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江山梦里花吧 关注:253贴子:10,635
  • 3回复贴,共1

『叶墨勒世家』^【资料】<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译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题解: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县令。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乱平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于元和二年(807)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写了这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全文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其“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注,章法浑成”(高步瀛《唐宋文举要》引方苞语)。文中关于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采照人。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2-10-28 02:16回复
    写作背景

      《张中丞传后序》作于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睢阳是江淮的屏障,而唐朝廷军队的给养主要依赖江淮地区。因此,坚守睢阳,对制止叛军南犯,保障给养由淮河、长江溯汉水进入唐军后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史家认为,张巡、许远坚守睢阳之功,不亚于郭子仪、李光弼的用兵。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2-10-28 02:18
    回复
      2025-05-09 20:18:26
      广告
      人物介绍

        题中的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玄宗开元(713—741)末年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2]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在雍丘(今河南杞县)等地抗战。757年(至德二载)正月,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张巡守睢阳时,朝廷封其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故称张中丞。曾随他守睢阳的李翰写过一篇《张中丞传》,韩愈这篇文章是对《张中丞传》的阐发与补充,故题为《张中丞传后叙》。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2-10-28 02:18
      回复
        作品意义

          《张中丞传后序》的写作,有其现实性。当时距张巡、许远殉难虽已半个世纪,但由安史之乱开始的藩镇割据并未停息。社会的动荡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对张巡、许远缺少公正的评价。唐宪宗即位后,以武力削藩,但不少人主张姑息,反对用兵。因此,该文的用意,不限于评价张巡、许远,实际上是对专务姑息、为叛乱势力张目者的回击。
          宋人张耒说:“韩退之穷文之变,每不循轨辙。”(《明道杂志》)这篇文章忽而议论,忽而叙事,议论、叙事中又插入描写和抒情。除叙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事迹外,还牵涉到于嵩、张籍和作者自己。这样纷繁复杂的头绪和变化,可按由破到立的线索去把握。前三段先通过议论,破小人的污蔑,后两段通过补叙遗事,彰英雄之业绩。而从材料来源看,则是先据李翰《张巡传》所提供的事实,进行论辩,然后根据作者自己在汴、徐三府的见闻和张籍所提够的材料,补叙英雄遗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2-10-28 0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