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一名“海陆空专家”,罗明燏高超的学问,不仅体现在他是建筑工程、结构力学多位一体的复合专家;也不仅体现在他是当年全国为数不多的一级教授,精通英文、德文和法文;最为突出的是他善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主持和审查的国家工程项目达200余项。在这些工程项目中,无论国防、军用,还是工业、基础建设,亦或民用、城市建设,无不体现着他的聪明才智。
1949年,国民党败退时炸毁珠江桥。1950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开始着手修复珠江桥,重新设计桥梁的任务落到了罗明燏肩上。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贯通广佛的桥梁就得以开通。这座桥桥墩厚重,桥身配合设计为半拱形,使得该桥既牢固受力,外观又极具特色。
1951年,中南某地建地下油库,要在10米的岩石下作业。由于外国专家设计上的失误,15栋库房塌了11栋。当时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找到罗明燏,说:“你去看看能否改变原来的设计,重起炉灶?”罗明燏毫不迟疑地接受了任务。一个月后,他交出了一卷重新设计的图纸,按照他的设计施工,地下油库终于落成,比原计划
节省了100亿(旧币,折合新币100万元)。此外,新丰江水库兴建、文冲造船厂船坞修建、南方大厦修复、珠岛宾馆结构设计……罗明燏都参与了其中的主导设计、规划、检验审核,事故处理及补救工程等大量工作,为国家节约了巨额建设资金,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罗明燏生前非常喜欢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而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