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坦克世界吧 关注:3,865,745贴子:116,924,690

回复:03-28【水贴】科普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片】为此,国内军工部门曾在缴获的美制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的基础上仿制了51式90mm火箭筒,并迅速投放到朝鲜战场上,它们和57mm无后坐力炮等武器一起,在抗击“联合国军”阵地战阶段的“坦克劈入”战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15-03-28 19:51
收起回复
    【图片】但和当时很多武器一样,由于国家的生产能力过于贫弱,一年仅能交付4000多枚火箭弹,在弹药消耗量极大的朝鲜战场上犹如杯水车薪,51式火箭筒连完全换装一线部队都无力保证。如果有足够的反坦克火箭,摧毁敌碉堡也会更容易,也许就不会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烈士的牺牲了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1楼2015-03-28 19:52
    收起回复
      2025-07-27 11:40: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图片】1956年,我军开始换装第二代仿苏轻武器,除了大名鼎鼎的56式枪族外,另一种被冠以“56”的武器也进入了我军装备序列,这就是仿制苏联RPG-2的56式40mm火箭筒,其重量仅相当于51式的1/3。据说彭老总在观看它的射击表演时曾感慨,“如果朝鲜战场上有它该多好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15-03-28 19:52
      收起回复
        【图片】不过56式40火缺点也不少,其采用的发射药能量不足,燃烧利用率较低,导致其初速仅为84m/s,最大有效射程不过100米,而且简陋的瞄具又恶化了这一问题。1969年珍宝岛战斗中,面对尺寸低矮的苏联装甲车辆,我军战士往往要靠近到50米乃至更近的距离潜伏,这无异于“自杀”式使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15-03-28 19:54
        收起回复
          好文章,赞一个,楼主还有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楼2015-03-28 19:54
          回复
            【图片】这些缺点都能通过良好的战术弥补,最要命的是其破甲深度不足,且引信在面对大倾斜装甲时很不可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我军战士可以在北国的严寒中爬冰卧雪一整夜,等待摧毁薄皮大馅的BTR装甲车;但是这种精神也无法使56式40火贯穿T-62式主战坦克的正面甚至是侧面装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15-03-28 19:54
            收起回复
              【图片】珍宝岛战斗结束后,我军对反坦克武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那辆被地雷炸断履带的T-62被拖回来分析,国内开始了一场包括牵引/自行式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筒和地雷(甚至包括核地雷)等在内的旷日持久的反坦克武器大会战。誉满天下的69式40火由此诞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15-03-28 19:55
              收起回复
                【图片】40火加厚了发射筒壁,能够承受能量更足的双基发射药的燃烧,初速提高到了120m/s,并且由于其使用了火箭发动机增程破甲弹,其飞行速度在出膛后还会继续增加,动力段最大速度达295m/s。而其带迎风修正的稳定尾翼设计则进一步提高了其射击精度,使其有效射程增加到300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15-03-28 19:58
                收起回复
                  2025-07-27 11:34: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图片】打过40火的老兵都知道它有一种“迎风偏”的特性,即弹道会朝着侧风方向偏移,这是由于火箭弹的重心靠前,侧风吹动火箭弹尾翼后会给火箭弹一个偏向力矩。虽然这一特性在打靶时很讨厌,但也是40火在反直升机作战,特别是打悬停中的直升机时经常能取得不错战果的重要原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楼2015-03-28 19:59
                  收起回复
                    吹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楼2015-03-28 19:59
                    回复
                      【图片】作为反坦克火箭最重要的指标,69式配用的超口径反坦克火箭弹破甲深度达到了110mm/65°,可以击穿T-62坦克的正面装甲。但这种基本型弹也存在着因战斗部炸药对压电引信元件的腐蚀,导致储存一段时间后瞎火率偏高的问题,70年代通过使用酸值较低的炸药解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楼2015-03-28 20:00
                      收起回复
                        【图片】随着性能比T-62更加先进的T-72批量换装远东苏军,基本型弹的穿深又不够了。在40火几十年的发展中,对弹的改进一直是重中之重。1983年对战斗部装药进行改进设计,在保持原弹重情况下使破甲威力提高到150mm/65°,即40-I型弹。由于射表不变,定型后即投入了生产,取代了原型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15-03-28 20:01
                        收起回复
                          【图片】不过在披挂反应装甲的T-72改进型出现之后,I型弹的威力也嫌不够用了。新的改进型弹,其弹径加大到94mm,弹质量加大到2.97kg,威力可达180mm/65°。但是由于弹头增重,速度降低,直射距离降至200m。而且射表也需要修正,所以定型后只小批量生产,这就是40-II型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15-03-28 20:01
                          回复
                            【图片】1988年又定型了40-III型弹,它采用了同期研制的PF89火箭弹战斗部的药型罩技术(反过来也有人说PF89就是“一次性40火”),威力和40-II型弹一致,但由于火箭弹的尺寸和飞行性能与40-I相同,因此仍使用原射表,极大方便部队训练使用,当前部队装备的破甲弹基本都是40-III型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7楼2015-03-28 20: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