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吧 关注:388,521贴子:613,967

3年7次加薪,月薪2万,合伙人,辞职创业:只为拼搏一个未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此帖是本人的成长帖,和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的成长经验。和坛子中的大多数朋友一样,本人无背景,非名校,非海归,凡人一个。毕业后进入咨询业,起薪1500,有过3年7次加薪的经历,成为公司合伙人,后离职创业,现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曾亲自主持及参与咨询过的项目计35家,其中百亿级规模企业2家,十亿级规模企业15家,亿级规模企业18家。长期与一线企业深入接触,对企业内部情况及各部门、各岗位晋升机制极为熟悉。丰富的职场实战经验,洞察力强,善于发现问题本质,对竞争战略、企业管理、品牌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等方面知识有着深入把握。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己打拼,我想这样的成长经历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有借鉴意义。
  2、此帖只适合在职场做到中层经理以下的朋友看。高手请绕道。抱怨者请绕道。光说不练者请绕道。
  3、本人擅长解决职业规划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并于《哈佛商业评论》、《人力资源管理》、《销售与管理》等杂志发表过文章若干。大家如果有职业规划发展方面的问题要咨询,可以直接跟帖,本人定会抽时间一一回复。尽可能把情况写得详细些。关于情况描述的具体要求,本人会在帖后说明。
  4、本帖不定期长期更新。本人不是心理咨询师,不会催眠术,不讲人生修炼的大道理,只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觉得有用的,麻烦顺手回个帖,哪怕做个标记也可以。谢谢各位听我在这里唠叨。
  6、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正好下雨。一场秋雨一场凉。提醒各位注意保重身体。再苦再累,革命的本钱不能丢。


IP属地:山东1楼2014-11-26 11:37回复
    如果你找不到好工作,你可以骂这个时代不好,但你不可以否认,有人在同样的时代混得比你好;如果你工作不满意,你可以骂这个公司不好,但你不可以否认,有人在同样的公司做得有声有色;如果你工作不开心,你可以在背地里把你的老板骂得狗血淋头,但你不可以否认,总有人能够在同样的老板手下做得风声水起。你可以去抱怨,可以去发泄,可以去求安慰,但在每一天的睡觉之前,你是否认认真真想过:假如我所抱怨的一切都不能够改变,那么,我该如何做,才能活得更好?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双城记》
    好时代,还是坏时代?光明,还是黑暗?希望,还是失望?登天堂,还是下地狱?答案就在下文。——前言


    IP属地:山东2楼2014-11-26 11:37
    收起回复
      2025-07-26 06:17: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肖申克的救赎》
      第一次接触《肖申克的救赎》,还是在十多年前。在这十多年中,我经历过成功和喜悦,更有失败和痛苦。当我在失落无助的时候,我常常把这部片子拿出来。每看一遍,我都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激进我继续前行。为了希望与自由,用19年坚持不懈只做一件事,完成了在别人眼中看来需要600年才能完成的事。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希望,更让人如此激动?我始终坚信:只要有希望在,只要你不放弃救赎的勇气与决心,一切皆有可能。
      或许是出于对这部片子的偏爱,在《这些道理不懂,你注定就是穷打工的命》(该文在天涯点击将近40万次)基础上写作而成的职场发展指导书籍《职场救赎--写给迷茫中的草根族》,其封面上也加上了上述台词。这本书出版也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也看到很多的评论。但其中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一条评论,就是“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做到的人又能有几个呢?”是啊,大家都是受过教育的人,这么浅显的道理,谁能不懂呢?但我恰恰认为:大道至简,毋须多言。成功没有什么秘笈。那么真正的成功者,他们唯一高明的地方,就是把常人眼中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在工作中发挥到极致。正因为简单,99%的人都忽略了;只有1%的人用心做到极致,所以他成功了。


