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使用的评价教师的办法——绩效考核,又叫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缩写为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逐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成果,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① 目标难以制定。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团队工作在技术上不可分解;组织环境的可就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组织的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使组织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组织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是很困难的。 ② 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中的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③ 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目标商定相下沟通、统一思想是很费时间的;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④ 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