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部在济外名声的确算不上好,这是由于本身国际部就不乏问题,这个要慢慢改变。而一些非国际课程学生看不惯国际部学生觉得他们不学无术,也有少部分国际部学生看不起非国际课程学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这类情况虽不普遍但也不乏。对于那些对国际部缺乏了解甚至深有误解的非国际课程学生我想说,国际课程的学生不全是优越感漫漫的纨绔子弟,虽然确实有这样的人,但大多数还是平和阳光有上进心的学生。对于听烦了别人的讽刺和指责而从心里与其他非国际课程学生划清界限的国际课程学生,我想说这样非常不可取也对你无益。对于今年要入学的济外的同学,现状就是这样,将来你身边也少不了这样的人,你要淡然面对。非国际课程的学生认为你们特别,但是你们自己不能这样认为,不要以与众不同的国际班学生自居,你始终是一个济外人,在这一点上任何人都没有差别。说实话我对济外开国际课程没意见,但是搞出一个叫国际班和普通班这样的叫法让济外学生在编制上就彼此分道扬镳让我非常的不满,叫法上的差别看起来无关痛痒,但是这种口头习惯长久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确实难以逆转的,我对此看在眼里。明明就是一个学校的同学非得因为一个口头上的班级编制而出现对立这是非常可悲的,你以后慢慢会有感觉,身在国际部社交圈子会受很大制约,因为你一提你是国际部学生立马就会让其他班里的学生有距离感,特别是有些省招国际课程学生就更别说了,社交圈子基本压缩在国际部班级之间。更可悲的是很多国际班学生不以为然,为自己的光鲜称呼和别人的另类看法作为自己优越的筹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平时说话更是普通班国际班泾渭分明,这是我所不齿的,也希望这少部分人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要再干这样的傻事。“普通班”和“国际班”这两个词从字面上就带有不平等的含义,但凡我听到这两个词无不感觉非常刺耳,仿佛学校的领导层给我戴上了原罪的帽子让我有了负罪感,但又无法逃避完全不用,足以看出区区一个称呼的巨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