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元按:一位网友来消息说起山西太原的“终南形意拳”,这对紫元来说是个新名词。紫元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到介绍及视频,确认所谓“终南形意拳”就是形意拳的新分支,并不是什么新拳种。在太原、上海都有传授。上世纪从形意拳中还分出的有王芗斋的“意拳”,后又改称“大成拳”。“终南形意拳”与“意拳”、“大成拳”虽然都是形意拳新分支,但性质还是有些不同。“终南形意拳”的开门人是一位在陕西终南山当道士的“怀南子”,此人曾经学了山西形意拳及一些其他武术,然后根据自己练习的体会把形意拳的练习方式改了一些,也增加了一些动作,并把他学的其他的拳术、器械都归拢到他的形意拳中,因为这个“归拢”工作是在终南山完成的,故称作“终南形意拳”,但主要框架、主要练习方式都是形意拳的框架、方式,性质未变。倒是王芗斋的“意拳”、“大成拳”的拳术框架、练习方式与形意拳有了性质上的改变,故可以称为一个新拳种,“怀南子”的“终南形意拳”则算不上是一个新拳种。“怀南子”的年龄与王芗斋应该相仿或年长几岁。
附:郭鸿麟先生介绍“终南形意拳”的文章及“终南形意拳”视频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869440707“我随先生卫春元学练山西形意拳几十年,现根据先生所传将我所知道的山西形意拳的一些传承和山西形意拳的基本特点作一简单的介绍与爱好者分享与交流。
我所练的山西形意拳据先生所讲及拳谱记载源于陕西终南山一位叫怀南子的云游道士,其云游至山西偶遇一放牛娃,也就是后来成为一代形意拳名家的张喜斗。怀南子见其追逐赶牛的样子,觉得其是一块练武的好材料,在征得其父母同意后遂将其带回陕西终南山,将平生所学尽数传于他,数十载修练,终成一代形意拳大师。(有关张喜斗、张士林先生经历可查终南形意拳网页)晚年张喜斗将毕生所学传于侄儿张士林。张士林先生武学天份很高,深得伯父张喜斗喜欢,尽得伯父所传。张士林先生一生走南闯北,先后多次来上海传拳接艺,其中有三次居于我先生卫春元家中,见我先生为人忠厚且学练刻苦,尤其对我师爷张士林关怀有加,终将所学山西形意拳传于我师卫春元。张士林晚年不幸车祸瘫于床上,临别时对其子张标(终南形意拳名家)讲:“我所学尽传于上海卫春元,你可与之多交流。”师叔张标也多次来上海与我师卫春元进行探讨交流。尤其另我们感动的是,在我师卫春元不幸去世后,他亲自指教我们并叮嘱我们一定要将师傅所传继承传下去。
卫春元先生所传的山西形意拳特点可归纳为十八个字:拳架严谨、酣畅;内容丰富、多彩;发劲独特、完整。拳架严谨、酣畅主要表现在每招每式一丝不拘,来龙去脉演练得极其完整。以劈拳为例其总结为“四圈一并排十三劲”将劈拳每一个变化都演练的非常清楚。似教科书般严谨,而整个动作又极其顺畅、淋漓,将形意拳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内容丰富、形象。卫春元先生所传的山西形意拳除十二形、五行拳外,尚有八肘八膝、三十六肘、八翻掌、七十二插掌、龙形八卦、鸳鸯腿、盘根等内容。器械有八仙剑、盘龙根、五行刀、地躺刀、十二形匕首、虎头钩、流星锤、十三步枪、十三马枪、蛇形九节鞭、金钱圈等,种类多且内容丰富。以十二形中龙形为例,其有不同形态的十二条龙组成,编排完整、形神兼备,技击性与观赏性高度统一。卫春元先生所传山西形意拳发劲独特完整,其除了一般所看到形意拳发劲特点外,尚有其独特“双手劲法”、“双进步法”等。我们以劈拳为例,一般演练都是定步单手劈拳,而卫春元先生所传为进步折叠双手劲法,即回肩靠击对方的一瞬间以双手劈拳将对方击出。
综上所述,卫春元先生所传山西形意拳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支形意拳,我们作为先生的学生,应很好将其学习传承下去。我们也愿意将先生所传的东西拿出来与同门同道中朋友进行交流、互勉互学。
郭鸿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