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颜红吧 关注:12贴子:215
  • 2回复贴,共1

浅析《浣纱记》中的矛盾冲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浅析《浣纱记》中的矛盾冲突
《浣纱记》是戏曲声腔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浣纱记》的题材是春秋时期吴越斗争中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后来很多戏剧作品都反复表现这一题材,都受到过它的影响。
《浣纱记》春秋时期吴越争雄的故事。吴王夫差在相国伍员的支持下兴兵伐越欲报父仇,将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山。勾践采纳大夫范蠡计谋,厚礼卑词吴王称臣,并携妻子大臣赴吴服役。勾践在吴三年,敝衣劳作,曲意事关。吴王不听伍员劝谏赦勾践还乡。越王卧薪尝胆,伺机复仇雪耻。范蠡举荐未婚妻西施使用美人计,西施与范蠡倾诉离情,并把当年定情物溪纱各留一半,互嘱毋忘。吴王色迷心窍不顾伍员反对,恣意荒淫。越国此时兵精粮足,又阴施计谋使吴年荒粮尽并出师伐齐,越乘机侵吴,西施又从中迷惑吴王,使吴大败,勾践拜谢西施。范蠡与西施登舟远遁。
剧中组织了很好的矛盾冲突,吴国内部有伍员和伯嚭的忠奸冲突,有夫差与伍员的君臣冲突,有夫差与公子友的父子冲突;越国内部,有范蠡和文种认识上的矛盾,有范蠡西施的个人爱情幸福与君国利益的矛盾等等。作者很注意把握两国的这些矛盾冲突的性质,吴国内部的冲突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越国内部的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非对抗性的矛盾。
越国大夫范蠡是其中一个矛盾的中心点,全剧在开始的时候就将范蠡投入到了理智与情感的两难之中,范蠡要对吴王实施美人计,而自己的爱人西施是不二人选。于是范蠡为了自己的谋略,西施为了尊重夫君的意志,一起做出了可怕的牺牲。最终范蠡西施助勾践灭吴,双双泛舟而去。
除了范蠡政治抱负和爱情理想的矛盾之外,剧中另一个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就是越国和吴国——也就是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矛盾,作者在其中将两人的形象刻画的大相径庭,夫差是典型的亡国之君,他信任奸臣伯嚭,杀忠良伍员和说真话的公孙胜。纵宠西施,大兴土木,胜利使他头脑发昏,“歌舞的歌舞,打围的打围”,骄纵自满,目空一切,“遍江南独我尊,气凌空将湖海吞,看威行四海声名振”,刚结束战争,又要伐齐。越兵已攻破吴国,他还在外面与晋国争当盟主。他和伯嚭之间毫无君臣之礼,两人经常开低劣玩笑,不成样子。而越王勾践则被塑造成了一个明君的形象,他居安思危,忍辱负重,谦恭纳谏,重用贤良。他被拘吴国在石室养马,夫差从姑苏台上远远看见他端坐中间,范蠡和夫人恭立左右,不禁发出感慨说:“彼勾践不过一小国之君,夫人不过一裙钗之女,范蠡不过一草莽之士,当此流离困苦之际,不失君臣夫妇之仪,殊为可怜,殊为可敬。”勾践怀有爱国的大志,发愤图强,亡国仍可以复国。
吴国内部的矛盾冲突描写的也很突出,伍子胥和伯嚭两人是为吴国内部的一忠一奸,伍子胥劝谏帝王,保家卫国,偏偏伯嚭就要私通越国,通敌卖国。
在展示这些矛盾冲突时,作者不是单纯地,孤立地去描写,而是把这众多的矛盾冲突紧紧附着在吴越双方争霸这条基本矛盾冲突的主线上,将各种矛盾冲突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得剧情一浪推一浪,逐渐趋于高潮,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逐步得到表现,渐次趋于鲜明,完整。


