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战争吧 关注:7,372贴子:235,006
  • 70回复贴,共1

求最新讨论进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在考虑开发基于该帖吧设定的模拟太空兵棋是否可行,想系统地了解一下最近的(主流)讨论进展情况。
关于技术设定:我看到有一些对于电磁炮的新讨论,基本上还是否定电磁炮作为主武器的;对于激光和粒子炮,似乎我的原有计算和相关推论还有效吧。
关于战舰设计:完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有:
吧主--新造舰(机)一枚 <http://tieba.baidu.com/p/2609272219#39384381141l>
D盾牌星座--自己建模的星舰,半成品版<http://tieba.baidu.com/p/2672523109>
求补充。。。
关于舰队的编制: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宇宙舰队标准编制会是什么样的?<http://tieba.baidu.com/p/582497311>】那贴子呢
请各位吧友(最好是吧主)帮助补充作战体系,了解这些主要是为了抽象出一个太空作战兵棋模型,我的整个模拟程序将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
初步设想的用户操作方式如下:


在本吧中找到了一个现成的兵棋推演体系作为参考:
征求意见:宇战吧标准化贴吧兵棋推演【上篇】<http://tieba.baidu.com/p/3042498134>
该文章写的好细致,是否还有下篇?
还想知道一下【浮游炮舰与固定安装炮舰孰优孰劣的问题】和【宇宙战舰对敌模式】两个议题的结论。
最后就是不知吧主能否帮我找到这些贴子中被抽走的精华部分:
凤凰战机:关于驱逐舰或战机的一种设想(命名好纠结……)
来自 <http://tieba.baidu.com/p/929414654>
以吧内讨论结果为蓝本,原创太空战描绘卷
来自 <http://tieba.baidu.com/p/987585346?pn=1>
关于导弹集群作战的讨论http://tieba.baidu.com/f?kz=898591175
来自 <http://tieba.baidu.com/p/999409524>
抛砖引玉


1楼2015-02-24 16:22回复
    主要还是信息不全啊……
    理想化的东西太多……
    专业人才太少……
    实质进展几乎是没有感觉……


    IP属地:天津3楼2015-02-24 19:39
    收起回复
      2025-05-16 11:08:43
      广告
      进展其实不大,就是对于聚变推进能达到的比冲和推重比认识更理性了,没超过你构建的体系太多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2-24 19:53
      收起回复
        应该说本吧目前进展不大,除了在你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交流确定自由电子激光炮、激光相控阵雷达、大型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探测器、高功率密度核聚变堆+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碳纳米管为基础的复合材料、吸收X光吸收率高的重金属材质为装甲这些具体的技术讨论外都没太大进展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2-24 19:58
        收起回复
          关于舰队的编制: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宇宙舰队标准编制会是什么样的?<http://tieba.baidu.com/p/582497311>】那贴子呢
          ----------
          目前只有咱们当初构建的武器库没太大变化。激光武器有了更具体的参照——大规模电子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实现硬X射线频率,20米口径,理论上终于可以达到一光秒的射程了
          战舰设定还分歧较大,所以对舰队编成也都停留在个人意见层面。
          战舰设定的分歧主要就是【小型化派】和【大型化派】
          其实【小型化】不一定就体积小(比如这个http://tieba.baidu.com/p/1603767001),而是以“在指定科技背景的情况下,【最有效率设备的体积必有上限,单个作战单位以此为标准,而不要重复堆砌】”为指导思想
          【大型化】则是以越大越好,“越大就有更大的容积率,安放更大、更多的设备和更多燃料;而且更大的设备效率更高【即效率随规模无限上升】”为指导思想
          小型化派比较活跃的有我、@拾萝哥@Null84
          大型化派比较活跃的是@d盾牌星座b@cx1243
          还想知道一下【浮游炮舰与固定安装炮舰孰优孰劣的问题】和【宇宙战舰对敌模式】两个议题的结论。
          --------------
          1【浮游炮舰与固定安装炮舰孰优孰劣的问题】的结论其实还是战斗遵循兰开斯特线性率或平方率的问题,说白了还是射击精度问题。
          2【宇宙战舰对敌模式】理由如上没有定论
          另外技术方面进展
          1托盾牌的福,激光的性能更详细了一些
          2核聚变动力技术所能支持的概率云水平与你之前的计算有了矛盾,现在有人认为动力技术难以形成效果明显的概率云,这也是大型化派的主要论点
          至于材料、引擎类型、通信方式什么的和咱们以前的讨论没有太大变化,也没有出现十分值得注意的论据
          最后,欢迎回来


          IP属地:上海7楼2015-02-24 20:31
          收起回复
            主楼中的链接请各位自行拷贝尖括号内的字符到地址栏吧,百度把“>”识别进去了


            8楼2015-02-24 20:59
            收起回复
              好久没见到楼主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2-24 21:45
              回复
                围观元老,签到小白实乃惭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2-24 22:00
                回复
                  2025-05-16 11:02:43
                  广告
                  立体 平面?


                  IP属地:美国11楼2015-02-25 21:29
                  回复
                    终于见到活生生的V大了。。。


                    IP属地:上海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2楼2015-02-26 16:42
                    回复
                      为什么我点开那几个帖子,很多都404了?


                      IP属地:湖南13楼2015-03-12 10:26
                      收起回复
                        关于接敌模式,最近看了几部很不错的小说,有点想法
                        双方加速进入战场,当双发发现对手后不进行减速,而是想斜向再次加速。掠过对方侧移。

                        此时双方互相炮击。

                        由于没有阻力,所以只要取得一个斜向的加速以后就可以将船头对准对方。并进行攻击。
                        而后双方再次给于一个斜向的加速,再次变轨。并且攻击。

                        不断循环,最终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圈(立体上还是在这个方向上各种小机动变轨)

                        这样的好处在于:进入战场后不需要进行剧烈的减速,保持了前期加速带来的速度优势,概率云更大


                        IP属地:江苏14楼2015-03-12 13:07
                        收起回复
                          对了,还有战术推进与巡航推进的划分,前不久口巴大大刚提出的分炮塔


                          IP属地:上海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7楼2015-03-15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