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12,539贴子:9,663,311
  • 29回复贴,共1

*【学术交流】温病之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温病自古就有,但发扬光大于明清气候炎热之际,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众医“麻桂入口即毙”的条件下,探索出不同于伤寒的治法。
(伤寒统一温病,指的是从伤寒论里得到的治疗技能,而不是套伤寒方治疗温病)。
本题目的:温病范围内,当拆开,把湿温这种温度不高的,外界又无多大影响的,以湿立论,而不是划归到温病。
长夏或者气候炎热,以湿热或热燥对待,其根源在于“热”,来自大自然源源不断的热。
尽管温病包括湿热和湿温。但给人以错觉。
湿热,以热立论,身体循环不足于对抗大自然,眼光放在大自然。
湿温,以湿立论,身体不足而湿郁,外邪引伏邪而致病。眼光放在自身。
将湿温从温病中分出来,成立湿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04 14:08回复
    对着医书死扣字眼,明末是五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在这种环境下,用麻桂会不会出现“入口即毙”的情况,套伤寒方有没有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04 14:34
    收起回复
      2025-07-15 14:45:37
      广告
      继续啊,特别支持,叶天士,吴鞠通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04 14:40
      回复
        有理说理,无理不要乱闹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5-04 15:53
        回复
          支持有理说理,认识不到或者知识有限没关系。


          9楼2014-05-04 15:56
          回复
            还未入门呢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5-04 18:43
            收起回复
              自己发烧还要打针吃西药的话就别谈了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4-05-04 18:44
              回复
                自己发烧还要打针吃西药的话就别谈了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05-04 18:44
                收起回复
                  2025-07-15 14:39:37
                  广告
                  本题目的,非寒温之争,亦非非议温病。在于从温病范围中,将湿温提取出来,以湿立论。
                  以温立论,则清热利湿。以湿立论,则要健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5-04 21: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