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606,279贴子:41,828,170

回复:【聊聊考研的道】全面回顾一年考研历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乱七八糟之【健康篇】
说到健康也许我们这个年纪都还不是特别重视,确实,毕竟年轻嘛。但考研我还是希望大家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的,尤其是到后期,压力大、任务重,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么能行?
我就说说我的经验吧,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做一下运动,一般是50个俯卧撑和100个仰卧起坐。俯卧撑坚持了有七八年了,仰卧起坐中间有断过,现在也已经坚持一年多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两项运动在床上就能完成,风雨无阻,而且容易实施。所以每次见到我的同学说要去减肥我都是会笑的,因为他们往往都只有三五天的热情,热情过后就只剩下浮云了,这样是达不到效果滴。
我觉得挺值的,最开始时需要的是坚持,但慢慢的就变成一种习惯了。反正每天也就那么几分钟,收获的确有很多很多。拿俯卧撑来讲,最开始练习时只做了20个,往后习惯了就往上加5个,最后加到50就停止了,因为我的目的只是健身,而不是健美。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刚开始水平比较低,如果不断的去积累,那早晚会成为不去积累的同学眼中的一种惊奇,而这种惊奇,仅仅是你的习惯而已。
所以我现在身高175,体重120斤(好几年没有变化了,我知道如果我不偷懒的话以后也不会被肥胖困扰),属于那种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那种。平时吃的不少,但从来不会被减肥这个问题困扰。虽然体重轻,但由于经常锻炼不会给人瘦弱的感觉。
锻炼身体,要的就是那股精气神!


IP属地:北京213楼2015-04-08 13:55
收起回复
    --------------------------------------------------------
    既然推荐看的,怎么能少了这一本。
    关键词:西游漫注,作者:挪威龙王。
    如果上面那个让人看到“知识就是力量”的话,那这个就是让人看到人性的光辉了。调理心境,堪属上品。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最好是能有自己的理解啦。


    IP属地:北京254楼2015-04-09 20:10
    收起回复
      2025-05-14 02:40:10
      广告
      乱七八糟之【花销篇】
      由于楼主专业要求,基本所有人都是去报考院校复习的,所以吧,大概有了这么一个小账本:
      租房:6个月加水电暖差不多每月1000大洋,总计6000大洋;
      报班:两个专业课,一个1800、一个1500,再加上对应的复习资料,总计3500大洋;
      书籍:各种辅导书以及教材,共计1000大洋;
      两辆自行车:结局时都被偷了,加锁共计500大洋;
      生活费:每月1200,包括衣食,共计7000大洋;
      来回火车交通费:600大洋;
      复试租房以及期间各种杂项:共计3500大洋;
      这样简单一加啊,轻轻松松2w2了啊,这半年差不多快赶得上以前一年的花销了,这还没包括应该交学费住宿费7000大洋。所以啊,当时还挺纠结过一段时间。楼楼家也不是土豪,再加上比较独立,希望早日回报父母,不希望给父母太多负担,也希望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那种纠结的心情确实挺难熬的,最后楼主是用长远的益处来说服了自己,暂且只能再啃三年老了
      现在想想其实是有点不应该的,既然决定考研了就要把它坚持下去,尽可能少的被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当时虽然有压力,但是只要考上了就是值得的。而且这些花费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的,所以完全值得。


      IP属地:北京262楼2015-04-10 20:22
      收起回复
        你试试浓缩一下,比如把一类题总结为一道题,然后自己给自己出题。最佳的成果应该是总结出某类题的通用方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71楼2015-04-12 23:18
        回复

          有童鞋不太清楚记忆曲线怎么用,以上做个示例吧。相当于进入稳定期后是每天新学一个单元,复习5个单元,以此类推。


          IP属地:北京276楼2015-04-13 12:52
          收起回复
            乱七八糟之【迷茫了怎么办】
            现在正在备研的小伙伴们估计大部分都是或多或少的翘点课,每天早早的起床,或者已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大概计划,然后每天都有条不紊的实施着。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两个月以后就会觉得特别充实,进而主观夸大考研的难度和自己的实力,但大部分同学依然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如果你看到这了,那么,请把你现在的优良状态好好的回味一下,然后深深的记在脑子里。
            因为,接下来直到考研前的时间里,你肯定会不止一次的会迷茫,会怀疑自己,越是到考前这种怀疑反而越重。好像每年都有复习到11月份放弃的,好像每年都会有不参加考试的,好像每年都有未战先怯的。到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请想想你状态最好时的心境。迷茫多半伴随压力而来,迷茫时不妨多想想并坚定一下自己考研的原因,然后把这些干扰因素排除掉。多想想怎么能考的上,而不是考不上了怎么办。
            总归,总归,考研如果能考出一个平常心出来,那基本你就成功一半了。


