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人物谱》作者:曹正文
序言
冯其庸
近三四十年的文坛上,可以说没有一种文体能风靡如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新武侠小说的,其中尤以金庸的小说最受读者的欢迎。大陆上由于种种原因,新武侠小说的热潮起来得要晚一些,但自70 年代末一直至今,读者的热忱始终未衰。特别要注意的是大陆的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它所拥有的武侠小说的读者,决不是港台等地所能比拟的。
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我认为已经足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深思了。
曹正文兄最近写成了《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要我作序。我是金庸小说的热烈读者,十多年来,我读金庸小说尽管重复了三四遍,但至今仍有初读时的热忱。我一边研究《石头记》,一边却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曾戏称这叫做“金石姻缘”。
正文兄的这本书是专门分析金庸小说里的人物的,我曾读过他一部分文章,包括他写的《古龙小说艺术谈》(学林出版社)。我觉得他的分析中肯而精要,能引人入胜,也能发人深思,可以说是阅读金庸小说时十分有用的辅助读物。
我认为贯穿在金庸小说里的思想主流,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尽管他并不是浅显的表面的爱国主义,但他的作品的思想深处,却蕴含着很深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民族精神。他的作品里的正面人物,都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本色,他所鞭笞的是那些背叛人民、背叛祖国的叛徒和残害人民的凶暴之徒;所以读金庸的小说,会使你产生强烈的爱憎观念,并不是离开了正义和非正义,离开了爱憎的单纯的故事情节;所以,我认为金庸小说的思想内涵,是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的,当然,如能对读者有所引导、分析,那这种积极作用就更易为读者所认识、理解和接受。
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小说结构,第一是庞大。他的小说,往往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而又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庞大的完整的故事结构,可以说是体大而思精。第二是紧张。金庸小说情节之紧张、紧密,是人所共知的。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时,经常是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为什么?就是因为情节紧张到使人无法释手。他的书,有的我已是读第四遍了,但是仍旧没有失去这种紧张感,可见他的小说有强大的吸引力。第三是波澜壮阔,奇峰突起。他的小说,决不是平平的叙述,而是旋风式的狂飙突起;他的作品里,虽然不乏幽美的境界,但更多的是壮美,是伟大崇高的美。第四是前后呼应,细针密线,因果相连而又相隔,叙事无意而实有意。读他的小说,使人觉得情节的发展如流水般自然,有时奇情顿起,绝处逢生,而又使人觉得并非做作,实乃天成。第五是奇情壮采,瑰思幻想。武侠小说,天然带有幻想成分和传奇色彩,如果缺少了这一点,也就缺少了武侠小说的本质特色。金庸的小说,往往在写实中,不知不觉地将人引到了奇思妙想的境界,如入童话,如进仙境,使人目不暇结。
金庸的小说,正是由于有以上这许多结构上的特色,所以使人读他的洋洋数百万言的一部巨著,往往仍能手不释卷地读完而不觉其长。金庸小说的人物,尤其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正如曹正文在此书中指出的,他的全部小说,创造了不下数百号甚至更多的人物,可以说是社会各色人等差不多都被写到了。写恶人是穷凶极恶,恶到了极点,然而又是各有各的恶德,决不是千人一面;写好人又是好到了极处,大仁大义,英雄本色,然而又各有各的好处,决不是一种模式。在金庸所写的英雄豪杰中,我最爱的是乔峰和令狐冲,其次当然还有郭靖、张无忌、文泰来、陈家洛等等。我觉得金庸笔下的乔峰,奇情苦志,真是写尽了英雄本色。我尤其爱他的豪情侠骨。他与段誉一起赌酒时的那种真情,他在杏子林中蒙冤受诬时的那种苦志,他在聚贤庄仗义救人,独闯虎穴,最后饮酒绝义,被迫开打,终而至于义愤填膺,狂性大发,血雨腥风,惊天地而泣鬼神。
序言
冯其庸
近三四十年的文坛上,可以说没有一种文体能风靡如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新武侠小说的,其中尤以金庸的小说最受读者的欢迎。大陆上由于种种原因,新武侠小说的热潮起来得要晚一些,但自70 年代末一直至今,读者的热忱始终未衰。特别要注意的是大陆的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它所拥有的武侠小说的读者,决不是港台等地所能比拟的。
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我认为已经足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深思了。
曹正文兄最近写成了《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要我作序。我是金庸小说的热烈读者,十多年来,我读金庸小说尽管重复了三四遍,但至今仍有初读时的热忱。我一边研究《石头记》,一边却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曾戏称这叫做“金石姻缘”。
正文兄的这本书是专门分析金庸小说里的人物的,我曾读过他一部分文章,包括他写的《古龙小说艺术谈》(学林出版社)。我觉得他的分析中肯而精要,能引人入胜,也能发人深思,可以说是阅读金庸小说时十分有用的辅助读物。
我认为贯穿在金庸小说里的思想主流,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尽管他并不是浅显的表面的爱国主义,但他的作品的思想深处,却蕴含着很深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民族精神。他的作品里的正面人物,都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本色,他所鞭笞的是那些背叛人民、背叛祖国的叛徒和残害人民的凶暴之徒;所以读金庸的小说,会使你产生强烈的爱憎观念,并不是离开了正义和非正义,离开了爱憎的单纯的故事情节;所以,我认为金庸小说的思想内涵,是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的,当然,如能对读者有所引导、分析,那这种积极作用就更易为读者所认识、理解和接受。
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小说结构,第一是庞大。他的小说,往往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而又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庞大的完整的故事结构,可以说是体大而思精。第二是紧张。金庸小说情节之紧张、紧密,是人所共知的。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时,经常是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为什么?就是因为情节紧张到使人无法释手。他的书,有的我已是读第四遍了,但是仍旧没有失去这种紧张感,可见他的小说有强大的吸引力。第三是波澜壮阔,奇峰突起。他的小说,决不是平平的叙述,而是旋风式的狂飙突起;他的作品里,虽然不乏幽美的境界,但更多的是壮美,是伟大崇高的美。第四是前后呼应,细针密线,因果相连而又相隔,叙事无意而实有意。读他的小说,使人觉得情节的发展如流水般自然,有时奇情顿起,绝处逢生,而又使人觉得并非做作,实乃天成。第五是奇情壮采,瑰思幻想。武侠小说,天然带有幻想成分和传奇色彩,如果缺少了这一点,也就缺少了武侠小说的本质特色。金庸的小说,往往在写实中,不知不觉地将人引到了奇思妙想的境界,如入童话,如进仙境,使人目不暇结。
金庸的小说,正是由于有以上这许多结构上的特色,所以使人读他的洋洋数百万言的一部巨著,往往仍能手不释卷地读完而不觉其长。金庸小说的人物,尤其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正如曹正文在此书中指出的,他的全部小说,创造了不下数百号甚至更多的人物,可以说是社会各色人等差不多都被写到了。写恶人是穷凶极恶,恶到了极点,然而又是各有各的恶德,决不是千人一面;写好人又是好到了极处,大仁大义,英雄本色,然而又各有各的好处,决不是一种模式。在金庸所写的英雄豪杰中,我最爱的是乔峰和令狐冲,其次当然还有郭靖、张无忌、文泰来、陈家洛等等。我觉得金庸笔下的乔峰,奇情苦志,真是写尽了英雄本色。我尤其爱他的豪情侠骨。他与段誉一起赌酒时的那种真情,他在杏子林中蒙冤受诬时的那种苦志,他在聚贤庄仗义救人,独闯虎穴,最后饮酒绝义,被迫开打,终而至于义愤填膺,狂性大发,血雨腥风,惊天地而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