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刚好是紧接着楼主更完的最后一段,李想离家出走被找回来之后的事情。主要是在侧面描写了这一封信所引起的轩然大波,或者说是李想自由的浪漫的思想传播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先看海萍对这封信的评价:
“确实有才”“词汇量,思维,老练”侧面烘托了我们班长大人真的成绩很不错,文笔这么好,平时作文分数也得挺高吧?不由得想起来我们宝宝在点滴细节中体现的人文底蕴,比如第一次录麦咭时候,采访环节回答最近看的一本书是《时生》,我找来看了,东野圭吾的一本书,很不错,看完真的感慨良多。还有平时做游戏,谈天,接受采访,被问到地理历史知识都很少会被难住。真的真的感谢8z[PERSON WITH FOLDED HANDS][PERSON WITH FOLDED HANDS]感谢k爸k妈。
“理想化,文字的心思像嫩乎乎的葱苗,看着就可爱”看到这种描述我真的要被萌得发芽了好吗?!!李想有独到的想法,但毕竟还是孩子,有些独到的想法是很理想化的,说白了,就是中二少年的中二气息。俊俊也是一样,中二起来有种要命的天真。其实我觉得,俊俊是个情商很高很有分寸的孩子,以他这个年龄来说是见了不少世面的,懂的东西很多,但难得的是他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俗话讲叫知世故而不世故。所以他总是有些纯粹天真可爱中二的想法,比如喜欢热血动漫,喜欢路飞;再比如喜欢叫自己大哥,觉得自己可以扛起来很多事。很多时候,他的心思想法,真的就像嫩乎乎的葱苗一样,有着蓬勃的生机,看着就可爱,看着就让人喜欢。
“直接写出了海萍的心声”这部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啊?!中学生苦啊!苦得受不住了家长都盘算着出国啊!如此压力之下大家肯定都很有怨言一肚子的话想说啊!作者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说不出来啊!所以,通过李想这个理想化的人的口,说出了大家隐隐感受到却不知怎么说,想说出口却没有机会说的这一席话。我觉得,李想的这一封信,就是整部小说所要传达的最纯粹或者说是到了一个极致的中心思想。诚然,这种纯粹到极致的思想,就像分析经济现象时所建立的模型,虽然本质,一针见血,但是实际情况总是比模型的情况要复杂的多的,所以需要小说里的所有人,来让这个纯粹的想法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接下来再看这封信对故事中其他人的影响:
1.作业少了,说明校长,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受到了触动。当然海萍自己也说了,可能只是暂时的,但暂时的这种改变,也足以证明这封信所蕴含的力量。
2.散步的家长和孩子多了。家长自是不必说,有海萍这个例子,可能很多家长的感受都是一样。孩子呢,这件事之前,有些傻白甜的小孩儿只会读书,不会想些有的没的,这也正常,毕竟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叫李想

可以想象,这一封信,对多少孩子也造成了影响。
其实还有更深远的影响。这一段所描写的影响,其实都是李想身边的人。但是楼主前面贴过的部分,这封信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虽然作者用一句“都是后话”带过,不过看起来热议是真的蛮热。不得不说这一点上李想也是和我们宝宝很像,迷之话题体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