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吧和地铁族都发了一串第二批第三批站点命名刍议,在地铁族由于基本上所有人都有共识,引发的讨论主要在个别站点名称的取舍;而在本处由于很多人对地铁站命名的原则似乎没有认识,引发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讨论,其中很有些人的意见我极其无法恭维。这里把我对地铁站命名方法的看法做个尽量全面的简介,希望各位和谐讨论。因为郑县的地铁路网还在构建,我会大量使用国内一线城市的例子。
第一个原则:服务片区原则
这涉及到地铁站的功能和辐射范围。一般而言,一个地铁站可以服务步行时间15分钟以内,也就是1公里以内的人群(除非中间隔了条河,或是交通非常不方便,比如@地撒旦法大赛 提到的花寨牌铁路麻花)。这个范围比公交站的辐射范围(两三百米)要大不少,一般而言,一个地铁站辐射范围内可能有甚至多达十几个二十几个公交站。
这个是北京地铁四号线中关村站的例子。

这个图大概就是中关村站的辐射范围,有可能截得稍大一些。除了北大校园里没有公交站之外,地铁站附近可以辐射的区域里,有十几个公交站。这就决定了地铁站在命名的时候,必须以涵盖这个区域的地名命名,而公交站(辐射范围比较小的城区公交)在命名时所取用的地名辐射的范围就可以不那么大。北京的公交站大部分也是以地铁站的命名逻辑命名的,比如 中关园 五道口 四季青桥北 海淀桥北 这在很多时候反而失之泛泛了,郑县的 XX路XX路 式名称在精确度上其实是更优的,当然,浪费传统地名稍显可惜,那么 农业路关虎屯 中州大道黑庄 紫荆山金水路东 等结合命名的方式也是相当不错的。远郊公交站距比较大,那么其命名逻辑就和地铁近似。
回到地铁站命名上来。为了表示其辐射的范围,地铁站名必须是片区名。这个片区的面积不能太大,比如海淀区站就是傻逼了(站距很稀的郊区例外),也不能太小,比如北京的 惠新西街南口 就有点太促狭,所以上述公交站命名方式并不能适用。尤其不能是长条状的。这样的地名,可以是 大石桥 五道口 这种传统城市地名,可以是 中关村 关虎屯 这种城市扩张中的村庄痕迹,可以是军事博物馆 市体育中心 这样的公共设施,也可以是 民航路 苏州街 这样的比较短的道路,它们作为地名本身指代的范围和地铁站是近似的,所以用来做地铁站的名称最为合适。而交叉口除了少数约定成俗的名字,比如桐淮、嵩淮,就不太适合,而且即使要用,也不能使用公交站式的 XX路XX路,而要做个缩写,全国应该没有XX路XX路式地铁站名。
这就说到了 西三环 南三环 北三环 南四环 等站名的傻逼之处之一。郑州的北三环西起科学大道立交,东至龙子湖北边,有将近20公里长,这是完全不能定位一个地铁站辐射范围的!!! 北三环上,按传统地名或公共设施,从西往东 有 彩虹桥 兴隆铺 西史赵 陈寨 花园桥 省电视台 桑园 龙湖 等大量地区,北三环站是哪里???如果说施工用名来不及考虑尚可理解,那么正式名称这么叫只有傻逼二字可以送上。有些人认为地铁站总是沿着道路行进的,这里隐含了两个并不正确的假设(妈的GRE作文写多了),首先地铁沿哪条路线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你不能指望一个头回来郑州的人搞清楚花园路 郑花路 和紫荆山路是一条路的几个名字;第二地铁并不一定沿着道路行进,上海地铁几乎都是从小路中穿行的。所以,一条很长的道路作为地铁站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定位,我在2号线开通首日体验时就遇到了不知道南四环站是哪条路的交叉口的老太太。
第二个原则:精确原则
虽然地铁站对其名称精确性的要求不如公交站那么高,但也总要尽可能地精确。如果在错误的地方使用片区名,其问题会比公交站的不精确问题更大。后者做错一站,走个五分钟也就回去了,前者做错一站出来要走半个小时也不稀奇。
长条路名的错误之处之一就是其无法精确定位,这是鲜明的反例。另外一个不太好的反例来自于5号线市中心医院站。
可以看到,市中心医院离这一站有三百多米的距离,已经出了半个辐射圈,并不是此站辐射范围的中心位置,而更合适的名称来自 绿东村 这个名称,可惜煞笔卫计委留下千古遗恨。
第三个原则:唯一原则
给地铁站命出重名的事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到反例,但长大路名隐含的荒谬逻辑之二就是对这个原则的破坏。
北三环上,西三环到中州大道之间,规划的地铁站分别在 电厂路口 南阳路口 文化路口 花园路口 中州大道处。这五个站叫做北三环站,都没有犯定位错误,但却根本不能区分 彩虹桥 兴隆铺 陈寨 省电视台 森林公园 五个叉出很远的地方;更荒谬的问题三在于换乘站的处理,2号线的黄河路站和1号线的桐柏路站就极其弱智,按1、2号线的视角,这么做也许还有一点道理可言,但是五号线就是沿着黄河路和桐柏路走的!!这上面每一站,都是“黄河路”站、“桐柏路”站,试想,你坐着五号线沿着桐柏路走了三四公里的时候前面突然冒出一个桐柏路站,你不觉得滑稽吗????
