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之【北洋广场的谈话】
数日前班级聚餐,难免觥筹交错,餐后和两位出去散步,一醉一似醉。因皆为统考,其一为二战,酒后话多,聊未来,聊女朋友,不免聊到复习生活,感触颇多。
深秋的北方,昏暗的路灯,冰冷的台阶,一切的一切,都指向那半年多的复习生涯。
最后的最后,总结出来一句话:谁也不能说谁能考上考不上,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仅此而已!
-------------------
好了,卖个萌

-------------------
说这些呢,不仅仅是让大家知道过来人是怎么想的,更想让大家知道过来人是怎么做的。因为如果能总结出来某些共性的问题,就说明这些问题是值得借鉴或避免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复习,越是到后期越是会出现岔子,其中大部分是心理(心态)上的。我们要时刻了解自己的心态并加以引导和利用,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状态。人习惯上都会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强加给别人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和独树一帜,尤其是在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带来一些习惯性思维,不妨举两个例子。比如有的人本来复习的很好,但看到大家都很努力就会想:是不是大家都复习的比我好呢,都比我好了那就考不过他们了怎么办?又比如有的人不好好复习就会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也不好好复习,然后通过对别人的臆想来给自己的不好好复习找心理安慰,继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说实在的,复习生活算是大学这几年最枯燥无味的了,每天规律的吃饭、睡觉、看书,看似漫长却有眨眼间临近。人呐,一枯燥就难免会想法多,想法一多就难免会纠结,纠结起来就难免要误入歧途了。
我也纠结过,而且纠结的并不一定比各位少,所以各种思想也困扰了我一段时间,只不过呢,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套自我检测系统,能在发现不对劲后迅速调整,再加上执行力比较强,所以没出大的差错。检测系统呢,就是前文提到的日记或者说是每日总结,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应做什么,一目了然,想跑太偏都不太可能。还有一点呢,就是如果我看不透一个问题就往后看,还看不透就继续往后看,而且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一个问题。比如我看到那么多二战的心里也没底啊,他们比我多了一年的复习时间,对学校的套路和知识点已经不能再熟了(楼主这学校这专业二战比例至少40%)。在我什么都不懂得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当我的辅导班老师了,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差距啊。专业课比不过,政治没学过,英语刚过4级,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开始时真的是被完虐。去年我们专业招了大概50个人,二战生人数≥200.除去二战的,还有一大堆本校的,人家的两门专业课至少能拿250分,只要英语和政治不挂就能上。还有一批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的人。放眼望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十面埋伏。这时候能怎么办,我要是整天想着别人比我复习的好、我复习的不够充分、专业课考不过本校生、快题画不过二战生、英语拼不过基础好的、政治拼不过开始早的,那基本就可以卷铺盖回家了,还千辛万苦来天津复习干嘛。
想过这些,最后发现,不如不想,因为这些过多的忧虑会起到一个消极的作用。所以做了那个计划,所以有了后来的轻轻松松的两个月。最终也由考研折磨我,变成了我去享受考研生活。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性质变了自然结果也就变了。
要考虑和能考虑的都很多,很多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我们能决定的只有一个——好好学习。剩下的,Who c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