用纸堵,但都无济于事,血又从嘴里流出来。正 在这时,忽然看见一只仙鹤嘴里衔着一根草,慢慢从头顶飞过来。他们想,如果我们也象仙 鹤那样,长个翅膀,赶快飞走多好呀!他俩用羡慕的口吻喊到: “仙鹤,仙鹤,慢慢飞呀,把 你的翅膀借给我们用用,让我们赶快飞出这个鬼地方!”谁知仙鹤被他们这一叫,吓了一跳, 把嘴一张,衔着的野草掉了下来。他们打趣地说: “翅膀借不下来,先拿野草润润嗓子吧。 ” 流鼻血的秀才急忙把野草放在嘴里嚼了起来,有了水分的滋润,嗓子不干了,口也不渴了, 没一会儿,鼻血也不流了。他们高兴地急忙赶路。后来,他们都中了进士,当了七品县官, 就派人到山上找那种野草。 经医生辨认试验, 证明它确实有止血之功。 为纪念送草药的仙鹤, 就把它取名叫“仙鹤草” 。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2-09-13 18:05
    回复
      2025-05-29 02:39:28
      广告
      菟丝子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养兔成癖的财主,专雇一个长工给他养兔,并规定:死掉一只兔,要扣掉1/4的工钱。有一天,养兔的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腰部打成重伤,因怕财主看到,便偷偷地将这只受伤的兔子藏到了黄豆地里,奇怪的是,他发现这只伤兔并没有死。他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吩咐他定要将此事探个究竟。长工便按照父亲的吩咐,又将一只受伤的兔子放进了黄豆地里。他跟随伤兔仔细观察发现:受伤的兔子很喜欢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不久,伤兔的伤竟渐渐痊愈了。于是,长工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子俩并由此断定黄丝藤可以治腰伤。
      后来,那长工果真使用这种黄丝藤治好了许多腰伤的病人。他想,黄丝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状又如细丝,于是便将它取名为“兔丝子”。又由于黄丝藤--“兔丝子”是味草药,后人便在“兔”字头上加上草字头,也就成了“菟丝子”,一直沿用至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2-09-13 18:08
      回复

        川芎
        相传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偕徒弟从终南山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这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到青松林内歇脚。这时忽见林中山涧边的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涉水嬉戏。没过一会儿,突然听到几只小鹤不断的惊叫。药王师徒一瞧,原来那只大雌鹤头部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哀鸣。小鹤们看见“妈妈”扑扑颠颠,也吓得凄楚怪叫。药王心里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药王师徒又来到青松林。巢内病鹤的呻吟声清晰可辨。没过多久,天空中传来一阵阵鹤鸣,只见几只白鹤落下,从它们嘴里掉下几片叶子落入病鹤巢中。徒弟捡起落在地上的叶子,发现形状很像红萝卜的叶子,便满不在乎地丢在地上,但药王却若有所得,命徒弟把叶子捡起来保存好。
        次日,药王师徒再次来到青松林,但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声了。抬头仰望,只见几只白鹤在空中盘旋,嘴里又掉下几朵小白花。徒弟依然不觉得稀奇,药王却又命徒弟捡起来保存好。此时药王发现病雌鹤的身子已完全康复,又率领小鹤们嬉戏如常了。他还观察到白鹤爱去混元顶峭壁的古洞,那儿长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花、叶和根块都与往日从白鹤嘴里掉下来的一样,不禁联想到雌鹤的病愈与这种草有关。经过他对这种药草进行尝试后发现,其根茎苦中带辛,具有特异的浓郁香气。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断定,此品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于是,他便叫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给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药王兴奋地随口吟道:“青城天山幽,川西第一神仙洞府,药草通过仙鹤递,来自天穹,真是川西第一山,苍穹降良药。这药就叫‘川芎’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2-09-13 18:10
        回复
          白果
          银杏去壳名为白果,白果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
              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证。