另一个可能违反这个原则的站名 来自 大姓+村庄后缀 这种大类。比如刘庄,郑县四环里就有两个,连霍高速刘庄和西四环刘庄,在全国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标示度低不说,还会引起混淆,所以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村名。当然如果村名实在太著名了,说起这就不可能是别的地方,比如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中关村,郑县的陈寨,倒也无妨,否则像北京那样的 海淀黄庄 崇文三里河 还是更好一些。
符合上面三个原则的名字,原则上就可以作为地铁站的名称了;但是在有很多个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个,可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下面是我倾向的几个条件,这点不同的人意见是有取舍的,不同的城市也有取舍,但我确实认为上面三个原则是所有城市所有站点都必须遵循的。
第一个条件:知名条件
在几个符合原则的名称中,自然人民群众的认知度越高,就越能方便地铁站吸引客流。最典型的例子是 建文/市人民医院。二者其实指代文化路黄河路附近的几个街区,都没有问题,但建文的知名度在老郑州人里不知道比市人民医院高到哪里去了,后者甚至本来都不是这个名字,而叫 五院,所以说,卫计委干涉赶跑建文这个名字,简直傻逼。
第二个条件:文化条件
地名承载了一个地方的传承和底蕴,是一个城市的身份标签之一。崇文门 宣武门 菜市口 积水潭 什刹海 就是我印象中的北京,徐家汇 陆家嘴 卢湾 静安寺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上海,孝陵卫 新街口 白下门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南京。抛开和后来没有直接传承关系的商都,郑县在历史上一直是个不太重要的城市,直到铁路的到来,也因此缺少自己的文化标签,而历史地名能不能叫响,关系到能不能把这些文化标签贴到自己身上。这一点上,郑县做的非常不够。北京则是个绝佳的例子,在命名地铁站时甚至会查考地方志,翻出一些过去的地名,比如 元代的安贞门 健德门 光熙门;金代的 景风门 凤凰嘴,并用这种方式提高其知名度。郑县不是没有传统地名,而且有一些甚至有发展到全国知名的潜质,比如3600年前的商都留下的夯土,几个方向上分别叫做 杜岭 紫荆山 二里岗,还有 古荥 花园口 这种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些地名资源都应该好好利用。
传统地名的第二个意义在于老市民的身份归属认同。今天晚上和 @的撒旦法大赛 发生了辩论,他作为公交吧大神对公交站的感情太深了,所以不得不强烈希望地铁站和公交站使用同一套命名逻辑。很遗憾这里面有不小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了,但移情推理,不难理解一个从小就在郑县长大的而后来又离开的人比如我心里 碧沙岗 紫荆山 大石桥 关虎屯 五龙口 甚至 司家庄(我姥姥原来住在这里) 这样的地名的意义。郑县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这些地名,但这不是迁就他们这种认知的理由,好好给地铁站起名字,是对市民感情的尊重。所以,卫计委傻逼。
第三个条件:稳定条件
不管一个地名原来的意义是什么,其稳定沉淀下来后,就是一个纯粹的地名,最多提示着过去这里曾经的样子。而某些单位的名称,随时就会挪走,显然就不太合适作为一个永久性工程的名字。比如 政府机构,明天就被白绿房托们的牛皮吹回开封了,那无论是东区的省政府还是绿城广场的市政府,都不能固定作为一个地名。反之,已经沉淀了的地名则可以抛开其本身的字面意义,比如 北京的 菜市口 珠市口 灯市口 煤市口 上海的 老西门 大世界 成都的 骡马市,今天都不是原来的意思了,但就这么留下来,没有什么问题。郑县作为一个规模不小的城市的历史并不长,但也有一些功能性地名可能会沉淀下来,有这种倾向的有 科技市场 东建材 万客来 等,需要逐个分析。
