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上述可能与省会城市叫板的城市,多兴起于近代开埠通商之后,多处沿海沿边,景色优美,宜人居,历史包袱少,不在本省的中心地带,往往先是借对外贸易积累财富,然后在经济及人口方面成为本省的老大,但它们在政治与文化方面仍多处于老二地位。它们和省会城市的地位像北京和上海在全国的地位。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不是本省中心,文化上缺少深层次的积累,多西洋殖民气息,在开埠前甚至连起码的县城都不是。经济上的老大使它们产生了类似暴发户的财大气粗心理——吃早点买来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它们普遍在人文上缺少可持续发展的传统,虽然也有大工、厦大等不错的大学,但很难留住人才。从长远来看,他们应该乘天高皇帝远,政策束缚少等优势出发,强化经济上的老大地位,争取文化上的老大,放弃政治上争取老大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除非是能直接变为直辖市。即便这样,也会让省府所在的省会城市不安,身在省城的肉食者们在决策时会多多少少对他们的爆发户形态有些看法,难免会给其做对小鞋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