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涧刘氏溯源
莒县县委退休老干部刘树芬等人,对草涧刘氏的源流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取证。现已初步查明草涧刘氏追溯到汉代,发球汉高祖刘帮的后裔;追溯到远古,属尧帝的后裔。
一、小沂水是草涧刘氏元代祖居地
刘存仁(字子孝,岁贡、候选教谕)在明朝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九日撰写的草涧刘氏族谱的序中称:“礼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即当记忆而不忘。我刘氏自汉隶籍于莒,由来久矣。梁之舍人彦和公“文心”注明东莞。元之太守乾文公,故里碑记侍养。使自县尉海宗公,钦差千户公子嗣。常遇治世,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有谱,安有断而不续之憾哉?委因元社将屋,我祖见机,迁居徐州府砀山县大刘家村,红巾乱起,我祖逃居东海当芦村。至熙朝洪武三年,下旨迁民,我祖复由东海迁居日照喜雀窝。天顺年间,该村被火,谱牒亦烬。大侍养虽有元碑,小沂水亦有元碑。东旺庄犹有明碑。而字迹模糊,名讳莫详。虽欲追序,末由也已。惟记成化年间,叔高祖承源迁居安邱,接源迁居邱前。续源、要挟源迁莒待考。我高祖移居划涧庄,生祖、禄、寿、喜、诗、书、忠、厚兄弟八人。
余与北质君修谱,断以思源为始祖,以福、禄诸祖为三世焉。虽然,惟喜祖仍住故里,如福、禄二祖,同迁大刘家沟。祖福又避匪,率三子恒公迁居诸诚逄哥庄。寿祖分居刘家庄子。诗祖分居洙洲庄,书祖分居西刘家沟,忠祖迁居兰山全刘计,厚祖迁居沂水刘家店,分支卜前庄……”。
此谱序可证实二点:一是草涧刘氏汉代祖籍在莒县。二是小沂水是草涧刘氏元代祖居地。另外说明的一点,黄墩镇东量庄石碑是刘思源父亲的石碑。
二、草涧刘氏——汉室苗裔
清乾隆五十三年士宽、复周立在小沂水祖茔中的石碑记载:碑额“汉室苗裔”,正文“水有源也,源远者流长;木有本也,根深者叶茂。吾族隶莒 ,始于朱虚侯之封,固汉室之支派也。第以物换星移,阅数朝兴衰升隆,泽既斩而世乎,已莫可考焉。至元时居小沂水村,有先祖讳进者子,类皆有德行可称,爵位可述,后子孙勒之石者共三十二人。有龙头碑文可据,嗣子是子,凡有徙居上庄者,有徙居小河者,有徙居菜园者,且自菜园有徙居车疃,总以小沂水为祖居也。每逢正月人情祭扫老茔,族中人至小沂水一聚焉……”。
道光二年刘撰在菜园(小沂水刘氏的一个分支)刘氏家谱序中写到:吾家入籍城阳,由来旧矣。自汉迄今千有余年。其间,支分派衍不可忆记……
江苏省丰县刘帮故里,金刘寨《刘氏大成谱》记载:
东莞刘:东汉建郡,今山东沂水一带,辖八县。出自齐悼惠王刘肥(系刘帮之长子,偏妃所生)的后裔,刘穆之徙居京口,在南朝宋国,累官尚书仆射。史称“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甚为有名。其后裔为一大望族”。还有南朝梁国文学评论家刘勰,著有《文心雕龙》。
琅琊刘:郡治在今山东胶南琅玡台西北,辖51县,东汉改为国,移治东武(诸城)和开阳(临沂)出自东汉光武帝之子刘京,封琅琊王,衍为望族。其后裔刘猛,官至宗正。晋有刘超,刘齐王刘肥的后裔,刘肥子刘章封城阳王,七世封临沂慈乡侯,子孙繁盛。刘超初任琅琊国记室掾,随晋光帝渡江,后封零陵伯,官至左卫将军,刘超的父亲刘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这一带刘氏皆汉皇后裔,大望族。
《中华姓氏通史》中记载:城阳王的创建者刘章,是齐王刘肥的第二个儿子。
刘章早年入卫京师长安,被吕太后封为朱虚侯。当年诛灭吕氏,复兴汉室,朱虚侯刘章首先亲斩丞相吕产立了大功,被汉文学加封2000户俸禄。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刘章又从朱虚晋封城阳王,创建城阳王国。
首任城阳王刘章在位二年,于公元前177年去世,谥号:为城阳景王。刘章娶吕禄之女为妻,生子刘喜,刘章死后,由刘喜继位第二代城阳王,史称城阳共王,共王在位八年,于公元前170年被朝廷改封为淮南王,四年后又恢复为城阳王,前后共为王33年去世。此后刘喜传子成阳顷王刘延;刘延传子城阳敬王刘义;刘义传子城阳王刘武;刘武传子城阳荒王刘顺;刘顺传子城阳戴王刘恢;刘恢传子城阳孝王刘景;刘景传子城阳王刘云;刘云在位一年去世,死后由弟弟刘俚继位,刘俚在位二十五年,直至公元六年王莽篡位,废除城阳王国。城阳王国共历为九代十王一百八十三年。
小沂水碑文和菜园刘氏家谱证实:元代小沂水刘氏是朱虚侯刘章(城阳王)后裔的一个支派。同时也是草涧刘氏的祖居地。
《刘氏大成谱》和《中华姓氏通史》证实:
一、城阳王的创建者刘章,是齐王刘肥的第二个儿子。刘肥是汉高祖刘帮的长子,偏妃所生。
二、西汉王朝共21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封刘章为城阳王。在现在莒县城建立城阳王国。截止公元六年王莽篡位,废除城阳王国。城阳王国共历为九代十王一百八十三年。
三、东汉时期东莞建郡(今山东沂水一带)辖八县,东莞刘出自刘肥的后裔,南朝梁国文学评论家刘勰就是刘肥的
摘自网上:
http://tieba.baidu.com/p/57845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