      IP属地:山东3楼2014-11-26 11:38
      收起回复
        有人问我成功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其所秉承的价值观都是大相径庭的。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我所理解的成功,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用你所付出的正当努力,去追求你所期望的生活。这种生活,无论是隐居山林,还是开豪车住别墅;无论是做专职太太,还是撑起半边天;无论是在一个领域小有成就,还是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只要这种生活是你所期望的,并且你为之付出努力,都是值得肯定与尊重的。
        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特殊关系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之人,一种是有知识而无思想之人。正如亨利·范·戴克所言: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任何财富的积累,都必须通过合法劳动而获得;任何社会的进步,都必须由具备远见卓识的人来引领。假如两者都不具备,这个民族唯一的下场,就是集体被奴隶。
        有人会说,你不是特权阶层,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是的,我必须承认这一点。有时候我也在思考:假如我生在一个背景显赫的家庭,我现在的人生路又会是什么样子?但仔细一想,你就会知道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因为你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哪怕你有一万种假设的可能,你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所以,与其花时间进行毫无意义的假设,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改变当前的现状上。
        大家如果看一些成功人的经历,你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名校出身、海归派等各种光环。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成功的同时,或许也在感慨: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一种成功只能依赖特定的条件才能达成,那么,这样的成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我出生在家庭贫困的农村,没有读过重点中学,父母没有文化,在读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当然更无名校及海外背景。这就是我的出身。我想在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和我都差不多。但我用自己的打拼,实现了从打工到公司合伙人、再到成功创业这样一系列的转变。我相信我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够做到,前提是你认认真真看完这篇文章,并将其付诸行动。


        IP属地:山东4楼2014-11-26 15:26
        回复
          留名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11-27 20:19
          回复
            全文内容目录如下:
            1、起点就比别人落后,你凭什么获得翻盘的机会?
            2、初入职场,你凭什么快速获得老板的信任?
            3、永远不要觉得最基础的工作无价值
            4、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5、专业化:赢得未来竞争的唯一筹码
            6、发现你的独特价值,让工作因你而不同
            7、你的能力不一定很强,但是,你又是否具备职业化精神?
            8、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你就不再会抱怨
            9、在适当的时机,干掉坏公司,炒掉坏老板
            10、培养自立精神和高贵的人格,而不是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奴隶
            11、让成功回归简单: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IP属地:山东6楼2014-11-27 21:03
            回复
              一、起点就比别人落后,你凭什么获得翻盘的机会
              “你将来想干什么?”第一次向我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是我的外公。外公虽然没有正式读过书,但他早年四处闯荡,去过很多大城市,也参过军,和日本人打过仗,属于见过世面的人。我从小在外公家长大,他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也是我最初的人生启蒙。
              当年外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外公喜欢看电视新闻,我也跟着看,觉得做记者挺好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曝光谁就曝光谁,有很大的权力和自由。于是就对外公说:“我想当个记者。”后来到快要高考时,有一同学拿来了上一年的报考指南,我忽然发现了编辑出版学这个专业。于是欣喜若狂,在我看来,这个专业比新闻学更有吸引力,于是,考大学时,果断填报了这个专业。但大学入学后才发现,全班50人,只有3个人是第一志愿,其他人全部是调剂的。再加上老师所讲的课程全都枯燥乏味,我对这个专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
              大学的第一年,基本上是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度过的。我有时候也偶尔会想:难道我就注定要一辈子做编辑了吗?我的内心里似乎有一种能量,无法释放。但这种能量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感觉我这辈子不可能平平庸庸过一生,不甘心只做一个小编辑,虽然看起来很稳定。但我的骨子里,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安稳的人。
              转折发生在大二。那是一个偶然机会,我到学校图书馆(整个大一一年,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今天想想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发现了一本杂志叫《中国广告》。看到这份杂志的封面,我第一眼就被那绝顶的创意吸引住了,我不禁在内心里感叹:太震撼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看里面的创意,如饥似渴。我从来没有发现,我能够对一样东西保持这么大的能量和热情!类似的杂志,还有《国际广告》和《现代广告》。于是,去图书馆已经成为我的必修课,几乎每天必去。而且每次去,第一要看的,就是那几本杂志。如果杂志被别人拿去看了,我一定会守在书架旁边,等它被归还的时候,我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拿过来。
              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假如我也能做出那样的创意该多好!但转念一想:不可能,我没有任何美术基础,怎么能做出那样的创意呢?后来同班同学中有人选修了PhotoShop课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处理画面。这下又让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也在下一年报了这个选修课,并且如饥似渴地学习。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300块,但为了学好这个课程,我仍然花了80块钱去书店买了一本最详尽的专业彩色教程。同时,为了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我甚至跑到图书馆的古旧文献室,把最近20年的旧杂志都找了出来,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有一种无比的满足感,我没有没有享受过这样美妙的学习过程。
              后来,创意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越多,我越发现自己眼界的局限。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假如我只知道如何制作一幅创意图片,但却不知道这幅创意背后隐含的策略,那么,我的创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又开始到图书馆,通过一篇又一篇的创意案例,来了解别人创意背后的策略性思考。于是,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了解得越多,我发现我对于营销战略、竞争分析、运营管理等一系列知识的无知,而这些,又是保证一个创意策略能够真正实施的背后力量,这才是我真正追求的东西!至此,我内心那股无法释放的力量,终于弄明白了:我要成为一个影响整体公司运营管理的人,如果有可能,我的终极目标是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这个目标进一步明确之后,在毕业找到工作之前,我把90%的业余时间全都泡在了图书馆里,以储备我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我很感谢大学的图书馆,这里有我汲取不尽的营养。在精力的分配方面,对于那些无用的公共课,我只要求不挂科就可以;对于我实现理想有用的课程,哪怕是选修课,我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我从来没有拿过奖学金,成绩最好的时候排名是28位,更多的时候是排在30多位甚至40位以后。但我绝不后悔,因为我学到了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是我以后立足社会的最原始资本。
              事实证明,我的这些努力全都得到了回报。假如没有这些努力,也不会有我后来的职业发展;假如我没有积极去改变命运,而只是抱着一种“被安排”的心态,我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种颜色。
              在做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客户,抱怨自己是二本三本,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大学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我当年毕业时,也曾经有身边的人在抱怨:这个大学白上了,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假如环境决定一切的话,那么,在相同环境下生存的人,其命运应该是相同的。但事实是:在同样的环境背景下,有的人很失败,但有的人却非常成功。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在于环境,还是在于自身?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很多人持着一种“大学无用论”,我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觉得大学带给了我人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三样东西:一是自立精神。我没有随波逐流,没有选择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要知道,我的同学中,有95%的人都选择了专业对口),转向了一个完全与所学专业无关的领域,完全是因为大学培养了我自立的精神。我知道如何去摆脱所有环境的束缚,去独立追求自己内心的方向,并让这个方向得以实现。二是学习能力。很多人抱怨“大学无用论”,也是因为大学之所学,到了社会上毫无用武之地。但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大学所能带给你的,是你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技能。是“渔”,而不是“鱼”。社会永远是在不断进步的,如果你只想着凭借大学所学就能够立足,那是远远不够的。而掌握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你就能够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并能够很好地生存下来。假如一个人停止了进化,也就是他生命终结的开始。三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很多人怕失去,怕付出了没有回报。他们觉得付出没有希望时,于是就停止了付出和努力。但在我的骨子里,则始终坚持一种观点: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如果不付出,则一定没有回报。我不是特权阶层,我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所有的一切都必须靠自己去打拼。假如我错过了奋斗的机会,则可能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当一件事情你明明有可能成功、却因错过而失之交臂时,这才是你人生最大的悲哀。所以,只要我认定的事情,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希望,我也一定要去尽200%的努力去争取。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哪怕付出了也没有得到,我也绝不后悔,因为我为之努力过。人生的精彩在于打拼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只是一个副产品。没有奋斗的人生,则如同一条直线,永远看不到辉煌的那一点。
              所以,对于那些出身不好的人来说,你永远要记住一点:起点并不意味着终点,只要找准方向,你完全有翻盘的机会。而你翻盘的资本,就是自立精神+学习能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
              不要抱怨自己的出身,也不要抱怨自己的专业。假如你什么都没有,你至少还有一样东西:年轻。这是你最大的资本。记得当年上大学时,我们的院长经常给我们讲:25岁的妙龄胜过一切帝王的桂冠。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当我看不到希望,我就会会告诫自己:“无论发生什么,都不用害怕,因为我还年轻,我还有拼搏的资本。”我始终相信约翰·洛克菲勒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穷、富世袭之说,也永远没有成、败世袭之说,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不必计较成败得失。你唯一需要记住的只有一个字:拼!