IP属地:北京1楼2013-05-09 21:28回复

    浅析当代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现状。
    摘要:当代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以引进国外成功文艺节目为主,有着出现一档节目火热之后同类节目迅速涌现却又难以持久,而本土文艺节目缺乏创新,缺少关注度和收视率,最终只能败于引进节目,而大多数斥巨资引进的节目中只有少量节目能够适应本土环境,大多数都只能维持一季便惨淡收场。当代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现状是缺乏优秀的本土文艺节目,缺乏创新元素,只能以抄袭和引进为主的尴尬场面。
    关键词:引进、相似、创意、
    所谓电视文艺节目,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和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原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我国当代电视文艺节目受到国外和港台等地的电视文艺节目的影响较大,早期我国内地的电视文艺节目以央视的春晚为尊,其火热程度一直持续至今,已成为除夕观众必备的年夜饭。除了央视春晚外,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也是一档国内较早的电视文艺节目,早期的电视文艺节目以传统的专业歌舞和曲艺为主,明星表演、观众观看,节目形式比较固定单一,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思想的开放,电视文艺节目也越来越开阔,不但形式多种多样,思想内容和制作手段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电视文艺节目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百花齐放的现象。当代中国的电视文艺节目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节目样式、类型层出不穷,电视文艺节目的重心也都放在了娱乐大众、服务大众上,如今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类型多种多样,电视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综艺、娱乐、竞赛、益智、真人秀等种种类型的文艺节目,然而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电视文艺节目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吸引观众的眼球。
    就当下来看,中国电视文艺节目虽然前景广阔,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全国几十家卫视的激烈竞争以及越来越完善的节目制作团队,但是目前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引进节目占据着半壁江山,中国本土的自创的文艺节目不温不火。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中国本土文艺节目缺乏创意,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国外的文艺节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完整的体系,中国文艺节目历来借鉴国外文艺节目的模式,但是这样直接买进版权引进却是在近两年开始兴起。外国文艺节目内容丰富、样式新颖、富有创意,而中国当代本土文艺节目容易跟风,一家之火,随即就遍地开花,各家卫士虽然竞争激烈,但观众打开电视之后却觉得节目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此时国外引进的节目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从而提高了收视率。
    从2013年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来看,占据荧幕主导地位的分别是《爸爸去哪》、《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而这几档节目播出火热之初,各家卫视也都纷纷搬出相似的节目,以《爸爸去哪》为例,在《爸爸去哪》之前荧幕上也有类似的亲子节目播出,但都没有赢得较高的关注度,而《爸爸去哪》则是从韩国MBC引进的版权,从节目片头到节目流程,全部按照韩国原版复制。一击之下即火遍全国,随即全国32家卫视即推出24档亲子真人秀节目准备在2014年播出。
    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在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了之后,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红极一时。而这档节目虽然不是引进的版权,却也大部分模仿了美国一档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电视荧幕上到处都是引进国外版权的文艺节目,但是大部分节目都纷纷下马,只有个别节目能够杀出重围,博得一个满堂彩。
    除了引进节目版权之外,中国电视文艺节目还陷入了抄袭的怪圈,只要有一档节目播出火了,不管是否有制作能力,各家电视台都要盲目跟风制作相同类型的节目。虽然有竞争是好事,但是也不能只看收视率办事做节目。
    引进的电视文艺节目虽然火热,却不能改变整个国内电视文艺节目缺乏创新、缺乏好节目的现状。中国的电视文艺节目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国内原创本土文艺节目又极度缺乏关注度,照搬外国文艺节目的经验模式可谓是“拿来主义”,虽然一时看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这并不是中国文艺节目的救命稻草。电视文艺节目的主要目的还是服务观众、娱乐观众,要引进国外电视文艺节目的版权、模式、经验,更要学习国外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提高自身的能力,一味的跟风、抄袭,虽然能够提高一时的收视率,但是却不能长久的受到观众的喜爱。如今中国国内本土原创度最高的电视文艺节目当属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了。央视春晚开播三十年之久,依旧受到极高的关注度,虽然一度受到人们的诟病,但是随着不断改革和前进的步伐,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改变创新。中国当代电视文艺节目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制作电视文艺节目终归要符合观众的审美,以内容立足、以创新取胜。


    5楼2013-12-22 20:59
    回复
      2025-07-26 10:07: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艺美学赏析,首先讲了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艺术的起源包括巫术说、模仿说、劳动说三种学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但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不能完满地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其它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其次,关于艺术的发展阶段,包括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艺术的环境。艺术的本质特征包括艺术是客观的体现和自我意识的表现以及对现实的模仿。艺术与环境包括艺术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材料,艺术取材于自然环境,也用自己特有的审美品格提升和改造自然环境。艺术是人文环境中诞生的艺术硕果,人文环境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因艺术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包括艺术与政治环境、艺术与哲学环境、艺术与宗教环境、艺术与道德环境、艺术与科技环境几个方面。
      第三,艺术的功能与作用包括艺术的创作和艺术的作品。艺术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对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功用和影响。但从根本上讲,艺术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审美价值是艺术最根本和最主要的特性,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多重社会功能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所以艺术在创作时首先要注重人类的审美。
      第四,艺术的鉴赏与品味。艺术的鉴赏与品味应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而不应只注重对现实的模仿与再现。
      第五,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种类及其特征。人类的音乐产生于劳动,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也随之发展,渐渐分为古典乐、流行乐、民族音乐等几种类型。
      第六,美术,美术的产生及发展。美术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美术的发展中,推动美术的发展包括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2-24 17: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