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
全县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限制条件多。全县基本上为地下贫水区,但其中也有相对的富水区。1991年起,在西北部山区,开始发展集雨水窖;在有水源地区,大力推广喷灌、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1999年、2000年两年中,新打机井35眼;建成集雨水窖2万个,建成果园南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100公顷)和洪阳镇省重点节水灌溉工程(340公顷)。2000年底,渑池实有水库28座,总库容3 221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 040万立方米。机电井配套273眼。实有灌区155处,有效灌溉面积5 077.6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田43 881.8千公顷。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 800公顷(含复灌面积)。主要节水工程有:“121”微型集水工程、洪阳333公顷节水灌溉示范区、天池镇水泉洼半固定100公顷喷灌工程、喷灌机灌。在城乡供水中,至2000年,渑池有自备井76眼,采用地表水5处,主要工业、企业用水达991.8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县城居民用水问题。至2000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5.41平方千米,占总流失面积890平方千米的66%。治理“四荒”面积达11 880公顷,占四荒总面积的76.5%。[7]
全县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限制条件多。全县基本上为地下贫水区,但其中也有相对的富水区。1991年起,在西北部山区,开始发展集雨水窖;在有水源地区,大力推广喷灌、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1999年、2000年两年中,新打机井35眼;建成集雨水窖2万个,建成果园南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100公顷)和洪阳镇省重点节水灌溉工程(340公顷)。2000年底,渑池实有水库28座,总库容3 221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 040万立方米。机电井配套273眼。实有灌区155处,有效灌溉面积5 077.6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田43 881.8千公顷。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 800公顷(含复灌面积)。主要节水工程有:“121”微型集水工程、洪阳333公顷节水灌溉示范区、天池镇水泉洼半固定100公顷喷灌工程、喷灌机灌。在城乡供水中,至2000年,渑池有自备井76眼,采用地表水5处,主要工业、企业用水达991.8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县城居民用水问题。至2000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5.41平方千米,占总流失面积890平方千米的66%。治理“四荒”面积达11 880公顷,占四荒总面积的7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