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吧 关注:219,865贴子:4,031,194
  • 0回复贴,共1

饶宗颐李焯芬郑炜明之流畏惧司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禀呈国务院港澳办并王志民副主任
(简述关于陈饶两家龃龉之事)
山西省太原市草民陈端度
国务院港澳办并王志民副主任勋鉴:惊悉陈饶两家龃龉之事,被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偕饶宗颐之次女饶清芬一纸控状,将陈某人诉至李克强总理与贵办王志民副主任处,要求以“国法党纪”处置吾人,深感怪异。可能港人饶氏利益集团不懂法,故无视司法存在,走此曲径之路,至劳贵办过问此事,罪过罪过!
贵办委山西省政府外侨办与我核实饶氏利益集团所反映之问题,并要求于七月底之前报告贵办,现将陈饶两家龃龉之事起因简述禀呈如下:
一、师生关系
饶宗颐于一九三二年十五岁时丧父,即跟随我祖父陈梅湖于广东通志馆学习,为其日后成为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其成才的还有另一恩师民国广东大学者温丹铭先生。
十二年后的一九四四年端阳日,温公不无忧虑地对我祖父梅湖公曰:“宗颐年少笃学,颖悟绝伦,日进高明,将来决为瀛洲冠冕。所虑者,家世业商致富,倘染上阛阓习气,遏其德业,殊为可惜。”我祖父梅湖公安慰温公曰:“丹翁毋虑,吾辈同属父执,鼓舞而拂拭之,俾此一颗出水南珠,无着些尘埃,定能与火齐鲸目争光耀。”两位恩师都清楚饶宗颐家世业商,怕染上坏习气,以至道德败坏,故有此先见之语。
一九五四年与五八年两位恩师先后去世,饶宗颐成名之后,忘恩负义,抛弃恩师温、陈两位先生培养之实,以“自学成才,无师自通”自诩。而后又谎称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是其入国学之门导师,以致港大一位副校长高兴曰:“香港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饶宗颐用其罪恶双手将吾潮自唐韩公愈刺史一脉传承至今之潮汕文化血脉渊源流传无情斩断埋葬,拱手让于香港,不知其如何面对潮汕后世子孙?实乃我潮史学界奇耻大辱,实为世人所不齿。
二、爱徒如子
在饶宗颐成长过程中,我祖父梅湖公有如慈父严师般谆谆教诲。一九四二年十月二日,梅湖公有曰:“弟南海珠也,珠之可珍,其在隐蚌耀川。一旦出水,投明投暗,任人转移,于珠无能自择……然时时刻刻惧此昌黎簸弄后千余载重现之珠,为妄人所浼,诐辞所蔽,而翳蚀其光华。深愿撇开戚戚汲汲,勉弘岳岳昂昂,知足答天贶,葆贞副。我期千万自爱!自爱千万!”“令考生长丰厚久处,若不自足,苦营苦学,日以继夜,五官齐役,精力遽颓,天年不永,半由此斲(陈端度案:“斲”丧,在此特指宗颐之父饶锷沉溺酒色而伤害身体)。利欲驱人万火牛,达者避之免受煎迫,天和所以长颐。夫儒之神形能常泰者,为得半饱、半忧、半苦之真趣。倘长居华膴,往来豪侈,般乐恣奢,习染既痼,窒智败行,学安能邃?宦安能廉?修名安能树立耶?”可见我祖父梅湖公对爱徒饶宗颐是何等宠爱又何等严格。
三、徒起贪念
一九四六年七月,潮州成立修志委员会,国民政府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郑绍玄任主任委员,其秘书饶宗颐任副主任委员兼总纂,修志馆址设于潮州政府署地。然纂志史料匮乏,时地方志存量最大者仅为我祖父梅湖公,址在汕头永安街。为方便查阅梅湖公所藏史籍,是年十一月饶宗颐将潮州修志馆由潮州政府署地迁至汕头市同益后路六号,梅湖公将己珍藏十二万余卷珍贵史籍,一并交由爱徒饶宗颐保管使用。