              IP属地:山东7楼2014-11-27 21:04
              回复
                嗯嗯,写的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28 09:41
                回复
                  2025-07-26 06:11: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怎么没有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28 13:41
                  回复
                    二、初入职场,你凭什么快速获得老板的信任?
                    在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客户,无法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导致自己被架空,成了一个可有可无之人。很多人觉得只有变得能说会道,领导才会喜欢。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但我共事过的两位直接领导以及一位间接领导,都对我有着极高的评价。我同样遇到过因能说会道而遭上司白眼的人。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究竟怎样做,才能够获得老板的信任?这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刚上班的第一天,我和另外一个新进的同事被分到了同一个副总下面。由于公司规模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就由副总直接带。与直接领导见了面,简单沟通了两句,感觉这个领导是个很冷淡的人,不是很热情。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那位同事向领导发了条短信:“刘总,我是您的新部下,我叫×××,以后就跟着您了。您有什么工作上的安排,请随时吩咐。”同为他的下属,我立马感觉到自己也应该表示一下态度,否则上司对我的印象不好。但我又不知道写什么,只好把同事的短信拿过来,稍微改动,发了过去。
                    那位同事口才比我好得多。在上司的眼中,我是一个不善言辞之人。这无疑显露了我的劣势。我心里很担心:假如上司不重视我,我在这个公司岂不是没有前途?但溜须拍马那些事,向来是我最反感的,无法为我的价值观所接受。既然口才不好,那我只有靠另外一种方法来证明自己。我给自己的这个做法取了个名字,叫“战略性弥补”。不善言辞、却又想获得老板赏识的朋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这个行动包含三个步骤:1、认清楚上司的行为风格或价值观,弄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看看自己与上司的行为风格或者价值观之间存在哪些差距,并做好调整的准备;3、评估自己的优势能力,看看应该怎样完成上司交待的工作,才能够与上司的风格或价值观保持一致。举例来说,我的上司是一个很注意细节的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在过程中出现细节上的问题,他都会很计较。但我恰恰是一个注重结果的人,有点儿不拘小节,只要结果合理,无论细节如何,我认为都是值得肯定的。有一次写一个方案,单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我自认为我做得很好,而且绝对可以得到肯定。但事实是我错了,在工作汇报时,上司对我的工作成果视而不见,却对方案中的细节仔细琢磨,说我工作做得不细致。对此我很反感,因为我的价值观与上司的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但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不管你的工作做得如何,如果得不到上司的肯定,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但对于我和上司之间存在的差异,必须要有一个人做出改变,而且改变的人只能是我。于是,在下一次工作时,我就在保证结果的同时,把事情想得很周到,把细节做得很完美。如此几次,上司对于我的能力已经深信不疑,觉得我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员工,以后的工作重点也慢慢交给我来承担。甚至连他自己写的方案,一些细节问题上的修改,他都交给我再做最后的审查。可见上司对我的重视。而这一点对于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都是极为重要的。
                    我在以往的多篇文章中,曾经反复强调六个字:做对事,跟对人。什么事情是对的?答案只有一个:符合你的上司的价值观的事情,才是对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的?答案同样只有一个:能够与你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性的人,才是对的。找到一个能够与你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人,你做的很多事情,往往就会上司之间存在很多默契,你也更容易被上司所认同,你在工作中也更容易被重视。但现实工作中,我们往往不太容易找到与我们的价值观相一致的上司,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得到重用,办法只有一个:改变自己,与上司保持一致。
                    每个人都希望改变对方来适应自己,却极少有人想过如何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适应还是被适应,这取决于你自身的能量有多大。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改变别人,那么,就只有改变自己。在第一职场网进行“教练式”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因与上司相处不合而离职的例子。诚然,并不是每一个上司都是好上司,因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同样,并不是每个上司的手下,都是他所认为的“坏下属”,总有一些下属是能够与他合得来的,能够得到他的重用的。除非你的上司令所有下属都不满,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坏上司”,不然,你还得不到上司的重用,那你就要从自身考虑问题了:到底自己的哪些行为引起了上司的不满?如果因为与上司的不合而辞职,那就是最愚蠢的做法,长期下去,你将不会知道如何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相处,而这正是比跳槽本身带给你的更为负面的影响。学会管理你的老板,懂得更多与老板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同样是职场必修课,因为老板是影响你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人。管理老板的最重要的核心技巧,就是沟通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这些内容我都写了《职场救赎》中。都是一些极为简单的方法,就看你有没有用心去做。