另外,小区名称不能用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沉淀,当然小区往远了说很可能会沉淀下来,这就是另一回事了,起码在现在的郑县满足这个条件的小区名几乎没有。
第四个条件:高大上条件
我本人极力反对这个某些心理有奇怪问题的人所持的观点。他们认为村庄名称太土了,体现不了郑县的 高洋上,应该极力摒弃。确实有些村庄的名称起的不太走心,典型代表是 X寨 X村在我县的泛滥,村民当时也说不上有什么文化,更想不出有标示度的名字,就这么着了(北京 成都等文化中心周围的村庄整体上会好一些)。但这种站名本身的问题在于标示度不行,而不是因为土,只要标示度足够,就可以用,所以,小姓优于大姓,没有姓优于修饰语加姓优于只有姓。例子是 花寨 好于 张庄;石佛 优于 水牛张 优于 张庄。另一种泛滥的村名是极坐标村名,这个对一定范围内只有一座城市的情况还好说,加上东南西北就好,比如东十里铺,南五里堡,但郑县的地铁规划辐射了周围几座过去和郑县地位近似的县城,比如荥阳 中牟 广武(现在是镇)成皋(上街),所以还会有荥阳东三十里铺、中牟北七里岗,故而我对这一类村名也有所保留。而且正如我在前面不断提到的,郑县过去的城太小了,几乎所有地名都是村名,不用村庄又想要文化,那你要啥?
并不是村名就是土,也不是不是村名就是洋。曼哈顿 普罗旺世这种傻×暴发户名称倒不是村子了,处处露着土鳖气息;铁炉 红石坡倒是乡土气息浓厚,然而却表示了这里的历史。说到底一个城市土不土和地名是不是村子毫无关系。可以看看北京地铁的站名:
褡裢坡 车公庄 车道沟 二里沟 甘家口 张郭庄 西二旗 高碑店 呼家楼 黄村火车站 ………………
上海地铁的站名(不过上海似乎在这个方面取向和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太一样,用的路名多,但人家的都是短路名,而且传统地名也有几个例子):
陆家嘴 徐家汇 肇嘉浜(过去是个臭水沟)北新泾………………
广州地铁的站名:
燕塘 区庄 五羊邨(同村) 客村 潭村 员村 祖庙…………
甚至比郑县还年轻的深圳:
草埔 百鸽笼 上水径 罗湖 坂田…………
这里哪个不是一线城市?哪个让你觉得土?
城市土不土靠的是市民的素质。就算郑县把地名全改成什么曼哈顿普罗旺斯未来城布朗克斯,只要这里的居民还是坚持把泔水倒到路边的窨井里,环卫工人扫了垃圾还是随手扔到花坛里、电动车还是无所顾忌地占着所有机动车道,这城市一万年也就是个县城的水平。郑县现在从下面县里来的朋友太多,很可能出于奇怪的自卑心理极力反对村名,而又为郑县某些现代化的方面所惊叹,一口一个 大郑州 郑姆斯特丹 国际郑,反而是我这样的郑州本地人对外以郑县 我县 我州 的自黑式称呼比较多,对此我只能虔诚地期望更多的人能睁眼看看世界,好好看看自己跟一线城市和正儿八经的强二线城市(武西成渝宁杭)的差距,不要自卑自大相结合,给郑县招得一身黑。
一句话,村名不土。土的是人。觉得村名土的人,最好看看自己。
基本说完了,如果有什么意见希望大家能提,欢迎和谐讨论。这个暑假我在地铁吧跟地铁族潜了俩月,其实起因是在北京感受到的某些歧视,便对家乡的发展更加关注,虽然令人不快的细节看得越多有时候心里越难受,但却真诚地希望在未来我的家乡能成为我骄傲地能在全世界提起的地方,而不是“偷井盖者的故乡”、“手伸出去手表没了就到郑州了”这种刻板偏见的受害者。我完成了3~11号线(5除外)的命名方案和一张远景规划图,现在快开学了,就拿这个贴做这个暑假对地铁关注的终结吧。现在在北京,以后应该也不会回去发展,但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第一个原则:服务片区原则
这涉及到地铁站的功能和辐射范围。一般而言,一个地铁站可以服务步行时间15分钟以内,也就是1公里以内的人群(除非中间隔了条河,或是交通非常不方便,比如@地撒旦法大赛 提到的花寨牌铁路麻花)。这个范围比公交站的辐射范围(两三百米)要大不少,一般而言,一个地铁站辐射范围内可能有甚至多达十几个二十几个公交站。
