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诀口诀,说到底就是个经验公式,真要电气火灾出事,你说根据口诀,你看人家认不?标准图集都没有法律效力,更别说经验口诀了,到时候人家只认规范。
导体的载流量取决于导体材质,绝缘材料,敷设方式,环境温度,导体工作温度等等因素,并且导体跟变压器一样,在一定时间内是具有过载能力的,低压配电规范要求Ib≤In≤IZ,计算电流决定整定值,整定值决定电缆截面大小,所以想要会选电缆截面,先学会计算线路电流,计算公式:
单相:P=UIcosφ(U取0.22,cosφ为功率因数)
三相:P=√3UIcosφ(U取0.38,cosφ为功率因数)
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S=√3UI(U取0.4)
单相等效三相功率:最大相三倍
说说线路短路的问题:导体的材质觉得载流量,BV长期工作70°,BYJ为90°,所以在同等截面下,BYJ的载流量比BV的更大,电缆的工作温度都一样,YJV,YJE,YJY,VV,铠装,载流量上并无太大区别。当线路短路时,由焦耳定律可知,短时间内导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导体温度急剧上升,短时间内不能切断电路,可能造成电气火灾,而这就对断路器的动作时间做出要求,动作时间越短越好,一般按5In~10In计算,看断路器脱扣曲线就可以知道在5In~10In范围内断路器的动作时间,由于制造误差,一般厂家出厂7~8In;电气施工验收规范及低压配电规范均对整个线路的接地电阻做出要求,即Ia*Zs≤Uo,而由于这条,限制了不同截面的电线电缆的供电距离,供电距离不是你们想拉多远就拉多远,规范上面白纸黑字都做出了要求
在说接地故障:设备外壳意外带电时,规范规定设备外壳电压<50V,潮湿环境则为25V,发生接地故障,断路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切断电路,如不能,则需要做局部/辅助等电位,等电位有效性按Ra≤50/Ia检验;还是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对于TN、TT系统故障的切断时间,均做了要求,这就需要断路器满足相关的灵敏度,灵敏度的检验,涉及到接地故障电流的计算,这个用欧姆定律计算即可,但要考虑1.5倍导体温升系数,或者按照低压配电手册第四版上面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而这个灵敏度,同样限制了不同截面供电线路的距离,不仅这个,线路的漏电电流同样限制了线路的距离
导体/母排热稳定检验:这个同样跟短路电流有关,三相短路电流,二相短路电流,单相短路电流,三者取大,末端线路是小截面时,基本满足热稳定,因为截面小,阻抗就大,短路电流从变压器低压侧到末端,短路电流急剧下降,不到1000A甚至几百几十A,但是变压器出口处和母排,根据容量的大小,短路电流可达几千安~几十千安,这个时候就就需要检验电缆是否满足热稳定。这个的短路电流计算复杂,需要算出变压器的内阻,短路线路的电阻、电抗,最后算出用复数Z=R+JX表达的线路阻抗,这个内容同样在配电手册第四版上面;另外,由于≤10截面的电缆计算系数K未定,所以低压柜一般出线最小截面选择10,即使是两三千瓦的应急照明从低压柜出线,也选10的,变压器容量在1000KVA以上的,最小截面选16。
短路电流、接地在电气里面是们大学问,说三天也说不完
另外,楼主说的不同截面并联使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这样,这个不仅仅涉及到电流的问题,还会涉及到PE导体电阻、电抗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且国标GB50054明确规定电缆并联时,导体的型号、截面、长度和敷设方式均应相同
导体的载流量取决于导体材质,绝缘材料,敷设方式,环境温度,导体工作温度等等因素,并且导体跟变压器一样,在一定时间内是具有过载能力的,低压配电规范要求Ib≤In≤IZ,计算电流决定整定值,整定值决定电缆截面大小,所以想要会选电缆截面,先学会计算线路电流,计算公式:
单相:P=UIcosφ(U取0.22,cosφ为功率因数)
三相:P=√3UIcosφ(U取0.38,cosφ为功率因数)
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S=√3UI(U取0.4)
单相等效三相功率:最大相三倍
说说线路短路的问题:导体的材质觉得载流量,BV长期工作70°,BYJ为90°,所以在同等截面下,BYJ的载流量比BV的更大,电缆的工作温度都一样,YJV,YJE,YJY,VV,铠装,载流量上并无太大区别。当线路短路时,由焦耳定律可知,短时间内导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导体温度急剧上升,短时间内不能切断电路,可能造成电气火灾,而这就对断路器的动作时间做出要求,动作时间越短越好,一般按5In~10In计算,看断路器脱扣曲线就可以知道在5In~10In范围内断路器的动作时间,由于制造误差,一般厂家出厂7~8In;电气施工验收规范及低压配电规范均对整个线路的接地电阻做出要求,即Ia*Zs≤Uo,而由于这条,限制了不同截面的电线电缆的供电距离,供电距离不是你们想拉多远就拉多远,规范上面白纸黑字都做出了要求
在说接地故障:设备外壳意外带电时,规范规定设备外壳电压<50V,潮湿环境则为25V,发生接地故障,断路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切断电路,如不能,则需要做局部/辅助等电位,等电位有效性按Ra≤50/Ia检验;还是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对于TN、TT系统故障的切断时间,均做了要求,这就需要断路器满足相关的灵敏度,灵敏度的检验,涉及到接地故障电流的计算,这个用欧姆定律计算即可,但要考虑1.5倍导体温升系数,或者按照低压配电手册第四版上面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而这个灵敏度,同样限制了不同截面供电线路的距离,不仅这个,线路的漏电电流同样限制了线路的距离
导体/母排热稳定检验:这个同样跟短路电流有关,三相短路电流,二相短路电流,单相短路电流,三者取大,末端线路是小截面时,基本满足热稳定,因为截面小,阻抗就大,短路电流从变压器低压侧到末端,短路电流急剧下降,不到1000A甚至几百几十A,但是变压器出口处和母排,根据容量的大小,短路电流可达几千安~几十千安,这个时候就就需要检验电缆是否满足热稳定。这个的短路电流计算复杂,需要算出变压器的内阻,短路线路的电阻、电抗,最后算出用复数Z=R+JX表达的线路阻抗,这个内容同样在配电手册第四版上面;另外,由于≤10截面的电缆计算系数K未定,所以低压柜一般出线最小截面选择10,即使是两三千瓦的应急照明从低压柜出线,也选10的,变压器容量在1000KVA以上的,最小截面选16。
短路电流、接地在电气里面是们大学问,说三天也说不完
另外,楼主说的不同截面并联使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这样,这个不仅仅涉及到电流的问题,还会涉及到PE导体电阻、电抗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且国标GB50054明确规定电缆并联时,导体的型号、截面、长度和敷设方式均应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