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姜时代
也许最美好的东西,得来都不会太容易,正如儿时几回错过才得了黄药师,十几年间多次错过才得了小姜。
最初看小姜电影很没耐心的,看看放下,看看又放下,已经不记得出于什么原因(主要还是姜狄的八卦吧),当时就是想着一定要把《新独臂刀》拿下,白衣雷力刚出来,唉,这轻狂样多叫人生厌,真是煎熬着连带快进看到下雨,连白衣雷力断臂在地上打滚时,被称颂的慢镜头也觉得那么土不可耐。
忽然间,黑衣雷力回过头,一张脸,什么样的脸了?绝对不是帅哥的脸,不是倾城的脸,那情形有点类似初见黄药师,刚入眼心就被揪住了,他的脸会说话,不用开口就能告诉你,他的伤心他的无助,他的消沉他的脆弱。
只这一回头,开启了我的小姜时代,我忽然间就端正了态度,知道应该怎么去看那个年代的电影。后来,我在网上搜,将小姜时代主演的大部分电影和《九阴》买了回来(能让我花钱去买碟片而不是网上看免费的,该有多大的魅力啊,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电影院的魅力,只知道看影视一定要免费。)
我看张导的电影其实并不算多,主要就在姜大卫,也没有太细看或重复看,说实在的我电影鉴赏水平为绝对零(经过对小姜的周边追溯,我现在稍稍知道些周边名词了),只知道先看,喜欢就接着看,不喜欢就换片看,有趣就哈哈乐会儿,或替剧中人悲叹一会儿,骂骂这个是坏蛋,那个太多情,这个很帅那个一点也不漂亮什么的,至于什么手法啦、配乐啊、剪辑啊、剧情啊、背景啊、道具啊,哎哎,真的是一无所知,但到底也看了几部,或多或少就有了些自己的感觉。
(其实本文纯粹是个人理解,但现涉及客观第三方,还是要解释一下,我没恶意,自身水准有限,而且看的电影也不多,可能有说的不对或以偏概全,但看者莫急,我也只是说说自己的感觉而已,我本身代表不了任何标准不是。)
张导的电影故事大多简单,没什么复杂的事情,对白啊什么的,一听就懂,不啰嗦不文艺,说一句是一句,有那种“我乐意、我高兴,死了拉倒”的气势,真是“生有所恋,死无所惧”。我不是70年代看电影的人,不知道那时候人是怎么想的,我看时已经隔了世纪了,真说起来,张导的电影虽然不是什么神话、魔幻剧,真的是很浪漫,很不实际的,像是一个人心里向往的情怀,但现实中绝对不存在,张导的好几部剧里,姜大卫所饰演的角色都不是盲目去死的,是那种知道是死我也前往的痛快,这完全是一种自我的选择而非现实的无奈放弃。
《保镖》里,飘飘让骆逸去塔里帮师哥,年少轻狂的向定并不知道他搞不定那塔,只顾往里冲(或许是被师妹与骆逸光天化日之下眉来眼去刺激的),飘飘也不知道骆逸上去会死,可骆逸知道,他一面想着自己死的样子,一面想着飘飘与她师哥双马并肩的样子,他一步步走上去,于是他真死了。为了什么了,为了姑娘的几句贴心话?为了那匹马?不用拨拉算盘都知道,骆逸实在亏到家了,他倒是说了句话:“你是个好姑娘,需要有人保护”,这到底与救向定关连有多大?向定死了他不是一样能保护?死还死得那么孤独,其实他知道,飘飘并不明白,这死的不是一点点的冤。
《报仇》里,小楼替玉楼报仇,依然似骆逸,不是二头楞,不是小白,知道一步步去做,死前还喊着大哥,最后那一趟若说他没想到死,谁信?谁说的“不要提明天,我们只活在今天”,这回倒是连句话都没有,活着的美人、刚过的春宵、美丽的南方,敌不过死了的大哥、旧了的照片、多年以前的跟头。
《新独臂刀》里,断臂的雷力抄起刀就走,龙异之大侠替群众提出疑问,你双刀时都搞不定我,单刀又能做什么了?除了找死还能有什么作为?雷力撕心裂肺直抒胸意:“我就是陪他一起死。”为了什么了?为了什么了?为了递过来的那块抹布?为了太湖的空头支票?为了两年间从没快乐过? 人太执着老天都不答应,虽然张导的乐趣就是让姜大卫踩着蹒跚的舞步翩然死去,此处却偏叫他活着,阴阳两隔。
《大决斗》就不用说了,所有的剧情都直奔一个主题:“我千辛万苦回到这儿和在这儿做的所有事情全都是为了你,浪子/人杰,我们去死吧,我们一起去死吧。”两人可真是手拉着手一起奔黄泉。
《刺马》,更是让我发晕,狄龙你好好的养伤,把姜大卫交给手下人不就得了,为什么非要亲手亲口的“拿住你”,高官厚碌丰功伟业在向你招手啊,姜大卫你可以跑的,说什么“你大可放心,说不走就不走。”到底你们是在互杀还是在殉情,真的不明白啊不明白。
难道这就是永不磨灭的青春?
最美的情怀往往诞生于微妙之中,无声无息,于卑微中自生自灭,这是浪漫,这是情怀,这是触手不及的梦。
或者再直白一点,这就是个傻子,傻子才会这么去做,倘若是个会害怕的傻子,傻子也不会去做。
姜大卫每死一次,我就在屏幕前千万次的问:“何必了?至于吗?”
明知这不合情理,最起码不合21世纪的价值观,最起码现实中没人会这么做,或者说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可我依然喜欢看,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