            IP属地:北京295楼2015-04-17 20:02
            收起回复
              乱七八糟之【调剂篇】
              开始复习时,千万别念叨调剂的事情。
              考研和高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高考有平行志愿,这个学校录取不了到下个学校还算你是第一志愿,所以只要成绩差不多或者非某学校不上,基本还是能去一个跟自己水平相应的学校的。考研虽然有调剂,但调剂的都是什么呀,先不说牛X的学校直接说不接收调剂生吧,一些稍有名气的学校也对调剂爱搭不理。如果说考研的成功与否还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那调剂基本就是听天由命了,而且还是不好的命。如果还有同学指望通过调剂来曲径通幽,虾米,我没听错吧?
              对考研来说,调剂只能算是一种保底,而且只是针对必须得读研的同学来说。毕竟,很多情况下,调剂后的院校读3年的价值要远远低于第一志愿读3年的价值。尤其是到了复试完之后,很多同学会觉得很亏,或者看自己的研友都有学上了自己却没有,总总因素都会促使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先上了再说。当然,每个人都会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或者说想法变了总总。只是,3年时间啊,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后悔或者强颜欢笑呢。
              调与不调,绝不是现在想的问题。不管做什么,从大局出发或者从本心出发,多半不会走错路。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往往结果差不到哪去呢。


              IP属地:北京298楼2015-04-17 21:18
              收起回复
                乱七八糟之【二战篇1】
                我不了解其他专业的情况,反正每年考天大的二战生都很多,估计都有40~50%了吧。二战学生有优势也有劣势,不妨就我观察到的现象略说一二喽。
                优势:
                1、专业课熟练:有相当一部分二战生是因为单科没过线,或者英语,或者专业课。所以二战生的基础确实要好很多;
                2、对学校熟悉:经历了报考、考试甚至是复试这一趟走下来之后,基本就对学校熟悉了,也基本已经融入目标学校的大环境了,对二战稳定的生活环境很有帮助;
                3、时间优势:一战如果还要因为上课课等等什么活动干扰的话,那二战就是全身心投入了,时间优势上很大;
                4、人际优势:二战的一般都有同学或者研友考上了,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指导或者复试时引荐老师什么的;
                5、规划优势:如果第一年还因为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话,那二战学生的计划肯定是相当完善的,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以及整个复习计划的把握。


                IP属地:北京304楼2015-04-18 10:22
                回复
                  2025-05-14 02:34:10
                  广告
                  乱七八糟之【二战篇3】
                  既然二战了,就说明为了考上已经牺牲很多了,我最不喜欢看到的就是二战生走歧路,比如复习着复习着跑去寻找真爱去了,或者复习到一半又去工作去了。要明白,既然二战,唯一的目的就是考上了。其它所有无关的都请靠边吧。
                  不管优势还是劣势,转换的关键在于心态。二战的底子,加上一战的热情和谨慎,会有什么结果自然会有人明白。二战生的压力往往很大,毕竟投入了这么多,但敢去做就要敢输得起,别让压力成为了前进的阻力。多做自己能决定结果的事,少想自己不能决定的事。
                  总之,平常心矣!


                  IP属地:北京307楼2015-04-18 11:09
                  收起回复
                    要不,也爆个照?
                    ---------------------------------------------------

                    --------------------------------------------------------------------------
                    哇咔咔,怎么能随便露面呢


                    IP属地:北京318楼2015-04-20 19:59
                    收起回复
                      央视《大国重器》这个纪录片很好,推荐大家看一下。