                    IP属地:山东10楼2014-11-28 15:56
                    回复
                      三、永远不要觉得最基础的工作无价值
                      刚上班的时候,在最初的半年,我都被安排在上司下面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前面已经说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影响整体公司运营管理的人。这个职位令我很羡慕,我也能够看到公司里有哪些人在扮演者这样令我向往的角色。但进入公司整整半年,我都只是在扮演一个“打杂”的角色。虽然这些“打杂”的工作,我能够做得很好,并且上司也因此对我赞赏有加,但我并不满足,因为目前所做的事与我最初的预想相距甚远。终于,在上司又一次为我安排打杂的琐事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当着上司的面对他说:“刘总,我进入公司已经半年了,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向您那样,对于管理有着全面理解的优秀咨询师,我希望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职责,而不仅仅是做一些小打小闹的琐碎工作。”今天看来,我的这个反应可能有些唐突,我的表态可能会令上司非常不安,甚至有可能引起他对我的不满。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激我的上司,他没有计较我不太礼貌的言行,而是从那以后逐步让我担任整个项目中较为核心的角色。但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我忽然感觉到了上司的良苦用心。我发现,当我真正开始参与一个项目的运作与管理的时候,对人的基本功要求是非常高的。而这些基本功的锻炼,正是我之前在“打杂”岗位上的点滴积累。假如没有这些积累,而让我直接参与负责一个项目的运作,我根本就无从下手,根本就不是我之前想象的“假如让我负责某某项目,我就一定做出怎样怎样的成绩”那么简单。
                      在经历这件事之后,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下定决心:在工作的前三年,不要计较能赚多少钱,最重要的事是一定要把专业知识体系给弥补起来。没有这些,以后的发展就是一纸空文。
                      在现实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因浮躁而导致职业发展失败的许多例子。我在《职场救赎》的第二章也提到了同样的问题。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初入职场也存在和我当年一样的浮躁心理。但有些人能够意识到这些错误,会积极改进;有的人意识不到,只能进入一个以赚钱为目标、但却因基础不牢而赚不到钱的恶性循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日之内建成的。人的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任何脱离这个过程而一步到位的想法,都将是杀鸡取卵。
                      前些年流行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打杂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些细节性的工作。你要想在上司面前得到更多的重视,就必须要获取上司的信任;而决定上司是否信任你的重要因素,靠的就是别人都不太关注的细节。初入职场,遇到新上司,永远要记住一句话:假如你无法在小事上获得上司的信任,那么,你绝对不要指望上司会把更大的责任交给你。
                      最后,需要明确强调的是:你所要做的打杂的工作,一定是基于核心岗位的打杂,而不是辅助性角色。用我在《职场救赎》中的话来说,你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主角还是龙套。如果不是主角,你要确保将来有成为主角的可能;如果你只是一个龙套,即使以后成长了,也只是一个权力稍微大一点儿的龙套,仅此而已。