            相传有一个叫白果的姑娘,给地主家放羊。有一天,她正在山坡上赶羊,一只乌鸦一松嘴,掉下一个白点点,白果一看,是一颗白色的果核,就随手捡了起来,埋在山坡上,不久,就发芽、生叶、长枝了。她每天来放羊时,给小树培土浇水。树终于长大了。这时候,当地发生了传染病,得病就咳嗽、发喘、憋得脸通红。白果也害上了这种病,病倒在山上了。昏迷间,见一姑娘从小树上摘了些果子,去皮,露出个白色的圆球球,揉碎了,填进白果的嘴里,吃下去,不多时,白果就不咳不喘了。还剩下几颗,姑娘叫白果也吃下去。白果不吃,说山下还有好多人害这种病,要拿去给他们吃。那姑娘指指树说,那上面多着呢,让大家都来摘吧!白果很感动,问姑娘叫什么名字?姑娘说叫银杏。白果就用树上的果子,治好了很多人的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2-09-13 18:14
          回复
            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向来被誉为蛇伤痈疽圣药。 据传, 这味草药的名字缘于一则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 浙江天日山区住着一个青年叫沈见山, 父母早逝, 又无兄弟姐妹, 靠上山砍柴为生。一天,他在砍柴时, 草丛中忽然窜出一条毒蛇, 还未及躲避,他的小腿就被蛇狠狠咬了一口。不一会儿,他就昏迷在地,不省人事。说来也 巧,这时天上的七仙女正好脚踏彩云来天目山天池里洗澡,看到了昏倒的沈见山,便动了恻 隐同情之心,她们将他围成一圈,纷纷取出随身携带的罗帕盖在他的伤口四面。更巧的是, 王母娘娘这时也驾祥云到此,看到了青年、伤口和女儿们的罗帕,明白了一切,于是随手拔 下头上的碧玉簪,放在 7 块罗帕的中央。或许是伤口得到了罗帕和碧玉簪的仙气,蛇毒很快 就消散了,沈见山竟徐徐清醒过来。清醒后的一瞬间,他只听“嗖”地一阵风响,罗帕和碧 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变成了 7 片翠叶托着一朵金花的野草。他惊呆了,仿佛刚做了一 场梦,又看看自己的小腿,了无伤痕。最后他想明白了,是这好看的野草救了自己的蛇伤。 于是,下山后,他给村民们反复讲述被蛇咬伤后获救的奇异经过,并带村民上山认药。村民 们推测说,这药草蕴含有仙气,能克蛇毒妖魔云云,故而每遇有蛇咬伤患者,都采挖此药, 并获神效。当大家好奇地询问药草的名字时,沈见山想了想说: “七叶一枝花。 ”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2-09-13 18:18
            回复
              佛手
              很早以前,金华罗店一座高山下,住著母子二人。母亲年老久病,终日双手抱胸,自觉胸腹 胀闷不舒。儿子为了给母亲治病,四处求医无效。一天夜里,儿子梦见一位美丽的仙女,赐 给他一只犹如仙女手样的果子,经母亲一闻,病就好了。可是,醒来一看,母亲病情依旧, 原来那是一场梦。于是,儿子下决心要找到梦中见到的那种果子。经过多少天的翻山越岭, 当他坐在岩石上歇息时,突然看见一只美丽的仙鹤,一边舞一边歌: “金华山上有金果,金 果能救你老母。明晚子时山门口,大好时机莫错过。 ” 第二天午夜,儿子爬上金华山顶的山门,只见金花遍地,金果满枝,金光耀眼。一位美丽的
              女子飘然而来,儿子定睛一看,正是梦中所见的仙女。 仙女说道: “你的孝心感人,今送你 天橘一只,可治好你母亲的病。 ”儿子感激不禁,恳求仙女再赐给他一棵天橘苗,以便母亲 天天能闻到天橘之香,永解病痛。 仙女满足了他的要求。 儿子回来后, 将天橘给母亲服用, 母亲胸腹胀闷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仙女赐给的天橘苗经过辛勤培植,很快地传遍了整个山村,给更多的人享用。乡亲们认为, 这位仙女就是救世观音,天橘象观音的玉手,因此称之为“佛手” 。 ( 《本草纲目》中对“佛手”有这样的描述: “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 寄至北方,人甚贵重。古作五和糁用之。“其味(指舌尝)不甚佳而清香袭人。南人雕镂花 ” 鸟,作蜜煎(饯)果食置于几案,可供玩赏。若安芋片于蒂而以湿纸围护,经久不瘪。 ”佛 手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和中,疏肝解郁,燥湿化痰之功效。 )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2-09-13 18:20
              回复

                密陀僧(氧化铅)
                在中岳嵩山中,有一樵夫,一日进山砍柴,忽遇一只恶狼向他扑来,好在他眼急腿快,拼命 奔走,方才免为狼食。但因惊吓俘度,回家后得一怪病,失音不能言语,多天难愈。 一日,遇一僧人路过,自称能治此病。那僧人取出一块似铜非铜、似金非金的东西,研末后 让樵夫用茶水调服。樵夫服药后,很快便感觉浑身轻松,失音不语的症状随即消失。樵夫向 那僧人询问药物的名药,那僧人并不作答,只是连声念起“阿密陀佛!阿密陀佛! ” 后来, 那樵夫在一家银匠家里发现炼银炉炉底的残渣很象那僧人给他治病的药, 便也试着给 人治病,果然也有效果,别人问他这药的名字,他一时无言以对,因想起僧人给他治病时口 念“密陀” ,便灵机一动,说这药名叫“密陀僧” 。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2-09-13 1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