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教师联谊会吧 关注:12贴子:253
  • 9回复贴,共1

教育,该不该被量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


1楼2013-01-16 12:17回复
    质和量要结合起来


    2楼2013-01-17 09:59
    回复
      2025-07-20 17:44:48
      广告
      没有厚实的塔基,就不会有塔尖。


      3楼2013-01-17 10:00
      回复
        当我们撕下了应试教育的外衣才发现——原来里面还是应试教育——无论它有着怎样耀眼的光环。


        4楼2013-01-17 12:19
        回复
          我们目前使用的评价教师的办法——绩效考核,又叫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缩写为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逐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5楼2013-01-17 19:42
          回复
            目标管理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成果,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① 目标难以制定。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团队工作在技术上不可分解;组织环境的可就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组织的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使组织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组织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是很困难的。
              ② 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中的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③ 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目标商定相下沟通、统一思想是很费时间的;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④ 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6楼2013-01-17 19:43
            回复
              不能否认,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对学生充满爱心的良师,但也有许多教师在现实考核的压力下,单纯追求分数。教师眼里只盯着学生分数,把学生物化,而不是当成一个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来对待。 在排名考核的情况下,教师自然会把压力下移给学生,加剧应试教育之风,很多违背教育规律甚至弄虚作假的事情也由此发生。有的教师搞阴谋诡计,在监考、批卷上动手动脚……
              排队考核使学生变态!老师变态!教育变态!!


              7楼2013-01-17 19:45
              回复
                【胡适谈治学】中国人治学之弊,一是苟且速成,二是不重文科,三是不重学术,只重技术。导致这三者的原因,就在于国人急于速成,不要过程,只要结果。而最终的结果,是学界表现为两个特点,1是没有自尊心,没有思想当然没有自尊。2是没有输入文明的能力,因为技术只是文明之果,没有栽培,何来果实。


                9楼2013-01-18 1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