这个是北京地铁四号线中关村站的例子。

这个图大概就是中关村站的辐射范围,有可能截得稍大一些。除了北大校园里没有公交站之外,地铁站附近可以辐射的区域里,有十几个公交站。这就决定了地铁站在命名的时候,必须以涵盖这个区域的地名命名,而公交站(辐射范围比较小的城区公交)在命名时所取用的地名辐射的范围就可以不那么大。北京的公交站大部分也是以地铁站的命名逻辑命名的,比如 中关园 五道口 四季青桥北 海淀桥北 这在很多时候反而失之泛泛了,郑县的 XX路XX路 式名称在精确度上其实是更优的,当然,浪费传统地名稍显可惜,那么 农业路关虎屯 中州大道黑庄 紫荆山金水路东 等结合命名的方式也是相当不错的。远郊公交站距比较大,那么其命名逻辑就和地铁近似。
回到地铁站命名上来。为了表示其辐射的范围,地铁站名必须是片区名。这个片区的面积不能太大,比如海淀区站就是傻逼了(站距很稀的郊区例外),也不能太小,比如北京的 惠新西街南口 就有点太促狭,所以上述公交站命名方式并不能适用。尤其不能是长条状的。这样的地名,可以是 大石桥 五道口 这种传统城市地名,可以是 中关村 关虎屯 这种城市扩张中的村庄痕迹,可以是军事博物馆 市体育中心 这样的公共设施,也可以是 民航路 苏州街 这样的比较短的道路,它们作为地名本身指代的范围和地铁站是近似的,所以用来做地铁站的名称最为合适。而交叉口除了少数约定成俗的名字,比如桐淮、嵩淮,就不太适合,而且即使要用,也不能使用公交站式的 XX路XX路,而要做个缩写,全国应该没有XX路XX路式地铁站名。
这就说到了 西三环 南三环 北三环 南四环 等站名的傻逼之处之一。郑州的北三环西起科学大道立交,东至龙子湖北边,有将近20公里长,这是完全不能定位一个地铁站辐射范围的!!! 北三环上,按传统地名或公共设施,从西往东 有 彩虹桥 兴隆铺 西史赵 陈寨 花园桥 省电视台 桑园 龙湖 等大量地区,北三环站是哪里???如果说施工用名来不及考虑尚可理解,那么正式名称这么叫只有傻逼二字可以送上。有些人认为地铁站总是沿着道路行进的,这里隐含了两个并不正确的假设(妈的GRE作文写多了),首先地铁沿哪条路线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你不能指望一个头回来郑州的人搞清楚花园路 郑花路 和紫荆山路是一条路的几个名字;第二地铁并不一定沿着道路行进,上海地铁几乎都是从小路中穿行的。所以,一条很长的道路作为地铁站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定位,我在2号线开通首日体验时就遇到了不知道南四环站是哪条路的交叉口的老太太。
第二个原则:精确原则
虽然地铁站对其名称精确性的要求不如公交站那么高,但也总要尽可能地精确。如果在错误的地方使用片区名,其问题会比公交站的不精确问题更大。后者做错一站,走个五分钟也就回去了,前者做错一站出来要走半个小时也不稀奇。
长条路名的错误之处之一就是其无法精确定位,这是鲜明的反例。另外一个不太好的反例来自于5号线市中心医院站。

可以看到,市中心医院离这一站有三百多米的距离,已经出了半个辐射圈,并不是此站辐射范围的中心位置,而更合适的名称来自 绿东村 这个名称,可惜煞笔卫计委留下千古遗恨。
第三个原则:唯一原则
给地铁站命出重名的事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到反例,但长大路名隐含的荒谬逻辑之二就是对这个原则的破坏。
北三环上,西三环到中州大道之间,规划的地铁站分别在 电厂路口 南阳路口 文化路口 花园路口 中州大道处。这五个站叫做北三环站,都没有犯定位错误,但却根本不能区分 彩虹桥 兴隆铺 陈寨 省电视台 森林公园 五个叉出很远的地方;更荒谬的问题三在于换乘站的处理,2号线的黄河路站和1号线的桐柏路站就极其弱智,按1、2号线的视角,这么做也许还有一点道理可言,但是五号线就是沿着黄河路和桐柏路走的!!这上面每一站,都是“黄河路”站、“桐柏路”站,试想,你坐着五号线沿着桐柏路走了三四公里的时候前面突然冒出一个桐柏路站,你不觉得滑稽吗????
