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用“跟随周边”、“单向”和“往复”切削模式时,应打开“清壁”选项。这可保证部件的壁面上不会残留多余的材料,从而不会出现在下一切削层中刀具应切削的材料过多的情况。
(4)使用“跟随周边”切削模式时,应打开“岛清理”选项。这可保证岛的壁面上不会残留多余的材料,从而不会出现在下一切削层中刀具应切削的材料过多的情况。
(5) “轮廓”和“标准驱动”将生成沿切削区域轮廓的单一的切削刀路。与其他切削类型不同,“轮廓”和“标准驱动”不是用于切除材料,而是用于对部件的壁面进行精加工。“轮廓”和“标准驱动”可加工开放和封闭区域。
(6) 用户定义或系统定义的控制点将决定每种切削类型的初始进刀位置。 .型腔铣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问题;对于“型腔铣”,最高范围的默认上限是部件、毛坯或切削区域几何体的最高点。如果在定义“切削区域”时没有使用毛坯,那么默认上限将是切削区域的最高点。如果切削区域不具有深度(例如为水平面),并且没有指定毛坯,那么默认的切削范围上限将是部件的顶部。定义“切削区域”后,最低范围的默认下限将是切削区域的底部。当没有定义“切削区域”时,最低范围的下限将是部件或毛坯几何体的底部最低点。
切削参数设置
策略的设置(切削方向一般选择顺铣,切削顺序一般选择深度优先)
深度优先:适合开粗、适合清角加工、抬刀少,节省加工时间。
层优先:避免夹刀,减少骨位电极的变形(单个选择所加工位置,控制层进行局部加工,减少抬刀)
连接的设置(区域排序选择优化,开放刀路,选择变换切削方向)
拐角的设置(光顺选择所有刀路,半径设置为0.5)相对于低版本来说高版本软件增加了这个功能非常实用,特别是对于高速加工有利于保护刀具和机床。
进刀的设置

开发区域设置为线性(提高加工效率),封闭区域设置为螺旋(防止踩刀),飞刀我们要防止顶刀,走到狭小区域最小螺旋直径设置为50%就够了,这里我们设置最小斜面长度设置为50%,斜坡角度设计在3到5度。在开发区域位置我们设置高度参数为1MM,
退刀的设置:
在这里我们选择与开放区域相同就可以了。
进刀点设置:我们根据加工零件的特点设置一个下刀点(我们用区域起点来控制)
4.参考刀具、基于层、使用3D的讲解与使用范围;
二次开粗的几种方法:
1.参考3D:使用前一个程序未加工到的位置或所残留下来的残料,作为二次开粗的毛胚加工!
参考3D二次开粗与部件余量有关联,在同一个WORKPIECE下面
参考3D的特点:计算的精确、稳定、安全,但计算时间上会长一点
2.基于层:参考上一程序的层所留下的残料进行二次加工基于层二次开粗与部件余量有关联基于层二次开粗与开粗(上一程序)存在父子关系
在同一个WORKPIECE下面、
基于层:计算快、简单、抬刀少 该方案适合钢料加工使用
3.考刀具:参考上一程序所使用的刀具所留下的残料(适合电极加工)
参考刀具的余量必须大于(开粗)的余量,因为开粗程序的刀具在加工的过程中存在磨损,为了防止在二次开粗的时候刀具撞击。
参考刀具的特点:计算不正确,抬刀多,只适合与上一程序余量相同下进行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