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743贴子:3,001,317
  • 5回复贴,共1

通行本第三十四章之校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较通行本与帛书本,第三十四章不甚通顺,比较乱。参照蒋锡昌、陈鼓应、饶尚宽之说,勘正如下:


1楼2012-11-27 19:59回复
    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天下皆谓我大,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楼2012-11-27 20:08
    回复
      2025-05-25 23:02:06
      广告
      “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通行本无而帛书本有。原文中的衍文“则恒无欲也(常无欲)”被删除。“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在帛书本中重复出现,在通行本中前者为“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接近白话。如此校勘使“万物···”两句成对文,文句顺畅,文义也显而易见。
      饶尚宽之说将第六十七章首节移至此章之后,使文义相连,文句显得很通顺。


      3楼2012-11-27 20:27
      回复
        真正的学术或许不被平常人注重。钱钟书语:“大抵学问是荒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素心人很少了。纷纷扰扰,莫衷一是,便使得真相模糊了。因循守旧不可取,《老子》之真面目终究会显现的。


        4楼2012-11-29 12:33
        回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子之道,关键问题是自己理解领悟出的老子之道是否就是老子本义。
          要得出老子本义,不仅要依靠老子文,还要排除儒家的干扰。
          仅是老子文,就有民间系统版本(河上公本为代表)与文人系统版本(王弼本为代表)之分,再加上帛书甲乙本与楚简,使得世人难识庐山真面目。一些人“尽信书”,殊不知古书经书也是含有“水分”的,这就需要提高辨别分析能力。
          再者,排除儒家的干扰,要排除儒家的社会观念,排除儒道相争的影响,分辨出老子之道与儒家之道。在现今的老子文中就有几句属于儒家之语,可见儒家对老子文是有扰动的。


          5楼2012-11-29 20:36
          回复
            研习老子文,必须有扎实的古文基础与文法知识。把老子文奉为“圣经”是不可取的,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了老子文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分章有误、错简衍文等等。学术界对老子文的争辩很多,不仅因为《老子》是一部影响世界的奇书、王道之书、哲学诗,还因为它的学术价值非常高。


            6楼2012-11-29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