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打造六盘水“中国凉都”品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极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循环经济城市和全国生态宜居城市”,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非农产业初具规模,工业布局相对集中,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以市中心城区和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支撑、以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全市城乡一体化框架。
二、主要指标
1、城镇化水平
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规模控制在335万人内,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年均增加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到168万(其中,市中心区人口80万人),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1.2万,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
2、城镇基础设施
到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服务功能基本完善。中心城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县城污水处理率大于80%,乡镇污水处理率大于50%;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中心城区和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乡镇供水普及率大于95%;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镇平均燃气气化率超过85%;建制镇、村庄主要道路全面硬化,建制镇建成简单、低耗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实现统一收集处理。
3、城镇公共设施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水平进一步提高。配套完善市域科技创新设施,实现与市域内大企业联建钢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煤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在中心城区建设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师专中等技术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各一所,两个次中心城分别建成职业培训学校和师专各一所,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向县城和重点镇集中;县城有剧院和标准化文化馆、图书馆,镇(乡)有标准化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优化城镇体育设施布局和结构,按照市级、片区级和社区级三级配置,将凉都体育中心建成高原训练基地。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打造六盘水“中国凉都”品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极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循环经济城市和全国生态宜居城市”,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非农产业初具规模,工业布局相对集中,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以市中心城区和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支撑、以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全市城乡一体化框架。
二、主要指标
1、城镇化水平
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规模控制在335万人内,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年均增加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到168万(其中,市中心区人口80万人),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1.2万,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
2、城镇基础设施
到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服务功能基本完善。中心城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县城污水处理率大于80%,乡镇污水处理率大于50%;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中心城区和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乡镇供水普及率大于95%;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镇平均燃气气化率超过85%;建制镇、村庄主要道路全面硬化,建制镇建成简单、低耗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实现统一收集处理。
3、城镇公共设施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水平进一步提高。配套完善市域科技创新设施,实现与市域内大企业联建钢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煤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在中心城区建设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师专中等技术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各一所,两个次中心城分别建成职业培训学校和师专各一所,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向县城和重点镇集中;县城有剧院和标准化文化馆、图书馆,镇(乡)有标准化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优化城镇体育设施布局和结构,按照市级、片区级和社区级三级配置,将凉都体育中心建成高原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