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的散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语言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了颇为一段平凡而又不平常的故事――1963年,当“我”还是一位初中生的时候,因为一篇作文获奖,受到了当时身为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先生的鼓励与肯定,并接受其邀请,去叶老家里做客这其间发生的故事。
文章先写了叶老改动后的作文。“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到处”体现叶老修改作文是那样认真细致。作为一个从未与叶老先生见过面的中学生,能得到叶老如此精心地指点,使“我”感到如春风拂面般地舒服、愉快。
一个身居教育部副部长位子的、年近七十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足以说明叶老是一个平和低调、虚怀若谷的人。果然,从叶老和“我”的交谈中,叶老宛如邻家大爷般和蔼可亲的朴实作风,使作者初见面时的紧张和局促不安一扫而光。这些细节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做事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人格魅力。
然后,作者又写了一进叶老院子里看到的景色美。刚进里院,叶老家院子里独特的风景就吸引了“我”。“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这些精彩的比喻,不仅把爬山虎的生机写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借景喻人。作者借这充满生机活力爬山虎,隐喻了叶老一心提携后辈那份浓郁的真情。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从此,在作者心目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与叶老的形象已深深地连在了一起。它承载了作者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此后,他用毕生的探索与思考,以文字表达对叶老无尽的感恩和对文学自始至终的热爱。
在获得了几十次各种文学奖项后,2010年,肖复兴又获得由中小学生选出的“当代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十大作家”奖,在颁奖典礼上肖复兴曾满怀深情地说:“1963年我读初三,那时候在北京市组织的一次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而就是这篇作文让我从此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因为这篇作文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指导,他不仅亲自批改,而且还专门约请我到他家去交谈。与文学大师的亲密接触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从此我更加热爱文学。同学们,文学足以引导我们的一生,它不是让我们有飞黄腾达的机会,而是让我们的心充满美感。”
的确,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老人的期望,从第一次见到叶老至今的四十八年里,肖复兴在文学的道路上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对叶老的感恩已经升华为用毕生的精力去追寻叶老的文学脚步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