一九四九年十月,潮汕地区即将解放,时还任修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饶宗颐,利用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任修志委员会主任委员郑绍玄便利条件,用船将梅湖公十二万余卷古籍运到香港,饶宗颐于罗便臣道处租一库房将书藏于其中。视书如命的饶宗颐看到大陆解放再也回不去了,贪念之心陡起,除将一部份其认为重要之古籍留存窃为己有外,其余古籍书皆尽被偷偷变卖。故今史学界一直不解,饶宗颐其父天啸楼藏书毁于战火,一个到香港后连工作都没有且生活无着落之人,怎么如此珍贵古籍反而多起来了?为此梅湖公在香港后裔及国内外亲朋好友统称饶宗颐为“书贼”。
梅湖公再稿的《饶平县志补订》十之九已脱稿,需要部份己志书,多次与饶宗颐索要未果,于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放下斯文无奈给饶宗颐去信哀求曰:“今再百跪千跪万跪,哀恳我弟迅令代管人将我之《安徽通志》、《河南通志》、《嘉兴府志》、《江宁府志》、《徐州府志》、《扬州府志》、《杭州府志》、《雷州府志》、《宁化县志》、《琼山县志》、《吴县志》共十一部,检出先给大儿查录,此为关于拙著不可不录补之书。”“再者,我上弟此书虽未和血和泪而写,但可谓言尽于此矣!今馆散志辍,万祈体念两世文字挚交,与我尝以国才重弟之诚,弟当以国才自重,推之以稍重我,万不可因此有价值之书,遂弃道德信义于不顾。矧弟于释典研究犹有心得,尤望悯我哀恳苦衷,起慈悲之心,泯贪夺之念,还我三代所藏之典籍。如再未蒙诚示,我止有自刺眼睛,分向孔圣、释迦座前忏悔错认饶伯子而已。”“总而言之,求弟千怜万怜,玉成拙著,将来贵志馆恢复时,我或将贵志馆所看重我之书捐赠,亦未可知也。喘此乞怜,即颂文祺,梅湖九顿首上恳。”等凄惨悲戚之语。
我将此信贴于网上,有良知的贤士阅后,纷纷来电与我,曰饶宗颐牲畜不如,说我祖父梅湖公培养了一条恶狼贱人盗贼,终应了温公丹铭“所虑者(饶宗颐)家世业商致富,倘染上阛阓习气,遏其德业,殊为可惜”之言。看到祖父被恶徒饶宗颐如此欺凌污辱,我能无动于衷吗?于是我开始广罗博采,调研征访,决心将饶宗颐不齿行为公之于世。
四、视如陌路
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九日,恩师陈梅湖先生与世长辞。越月后,饶宗颐找到还沉浸在悲痛中的我四叔陈国昶,讲要替恩师出版遗著,将我祖父正本与部份副本手稿尽数攫去,至今不知所踪。饶宗颐为伪造“无师自通,自学成才”之谎言,不顾近三十年师生之情,不但不为恩师梅湖公撰《传》,从此三缄其口,噤若寒蝉,无情的将梅湖公之名、所著诗文、所撰史籍,彻底从人世间抹去,打入死牢。
恩师陈梅湖先生仙逝近六十年,饶宗颐仅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在参观南澳岛时,有如陌路般悄悄对赠其《南澳县文物志》一书的县博物馆长柯世伦曰:“南澳是一座文物宝库,四十多年前陈梅湖先生就修一部《南澳县志》,我当时在编纂《潮州志》时也获知海岛一些历史数据,早就想来看一看。”吝啬地介绍了一次梅湖公,共计吐出十八个字,这是饶宗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饶宗颐惧怕暴露其“无师自通,自学成才”之欺世谎言,谨慎如此,
五、剽窃著作
我搜集资料时发现饶宗颐有剽窃我祖父梅湖公著作与他人著作行为,选其之一:一九九四年四月,饶宗颐新编所纂《潮州艺文志》出版,有近二十处系采用雍正胡恂《潮州府志》内容,该《志》于嘉庆二十三年已失传,至今已近二百余年也。然饶宗颐不小心于一九九七年发表于《潮学研究》第六期曰:“胡《志》始终未能寓目”,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自相矛盾。