                      IP属地:北京324楼2015-04-24 10:19
                      收起回复
                        大半年了
                        ------------------------------------------------------------------
                        创建时间:2014-8-28 19:22
                        修改时间:2014-11-17 18:07
                        《“人性”还是“任性”》
                        记得专业老师在指导我们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意见,比如要设计一个商场,肯定会让我们在商场里面做个书吧,为了使太太们购物的时候她们的先生可以去看看杂志,体现出人性化,因为先生们都不喜欢逛街;也在电视上经常看某些明星说教育小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显得父母很开明。
                        人性化是好,方便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各种需求,想干嘛就给你提供条件干嘛,但,为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呢。首先,丈夫和妻子作为一对伴侣,必要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平时都忙于工作,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起行动增进感情的机会,反而被看起来很合理的人性化给剥夺了,不是很可惜吗?为什么现在离婚的越来越多,为什么最讲究人性自由的美国离婚率最高?还不是因为大家各自都很忙,都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交集越来越少,等到仅有的交集不足以抵抗外界的新鲜感时,结果就不用说了吧。百度得知,美国的离婚率全球第一,超过50%。什么?精神伴侣,别开玩笑了,现在社会的丰富程度恐怕不是一两句互相鼓励能抵挡的了的吧?小孩子呢,本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没有形成,让他们自己去选,跟由着他们性子来有什么区别呢,都让他们自己搞定了,还要家长作甚?家教家教,什么是家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可以,放任自流是绝对不行滴。
                        又想到了中国的传统家庭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既要长幼有别,又要尊老爱幼,才可以其乐融融、家和万事兴。但西方的,却是各干各的,说好听点是尊重个体差异性,说严重点就是除了血缘关系和伴侣关系就没多少关系了。中国目前也有这样的趋势,尤其是对小孩子的放纵太大,根本没有让孩子体现到他在这个家庭中的责任感,等到一个家庭里面所有人都仅仅是各司其职时,太可怕了。
                        仁义礼智信忠孝,没有一个是人性化的,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束缚,反而让我们懂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懂得了要着眼大局不能太自私,要为别人考虑,这,不就是最简单的修身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来,并不是一个递进关系,而是一个同步关系,太奇妙了。


                        IP属地:北京325楼2015-04-24 10:25
                        收起回复
                          君子得其时则驾 ,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IP属地:北京328楼2015-04-25 19:31
                          收起回复
                            乱七八糟之【本科出身篇】
                            发现好多考研的好多学弟学妹都来问这个问题:本科出身不好怎么办?会不会复试受歧视?会不会初试第一也被刷?
                            这个问题啊,有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报考角度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考研的主力军(一半以上)是本二的学生,因为好多学生要么是高考没发挥好进了不满意的学校,要么是名额太少不得不进不满意的学校,或者自己当年没什么追求而进了不满意的学校等等。总之嘛,对本科学校不满意,所以甭管证明自己也好,挑战自己也好,一定要在考研时翻个身。既然是这样了,按概率论来看,考上的研究生们应该也有一半是来自本二院校的。所以大家是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方面过多纠结的。
                            第二:院校角度
                            根据第一个角度只是让大家放心备考,别乱想太多,从院校角度来看就得好好琢磨一下了。不同等级的学校的本科生教育的差别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些东西一般短期之内还很难补上。如果你是主考官,两个学生都进了复试,一个是985一个是本二,而且初试成绩还差不多,你会要哪个?或者有这样两个同学,一个是大学玩了3年然后突然奋发去考研了,另一个是大学里社团、学生工作、公益工作、人际交往、实习经验都很丰富最后去考的研,结果两人分数也差不多,你会要哪个?
                            说这些不是为了打击大家,而是为了帮助大家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比如,如果某学校某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小于5而且报录比大于10:1的话,那本二的学生就得慎重了,因为确实会存在一些劣势,而且这个劣势还不是针对个人。院方肯定会从大概率上招收一些综合能力更高的同学的。如果某学校某专业招生人数大于10的话,那基本这个劣势基本就不存在了,因为同时出现十几二十个985的过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复试线的几率太小太小了。所以啊,真的担心本科出身的话就去报名额多的学校。这是避重就轻,也是技巧。


                            IP属地:北京356楼2015-05-01 20:02
                            回复
                              2025-05-14 02:28:10
                              广告
                              乱七八糟之【本科出身篇2】
                              如果大家是自己一个人复习或者在自己学校复习的话可能碰不到这个问题,那就是很多本科出身不好的学生会有点心理不平衡。像我们专业这种都去目标院校周边复习,而且还会认识很多研友的情况就特别明显。我就发现好多同为本二的研友就特别玩的来,我们就有点总被排斥的感觉,我们也想融入大家的生活,但往往会发现不那么容易被接受或者总是被有戒备的对待。我们没架子,爱学习,爱团结也为他人着想,可总被认为高冷、不屑于不好接触。说白了,全是心理隔阂。可能人都有这种思想吧,叫什么来着?对,是气场相吸。就是人总会跟自己同水平的合得来,而总有意无意的排斥比自己厉害的人。啧啧,在下倒不如说破这个关系:如果不能处理好与强者相处时的心理,那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手。
                              碰到985的研友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既然人家当时能上985就说明人家的学习能力是很高的,有这样的大腿不去抱反而去排斥,真不知道怎么想的。有的事啊,千万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了。比如很多人都喜欢低调的学习高调的玩,然后给别人一种他整天玩还能考上的现象,以此引得好多人呜呼哀哉的叹息命运不公。
                              推理有时候比眼见还要正确呢


                              IP属地:北京357楼2015-05-01 20: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