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一中出身(高53级的老帮菜),艺考出身(02年高考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本科),干过培训(04年到07年陆续做过,不干了),写了些爆料的货色给有兴趣艺考的学弟学妹——咱省的分高,拼大学吃亏,所以艺考很有诱惑力,但是艺考真的那么美好么?为什么艺考培训学校都把咱山东尤其是潍坊孩子当肥羊?
第一,山东省内的培训,质量非常差
山东省内的艺考辅导班都基本是瞎忽悠,快二十年了,教的内容都没什么变化,一辈子连电视剧都没摸过的人,凭这个骗钱也活了好多年,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品牌。文化管理体系下的考试内容,因为这个专业本身的宽泛性,各主流院校的考试内容差异非常大,而潍坊一中这种培训的合作组织,都是拿着山艺那套烂玩意儿骗你说这套东西全国适用——其实出了山东省就彻底完蛋,相当大程度上完全依靠个人积累。潍坊市区的艺考教育的劣根性就在于,完全忽略个人特点,把所有学生按照一个模式教,“影评”写起来有套路,再背一些所谓的文艺常识就敢出门考试了,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语言、结构、语气乃至基本的常识性错误(劣质老师最爱卖弄自己也不懂的课本上背下来的专业名词)都一样,而各大院校艺术专业最忌讳最讨厌的就是千篇一律,这些年,哪个主考场不是一听见“各位老师好,我来自山东潍坊”就立刻打哈欠——坐下病了,连面试自我介绍都千篇一律的毫无新意,这对于需要一口气面试好几天的考官根本就是种折磨,当然录取率就低了。
想走艺术这条路,尤其是觉得自己很想干这行,或者你起码想赚个好学校,那么就得知道这一行看人最重要的是你的个性,你蕴含的可能,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咱身边的教育可悲的是从小就教育怎么跟别人一样,出圈出格的事儿都是坏孩子,怎么摆脱这种千人一面的可悲雷同,自己多琢磨。
发证多的背后,是怎样的猫腻?
考试通过率高,这里面有这样一个猫腻在,那就是“无效证”,意思是你拿到的这个学校的专业证其实只有理论上可以去上学的可能,比如这个学校招生100人,发证却一口气发了两千,那么按道理说,后1800个名次的专业证都是无效的,除非前面的人都死绝了才有理论上的可能轮到你。为什么要发无效证?是因为对于二三流院校,外地分考场就是最好的财路,潍坊这种考场,一个学校动辄几千人报名,一人100的报名费这就是十万级的收入,如果这个学校不多发证,造成它门槛高的形象,明年的报名人数就受影响了。反正无效证这种空头人情是不用什么成本的,多报名,多过初试,多收钱才是唯一目的,而艺考培训学校也就靠这个拉高自己的通过率。
上大学,多想一步
上大学最终为了有个工作。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高中时谈还有点早,但是你的未来很大程度上跟你所进入的学校的专业能力和校园环境平台有关。
文化管理这个专业,山艺这种学校有名的烂,就业完全回家走关系,因为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电影学院2年级就能考国家认证文化经纪人资格,山艺毕业都不知道要考这个证书,电影学院2年级已经参加过两次以上的国际级电影节,山艺拍个DV就骗自己说是电影了。我不是在贬损省内院校抬高别的学校,道理很简单,拿身边的例子说,一中为什么好?一个是教学质量高,一个是进来之后你周围都是相对优秀的人,大环境肯定对你的成长有促进。都是学电影,给你上课的老师就是田壮壮、谢飞,黄磊、王劲松教你表演课,刘亦菲是你同年级的同学,苏菲玛索周润发葛优带着新片过来交流,这是什么概念?跟一帮什么都没干过,撑死做做地方电视台节目的人教你能一样么?差一些的学校不是没出来过人,好学校总也有些害群之马,但是从差环境走上社会,你不但要重新学起,还得切除掉差老师给你种下的各种错误习惯和观念,非常痛苦。
第一,山东省内的培训,质量非常差
山东省内的艺考辅导班都基本是瞎忽悠,快二十年了,教的内容都没什么变化,一辈子连电视剧都没摸过的人,凭这个骗钱也活了好多年,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品牌。文化管理体系下的考试内容,因为这个专业本身的宽泛性,各主流院校的考试内容差异非常大,而潍坊一中这种培训的合作组织,都是拿着山艺那套烂玩意儿骗你说这套东西全国适用——其实出了山东省就彻底完蛋,相当大程度上完全依靠个人积累。潍坊市区的艺考教育的劣根性就在于,完全忽略个人特点,把所有学生按照一个模式教,“影评”写起来有套路,再背一些所谓的文艺常识就敢出门考试了,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语言、结构、语气乃至基本的常识性错误(劣质老师最爱卖弄自己也不懂的课本上背下来的专业名词)都一样,而各大院校艺术专业最忌讳最讨厌的就是千篇一律,这些年,哪个主考场不是一听见“各位老师好,我来自山东潍坊”就立刻打哈欠——坐下病了,连面试自我介绍都千篇一律的毫无新意,这对于需要一口气面试好几天的考官根本就是种折磨,当然录取率就低了。
想走艺术这条路,尤其是觉得自己很想干这行,或者你起码想赚个好学校,那么就得知道这一行看人最重要的是你的个性,你蕴含的可能,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咱身边的教育可悲的是从小就教育怎么跟别人一样,出圈出格的事儿都是坏孩子,怎么摆脱这种千人一面的可悲雷同,自己多琢磨。
发证多的背后,是怎样的猫腻?
考试通过率高,这里面有这样一个猫腻在,那就是“无效证”,意思是你拿到的这个学校的专业证其实只有理论上可以去上学的可能,比如这个学校招生100人,发证却一口气发了两千,那么按道理说,后1800个名次的专业证都是无效的,除非前面的人都死绝了才有理论上的可能轮到你。为什么要发无效证?是因为对于二三流院校,外地分考场就是最好的财路,潍坊这种考场,一个学校动辄几千人报名,一人100的报名费这就是十万级的收入,如果这个学校不多发证,造成它门槛高的形象,明年的报名人数就受影响了。反正无效证这种空头人情是不用什么成本的,多报名,多过初试,多收钱才是唯一目的,而艺考培训学校也就靠这个拉高自己的通过率。
上大学,多想一步
上大学最终为了有个工作。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高中时谈还有点早,但是你的未来很大程度上跟你所进入的学校的专业能力和校园环境平台有关。
文化管理这个专业,山艺这种学校有名的烂,就业完全回家走关系,因为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电影学院2年级就能考国家认证文化经纪人资格,山艺毕业都不知道要考这个证书,电影学院2年级已经参加过两次以上的国际级电影节,山艺拍个DV就骗自己说是电影了。我不是在贬损省内院校抬高别的学校,道理很简单,拿身边的例子说,一中为什么好?一个是教学质量高,一个是进来之后你周围都是相对优秀的人,大环境肯定对你的成长有促进。都是学电影,给你上课的老师就是田壮壮、谢飞,黄磊、王劲松教你表演课,刘亦菲是你同年级的同学,苏菲玛索周润发葛优带着新片过来交流,这是什么概念?跟一帮什么都没干过,撑死做做地方电视台节目的人教你能一样么?差一些的学校不是没出来过人,好学校总也有些害群之马,但是从差环境走上社会,你不但要重新学起,还得切除掉差老师给你种下的各种错误习惯和观念,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