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黄继澍先生为此在撰《雍正胡恂〈潮州府志〉探踪》有曰:“饶宗颐先生如果没有看到胡《志》是不会有这样引述的。恭请饶宗颐先生帮助回忆并提供胡《志》线索。”
真实情况是饶宗颐皆由梅湖公所撰《潮州府志补订·艺文》中剽窃,饶宗颐对梅湖公所著《饶平县志补订》也没放过,剽窃《饶平县志补订》之卷十八《艺文》中书目多处。因剽窃了恩师梅湖公书稿,饶宗颐做贼心虚,所以二十一年过去了,时至今日终未敢正面回答潮州市志办主任黄继澍先生之提问。
六、弟揭兄丑
二○○六年六月,饶宗颐之师弟卢逸岩先生对香港商报采访记者常康健曰:饶宗颐是我的师兄,他是谁呢?他是陈梅湖的学生。第一个潮州人提拔饶宗颐就是陈梅湖,我得罪饶宗颐我不惊,因为他好怕我,为什么呢?我是陈梅湖的最闭门弟子,最后的一个学生,饶宗颐是第一个,我是最尾一个。陈梅湖是潮州三大藏书家之一,藏有十二万本书,就交给饶宗颐帮他保管,饶宗颐住在他对面屋嘛,后饶宗颐将书全运到了香港,就是罗便臣道那间屋子那里,霸占了他的十二万本书……陈梅湖一生著作,我亲手帮他抄不少稿。到他死了之后呢,饶宗颐就同陈梅湖的儿子说帮老师出版,五十余种著作正本拿走,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一种出版,全部扒了自己收藏偷用,因为死无对证,只有我知道。所以饶宗颐好怕我,因为我清楚他的事太多,他为人就是这样。
七、纂书揭底
二○○八年秋我去潮州搜集资料,在参观潮州政府为饶宗颐所建之学术馆及潮州韩山师院图书馆时,见所挂饶宗颐画像上皆曰“自学成材,无师自通”,饶宗颐以选堂签署的《韩山史略》第一○四页亦言“饶宗颐幼承庭训,自学成才”,学风如此败坏,欺骗国人,欺骗潮州士子,欺骗韩山学子。似此自欺欺人、欺世盗名之为,饶宗颐其人格着实令人不齿作呕。
为使后世学人不再被蒙骗,为将被饶宗颐之流斩断之潮汕文化血脉再行接续上,我用我祖父梅湖公与饶宗颐往来之信札,辑撰成近六万余言《饶宗颐另一阴恶面孔》一文,以警后人,以视正听,为吾潮乡邦文献增色,为中国国学界打假作了一定贡献,完全符合当今我国学术反腐打假之大好形势。
我将《饶宗颐另一阴恶面孔》一文贴于互联网上后,反响甚大。于是我在整理我祖父遗著的同时静候饶氏集团状告予我,然多年过去平静似水,毫无动静。突于今年初,饶宗颐之徒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副馆长教授郑炜明博士,用四五十年前文革左派那一套撰文胡言乱语大污我祖父梅湖公,进而兼涉温公丹铭,其又在互联网造谣污辱我祖父,而不敢直接对我当事人。事发后,被梅湖公、丹铭公后裔及贤士群起指责,饶氏集团不敌,才有今日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与饶宗颐之次女饶清芬告御状之因。
八、结 语
今我将陈饶两家龃龉之事前因后果简述禀呈如上,望请国务院港澳办并王志民副主任详阅。并请贵办代转告饶氏利益集团,现今中国已进入法制时代,不要再用文革无耻样告御状,幻想让陈某人死千次百回。规劝饶氏利益集团要用法律武器,走司法程序,我会等着,出庭时律师都不用请,我一人足矣。
为方便饶氏利益集团上法院起诉方便且有依据,今我特将举世闻名之国学大师饶宗颐欺师灭祖、剽窃盗书、造假欺世之罪恶行径编纂成《饶伯子宗颐无颜集》一书,送予饶氏利益集团作为呈堂证供,望尔等仔细阅读领会、胜诉。
今也引用我祖父梅湖公像教育亲生儿子样谆谆教诲徒子饶宗颐“我期千万自爱,自爱千万”之语,也期饶氏利益集团“千万自爱,自爱千万”。
此复,即颂日祺
山西省太原市草民陈端度敬呈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附)台湾耄耋老者温应洪先生寄语香港饶宗颐之门人们(二○一五年七月)
凡事必有因果,若饶师及门人处理周详得当,必不会有今曰之水火之争,而今国师之盛名受损,岂能怪陈端度一人乎?
