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体会过苦就写不出苦,没有品尝过甜就不知道甜味。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只有亲身体会才能诉说,但它是个巨大的一代传一代的错误。
有许多例子都在反驳这种说法。少女没有体会过爱情,却写出动人的爱情歌曲;英国作家没有去过美国,却写出了美国;外星人,战争历史,平行世界等等。
假如一个事物对于自己是未知的,对于别人是已知的。别人对于此事物的描述成了自己对该事物判断的依据。比如我没有吃过梨,他说梨子是甜爽的。我就会说梨子是甜爽的,如果他说梨子是辣的,但许多人都说梨子是甜爽的,于是发生了这种情况:我没有吃过梨子,但正确的说出了梨子的味道。放在大的环境下,有许多知识和实验从未体验过,但却可以继承和发展。对于社会中的人,会在潜意识下的被洗脑而同类化。
另外,人作为人已经拥有了人的规律。体不体会都早已存在于内心之中,要做的只是将它大胆地展示出来。后来我在百度百科里看到了一个模糊的(注意是“模糊的”)现代文学流派,寡文流——不去积累阅读量而去凭丰富想象力来构思小说的方式——孤陋寡闻。与我的观点有几分相似,但不赞同绝对的寡闻,体验和摄取素材还是有帮助的。
有许多例子都在反驳这种说法。少女没有体会过爱情,却写出动人的爱情歌曲;英国作家没有去过美国,却写出了美国;外星人,战争历史,平行世界等等。
假如一个事物对于自己是未知的,对于别人是已知的。别人对于此事物的描述成了自己对该事物判断的依据。比如我没有吃过梨,他说梨子是甜爽的。我就会说梨子是甜爽的,如果他说梨子是辣的,但许多人都说梨子是甜爽的,于是发生了这种情况:我没有吃过梨子,但正确的说出了梨子的味道。放在大的环境下,有许多知识和实验从未体验过,但却可以继承和发展。对于社会中的人,会在潜意识下的被洗脑而同类化。
另外,人作为人已经拥有了人的规律。体不体会都早已存在于内心之中,要做的只是将它大胆地展示出来。后来我在百度百科里看到了一个模糊的(注意是“模糊的”)现代文学流派,寡文流——不去积累阅读量而去凭丰富想象力来构思小说的方式——孤陋寡闻。与我的观点有几分相似,但不赞同绝对的寡闻,体验和摄取素材还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