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人的存在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生(活着)一个是死(死亡)生是有期限的 而死是生的延续 代替生永远的存在下去(存在于这个世界)
根据这一理解 我就有了个问题 人活着 具有意识 身体在不断进行各种活动 人还可以认识世界 感知世界 这些东西证明了生(活着)是存在的一部分 活着就意味着存在
可人死后,就没有了意识 不能感知这个世界 身体(骨头与岩石一样 是无机物 不能作为存在的证明)也不再运动 那么死又要通过什么来证明死是存在的一部分呢?
在这里首先要用到一个观点。永生与永死都是不成立的。
万事万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恒星如此,恐龙如此,人类也不例外,生与死是辨证的,循环往复的,没有永恒的生,也没有永恒的死,除了永恒的物质和永恒的运动及其规律,就再也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科学的作用就是让人类认识到自然辨证法,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认识到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宇宙的物理状态数是有限的,如果一个物理状态是由其他物理状态转化而来的,那么就说明这个物理状态不是稳定的,也具有向其他状态转化的能力,生是由死转化而来的一种物理状态,死是由生转化而来的一种物理状态,所以生和死都不是稳定的永恒状态,而是可以向对方转化的可变状态。所以,一切创生出来的东西,都注定要消亡,恐龙诞生于2亿多年前,但6500万年前还是灭亡了,因为恐龙是由泥土通过物质的运动转化而来的,自然也可以转化为泥土。人类诞生于100多万年前,也总有一天会灭亡。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也总有一天会消亡,因为地球生态系统是由地球的泥土转化而来的。地球也会灭亡,因为地球是由星际气体和尘埃聚集而成的,经过漫长的时间也会蒸发成星际气体和尘埃。恒星的残骸也会蒸发,就连所谓的“黑洞”其实也并不黑,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也会蒸发掉。总之,出生和死亡只不过永恒的物质运动过程中经历的某些物理状态罢了,这些物理状态都只是物质运动的一个过程,都不是永恒的。除了永恒的物质和永恒的运动及其规律,就再也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已知:①物质不灭 ②运动不灭 ③宇宙的物理状态数有限
求证:任何物理状态都不是永恒的(没有永恒的生或永恒的死)
证明:因为①③,使用反证法,假设有永恒的物理状态(永恒的生或永恒的死),那么其他物理状态一旦转化为这些物理状态,就不能再向其他状态转化,这必然导致宇宙失去部分运动能力,与②矛盾,假设不能成立。
所以,任何物理状态都不是永恒的(没有永恒的生或永恒的死)。
由此可见、永恒的死亡是不存在的。永恒的只有变化。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句话应该从整体上来看、生死是紧密相连的。甚至还有轮回。也就是说、在未知的空间或者时间里、生与死在交替变化。在看这本书里的语境、渡边是在木月死后领悟出这个道理的。而与他几乎为一体的直子在那时依然存活。某些时候、渡边会认为直子是木月后来的生命。直子死后、她的延续由玲子继承。但是最终、她依然是忘不了木月、也就是最初的恋人。这样循环往复、又回到了文首的那句: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死亡的确时刻在发生、但是新的轮回与其同在。
现在你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比较简单了:可人死后,就没有了意识 不能感知这个世界 身体(骨头与岩石一样 是无机物 不能作为存在的证明)也不再运动 那么死又要通过什么来证明死是存在的一部分呢?
不运动的不代表不存在。就好像脑死亡并不代表灵魂的死亡。它有继承的方式、有载体、只是我们未知。无论如何、我们得相信轮回。
摘抄了挪威的森林吧~看完后又是一番感触啊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人的存在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生(活着)一个是死(死亡)生是有期限的 而死是生的延续 代替生永远的存在下去(存在于这个世界)
根据这一理解 我就有了个问题 人活着 具有意识 身体在不断进行各种活动 人还可以认识世界 感知世界 这些东西证明了生(活着)是存在的一部分 活着就意味着存在
可人死后,就没有了意识 不能感知这个世界 身体(骨头与岩石一样 是无机物 不能作为存在的证明)也不再运动 那么死又要通过什么来证明死是存在的一部分呢?
在这里首先要用到一个观点。永生与永死都是不成立的。
万事万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恒星如此,恐龙如此,人类也不例外,生与死是辨证的,循环往复的,没有永恒的生,也没有永恒的死,除了永恒的物质和永恒的运动及其规律,就再也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科学的作用就是让人类认识到自然辨证法,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认识到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宇宙的物理状态数是有限的,如果一个物理状态是由其他物理状态转化而来的,那么就说明这个物理状态不是稳定的,也具有向其他状态转化的能力,生是由死转化而来的一种物理状态,死是由生转化而来的一种物理状态,所以生和死都不是稳定的永恒状态,而是可以向对方转化的可变状态。所以,一切创生出来的东西,都注定要消亡,恐龙诞生于2亿多年前,但6500万年前还是灭亡了,因为恐龙是由泥土通过物质的运动转化而来的,自然也可以转化为泥土。人类诞生于100多万年前,也总有一天会灭亡。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也总有一天会消亡,因为地球生态系统是由地球的泥土转化而来的。地球也会灭亡,因为地球是由星际气体和尘埃聚集而成的,经过漫长的时间也会蒸发成星际气体和尘埃。恒星的残骸也会蒸发,就连所谓的“黑洞”其实也并不黑,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也会蒸发掉。总之,出生和死亡只不过永恒的物质运动过程中经历的某些物理状态罢了,这些物理状态都只是物质运动的一个过程,都不是永恒的。除了永恒的物质和永恒的运动及其规律,就再也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已知:①物质不灭 ②运动不灭 ③宇宙的物理状态数有限
求证:任何物理状态都不是永恒的(没有永恒的生或永恒的死)
证明:因为①③,使用反证法,假设有永恒的物理状态(永恒的生或永恒的死),那么其他物理状态一旦转化为这些物理状态,就不能再向其他状态转化,这必然导致宇宙失去部分运动能力,与②矛盾,假设不能成立。
所以,任何物理状态都不是永恒的(没有永恒的生或永恒的死)。
由此可见、永恒的死亡是不存在的。永恒的只有变化。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句话应该从整体上来看、生死是紧密相连的。甚至还有轮回。也就是说、在未知的空间或者时间里、生与死在交替变化。在看这本书里的语境、渡边是在木月死后领悟出这个道理的。而与他几乎为一体的直子在那时依然存活。某些时候、渡边会认为直子是木月后来的生命。直子死后、她的延续由玲子继承。但是最终、她依然是忘不了木月、也就是最初的恋人。这样循环往复、又回到了文首的那句: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死亡的确时刻在发生、但是新的轮回与其同在。
现在你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比较简单了:可人死后,就没有了意识 不能感知这个世界 身体(骨头与岩石一样 是无机物 不能作为存在的证明)也不再运动 那么死又要通过什么来证明死是存在的一部分呢?
不运动的不代表不存在。就好像脑死亡并不代表灵魂的死亡。它有继承的方式、有载体、只是我们未知。无论如何、我们得相信轮回。
摘抄了挪威的森林吧~看完后又是一番感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