解铃之要惟一息争,息争之钥在饶师之门下生也。郑炜明连余小叔温原所遗著述曰:“饶锷及宗颐皆系余父丹铭公之学生”都不予采信,更莫说在祭众之前,饶师跪地灵堂祭拜余祖了(注3)。饶师面对灵前遗像哀声大哭〈注1、2〉,凄凄切切太师太师声声摄哀祭众友好,几十年来我都为此感恸莫名。而郑炜明全凭其意识形态指鹿为马、黑白倒置,其研究价值几唏?郑炜明谅必是新一代的文凭学者,距饶师之高足崇誉,尚远尚远。郑炜明本其美意为显扬饶师,但马屁拍之不实的诠释,反显饶师之丑,不忠於师无罪乎?劝郑炜明改之改之再改之!若以饶师集团营利计,郑炜明之言也是不智的。
坚白(丹铭公)老人家风开宗明义就是淡泊名利,与人为善,不争非分,笃学,启智,正气,务实。祖父的清誉与学风己见文翰之中,已备受史家肯定与推崇,后继研究已有众来者,饶师既是。郑炜明再怎麼否定,也否定不了一字师的道理,饶师父子永远脱离不了与丹铭公、梅湖公师生裙带关系,何况有千万则文史证据说明。故我无需争,更不愿见陈端度、郑炜明为饶师正名之争,因此我奉劝郑炜明勿强词压人,端度兄弟也要以理服人,双方朝著求真务实方式,去芜存菁,再现温(丹铭)、陈(梅湖)、饶(宗颐)学光华。
噫!陈饶之争经年,震惊文坛,冏丑之极,何不用邮电方式说明白讲清楚?而要隔空布网你死我活呢,这太不智了。实在斯文扫地,更是不堪入目,有失文人雅士之身分,又落人口舌何必呢?
我是九平方加一的年纪了,是个入木朽人。还争非分吗?不!还涉是非吗?不!人欺我呢?学寒山应之!欺我祖宗呢?有羣贤笔杀之。我烦甚麼!我恼甚麼!我傻?哈哈。
圣贤言多行不义必自毙,佛偈云“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陈饶事非必有报!我还是本份的力行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吧!
这麼多年来,我屡次求见屡不能见饶师的原因何在?我做错什麼事吗?说错什麼话吗?还是门下生的阻拦呢?我困惑终日。为什麼我要见饶师?在祖父公祭当日众人推举饶师为丹铭公写《传》,饶师乐允,直至我们迁来台湾年余,仍不见《传》成,於是父函问饶师,饶师未函覆,再函梅湖公,梅湖公覆函曰其学生宗颐尚未完稿,直至先父辞世至今仍不见《传》,我要知道《传》的去向故我求见。先祖公祭时师是匐伏进来的,一枚衣扣脱落,母命我拾起,这枚纽扣非常古朴好看,祭毕,饶师匆匆离去(注4)。父亲把钮扣交与徐又陵转交饶师,我想讨回这枚钮扣作为纪念故我求见。饶师一生追随先祖丹公最久,似同家人,有深厚的情谊,因此我想求他赐幅墨宝或丹青画作,并为先父千字文提跋留念,故我求见。余容后表,就此搁笔。
祝 暑安温应洪合十问侯
注1:1954年 2月13公祭,饶师匐伏进灵堂,哭声震天,凄凄切切哀读祭文,句句太师太师感人肺腑,与祭众亲友无不感伤垂泪,我父命我陪跪答礼,此景此情终不能忘也。
注2:宗颐师得汕头林德侯告丧,立即转报梅湖公,公深思一夜,才报于余父,〈因我父重病刚出院,深怕父承受不了丧父之痛)祖父的相片是身分证式样的,是饶师给的,我拿去照像馆放大,供奉在灵堂给亲友礼拜。
注3:请教郑炜明,我叔温原说饶师是丹铭公学生有假吗?请你详实举证。再问,你教过的学生称你老师,日后他的儿子也是你的学生,他该如何尊称呼你呢?祈覆。
注4:1954筌湾是新界偏僻小城至九龙大巴每天只有八班车,饶师过海乘车等待单趟就要四小时,故礼毕即走。我就读华南高中二,就因交通不便住校的。
寄语端度弟弟:我想一切争执的起因都是沟通无门所致。如果饶师出面解释定能平息,可憾的是饶师耄耋百颐之期无能为力也,其徒为护师隆誉光华,及集团品牌利益,以及门生们为私利而不得不否认你所撰文,此乃欺师骗众诚可悲也。此事解决之道,我认为你应继续诉之学界,由学界公正之士导正曲直,还原青史。
饶师亲口称呼我祖太师太师、称梅湖公为师是我所见所闻,饶师也在众多场合也如此表达过的,他决不会否认的。郑炜明先生的论述太离谱了,自然会有学界批判他,因此我不会再随你与他争了。温应洪问侯
声明:我要把这封信寄给关心的人。来表明我不作事非人,不作事非事。祈愿饶师门人们体会稻熟低头,虚坏若谷的道理,平息纷争,余愿追随尊师重道,共同振兴国学。


1楼2015-08-02 14: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