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7,000,379贴子:98,334,901

回复:【传递正能量】青云志励志、修心、QQ空间 ,让我们公益Q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4 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6068楼2015-10-21 11:10
回复
    89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但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是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继续教育学什么,就是要学这些。


    6069楼2015-10-21 11:13
    回复
      2025-07-13 06:23:33
      广告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6070楼2015-10-21 11:17
      回复
        35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6071楼2015-10-21 11:21
        回复
          71 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6072楼2015-10-21 11:25
          回复
            67 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074楼2015-10-21 11:32
            回复
              6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


              6075楼2015-10-21 11:36
              回复
                90 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6076楼2015-10-21 11:40
                回复
                  2025-07-13 06:17:33
                  广告
                  75 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6077楼2015-10-21 11:44
                  回复
                    31 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6078楼2015-10-21 11:47
                    回复
                      87 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6079楼2015-10-21 11:51
                      回复
                        60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6080楼2015-10-21 11:55
                        回复
                          60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6081楼2015-10-21 11:59
                          回复
                            94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6082楼2015-10-21 12:02
                            回复
                              2025-07-13 06:11:33
                              广告
                              70 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6083楼2015-10-21 1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