                      IP属地:山东15楼2014-12-02 20:36
                      回复
                        五、专业化:赢得未来竞争的唯一筹码
                        当年我毕业后刚刚进入咨询公司时,它并不是一个大公司,而只是一个只有3年历史的中等偏下的公司,在行业内也没有多少名气。但我在公司工作期间,亲眼看见了这家公司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到成为行业内影响力排名第一的公司。在我进入公司第一年的年会上,董事长就强调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我们不一定要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司,但一定要成为最专业化的公司,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这个原则。我们之所以比那些规模比我们大得多的公司更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更明确地树立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专业化。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一旦背离了这个原则,那将是我们失败的开始。”公司整体上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团队,我的上司也对我说:“我们的客户,很多人年龄要比我们的咨询师大十几岁,你凭什么获得客户的信任?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专业化。”
                        专业化!这是我刚刚步入职场就接触的一种思想。我深刻地理解到,专业化一定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从你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来。有一次我正在在写一个方案,上司从我身边经过,无意间瞄了一下我的电脑。他问我这个方案是你自己写的吗?我说是的。于是他二话没说,坐在我的位子上,亲自在PPT原文件上调整:“你看,这一页的文字太多,你这样分几个小段,看起来就比较舒服。这一页的文字又太少,一个页面上只有几十个字,如果能够配上辅助图片或图表,会更加美观。还有这个字体,不要这么花哨,要使用更能体现稳重感的黑体字。对于方案中的重要信息,可以加粗,或者使用其他颜色以便突出……”
                        从此以后,“专业化”这一思想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并成为我一贯的工作准则。在以后的跳槽中,无论跳到什么岗位上,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这份工作是否有趣,是否有“钱”景,而是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的专业化?在其位则谋其职。是否喜欢这个岗位,与你是否能够做到专业化,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兴趣的问题,而后者则是态度的问题。如果你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从而对其抱以随意应付的态度,我不相信这样的人能够成功。
                        我们曾经遇到过的最频繁的跳槽,是2年跳槽14次。很显然,这样的跳槽,不太可能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因为10000小时定律告诉我们:不论你想在什么领域获得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这与你的积淀有关,与你的IQ没有关系。要想成功,专业化是你唯一快捷的路径,也是最能让你的价值不断积淀的唯一方式。因为专业,迈克尔·波特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战略管理大师;因为专业,麦肯锡成为世界上最负盛誉的战略咨询公司;因为专业,YKK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制造商;同样因为专业,王老吉(现改名为加多宝)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销量从1亿飙升到了160亿,超过了可口可乐!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找到适合你的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付出10000个小时的努力,这是最简单的成功法则。


                        IP属地:山东17楼2014-12-18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