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敏几乎没有向哈利提起过这些偶然的相遇,那时的哈利几乎是偏执地相信德拉科已经烙上了黑魔标记,为伏地魔做事,也坚信德拉科在学校一定有不可告人的动作。虽然最终的事实告诉他们,哈利那些带着极度个人情感色彩的猜测都是对的,赫敏却始终都不愿相信德拉科的灵魂与那个邪恶的标记是一样的颜色。
她曾经想过跟上去看看,但犹豫着想起哈利那时平白对他的指控,她并不想让好奇心推翻自己那时理所当然的反驳,于是劝着自己“他不会做什么的”,也就自己回去了。
也许如果她跟过去了,只要有这么一次,一切都会不一样。
十六岁是一个少年最青春的时候,他本应该得到很多去满足十六岁澎湃的心,尽管以那时他的背景,斯拉格霍恩大概不会邀请他去那个鼻涕虫俱乐部,可他也可以用出色的魔药成绩在魔药课上备受赞赏;他原本可以骑着飞天扫帚在魁地奇球场上驰骋,为他心念的魁地奇杯竭尽全力;他本可以有父母的陪伴与安慰;可这些他都没有。没有朝气,没有希望,没有斗志,所有伴随他的都不过是刻在脸上深深的恐惧、慌张,那些都是他一句拙劣的“不关你的事,泥巴种,最好滚远一点”所掩盖不掉的情绪。
这些赫敏都看得到,因为一句“泥巴种”已经再也伤害不到她。而剥开一切相关于哈利和罗恩的“连带情感”之外,德拉科·马尔福所能给她的伤害,也不过是一声“泥巴种”而已。
那些年的个人恩怨原来这么简单。只是各种是是非非让他们没办法走得更近一点。互相偏见,互戳痛处,仇恨不断积累,于是针锋相对,所以水火不容。
若说纯血种的德拉科·马尔福对他们歧视或瞧不起,那他们这“正义的格兰芬多”又何尝不是对斯莱特林存了僵硬的偏见。褪去年少时的冲动,如果让他们细述相互仇视的理由,大概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赫敏摇摇头,回到她的办公区收拾收拾桌子。午夜刚过,她该下班回家了。
这几天德拉科没有来找过她。她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赫敏自己已经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烦恼了,父母的病情,朋友们的重聚,还有太多事情需要料理。
至于德拉科·马尔福,只能等他什么时候自己愿意再说些什么。
她相信,他一定会再来找她。
她曾经想过跟上去看看,但犹豫着想起哈利那时平白对他的指控,她并不想让好奇心推翻自己那时理所当然的反驳,于是劝着自己“他不会做什么的”,也就自己回去了。
也许如果她跟过去了,只要有这么一次,一切都会不一样。
十六岁是一个少年最青春的时候,他本应该得到很多去满足十六岁澎湃的心,尽管以那时他的背景,斯拉格霍恩大概不会邀请他去那个鼻涕虫俱乐部,可他也可以用出色的魔药成绩在魔药课上备受赞赏;他原本可以骑着飞天扫帚在魁地奇球场上驰骋,为他心念的魁地奇杯竭尽全力;他本可以有父母的陪伴与安慰;可这些他都没有。没有朝气,没有希望,没有斗志,所有伴随他的都不过是刻在脸上深深的恐惧、慌张,那些都是他一句拙劣的“不关你的事,泥巴种,最好滚远一点”所掩盖不掉的情绪。
这些赫敏都看得到,因为一句“泥巴种”已经再也伤害不到她。而剥开一切相关于哈利和罗恩的“连带情感”之外,德拉科·马尔福所能给她的伤害,也不过是一声“泥巴种”而已。
那些年的个人恩怨原来这么简单。只是各种是是非非让他们没办法走得更近一点。互相偏见,互戳痛处,仇恨不断积累,于是针锋相对,所以水火不容。
若说纯血种的德拉科·马尔福对他们歧视或瞧不起,那他们这“正义的格兰芬多”又何尝不是对斯莱特林存了僵硬的偏见。褪去年少时的冲动,如果让他们细述相互仇视的理由,大概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赫敏摇摇头,回到她的办公区收拾收拾桌子。午夜刚过,她该下班回家了。
这几天德拉科没有来找过她。她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赫敏自己已经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烦恼了,父母的病情,朋友们的重聚,还有太多事情需要料理。
至于德拉科·马尔福,只能等他什么时候自己愿意再说些什么。
她相信,他一定会再来找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