另一个可能违反这个原则的站名 来自 大姓+村庄后缀 这种大类。比如刘庄,郑县四环里就有两个,连霍高速刘庄和西四环刘庄,在全国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标示度低不说,还会引起混淆,所以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村名。当然如果村名实在太著名了,说起这就不可能是别的地方,比如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中关村,郑县的陈寨,倒也无妨,否则像北京那样的 海淀黄庄 崇文三里河 还是更好一些。
符合上面三个原则的名字,原则上就可以作为地铁站的名称了;但是在有很多个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个,可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下面是我倾向的几个条件,这点不同的人意见是有取舍的,不同的城市也有取舍,但我确实认为上面三个原则是所有城市所有站点都必须遵循的。
第一个条件:知名条件
在几个符合原则的名称中,自然人民群众的认知度越高,就越能方便地铁站吸引客流。最典型的例子是 建文/市人民医院。二者其实指代文化路黄河路附近的几个街区,都没有问题,但建文的知名度在老郑州人里不知道比市人民医院高到哪里去了,后者甚至本来都不是这个名字,而叫 五院,所以说,卫计委干涉赶跑建文这个名字,简直傻逼。
第二个条件:文化条件
地名承载了一个地方的传承和底蕴,是一个城市的身份标签之一。崇文门 宣武门 菜市口 积水潭 什刹海 就是我印象中的北京,徐家汇 陆家嘴 卢湾 静安寺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上海,孝陵卫 新街口 白下门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南京。抛开和后来没有直接传承关系的商都,郑县在历史上一直是个不太重要的城市,直到铁路的到来,也因此缺少自己的文化标签,而历史地名能不能叫响,关系到能不能把这些文化标签贴到自己身上。这一点上,郑县做的非常不够。北京则是个绝佳的例子,在命名地铁站时甚至会查考地方志,翻出一些过去的地名,比如 元代的安贞门 健德门 光熙门;金代的 景风门 凤凰嘴,并用这种方式提高其知名度。郑县不是没有传统地名,而且有一些甚至有发展到全国知名的潜质,比如3600年前的商都留下的夯土,几个方向上分别叫做 杜岭 紫荆山 二里岗,还有 古荥 花园口 这种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些地名资源都应该好好利用。
传统地名的第二个意义在于老市民的身份归属认同。今天晚上和 @的撒旦法大赛 发生了辩论,他作为公交吧大神对公交站的感情太深了,所以不得不强烈希望地铁站和公交站使用同一套命名逻辑。很遗憾这里面有不小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了,但移情推理,不难理解一个从小就在郑县长大的而后来又离开的人比如我心里 碧沙岗 紫荆山 大石桥 关虎屯 五龙口 甚至 司家庄(我姥姥原来住在这里) 这样的地名的意义。郑县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这些地名,但这不是迁就他们这种认知的理由,好好给地铁站起名字,是对市民感情的尊重。所以,卫计委傻逼。
第三个条件:稳定条件
不管一个地名原来的意义是什么,其稳定沉淀下来后,就是一个纯粹的地名,最多提示着过去这里曾经的样子。而某些单位的名称,随时就会挪走,显然就不太合适作为一个永久性工程的名字。比如 政府机构,明天就被白绿房托们的牛皮吹回开封了,那无论是东区的省政府还是绿城广场的市政府,都不能固定作为一个地名。反之,已经沉淀了的地名则可以抛开其本身的字面意义,比如 北京的 菜市口 珠市口 灯市口 煤市口 上海的 老西门 大世界 成都的 骡马市,今天都不是原来的意思了,但就这么留下来,没有什么问题。郑县作为一个规模不小的城市的历史并不长,但也有一些功能性地名可能会沉淀下来,有这种倾向的有 科技市场 东建材 万客来 等,需要逐个分析。
另外,小区名称不能用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沉淀,当然小区往远了说很可能会沉淀下来,这就是另一回事了,起码在现在的郑县满足这个条件的小区名几乎没有。
第四个条件:高大上条件
我本人极力反对这个某些心理有奇怪问题的人所持的观点。他们认为村庄名称太土了,体现不了郑县的 高洋上,应该极力摒弃。确实有些村庄的名称起的不太走心,典型代表是 X寨 X村在我县的泛滥,村民当时也说不上有什么文化,更想不出有标示度的名字,就这么着了(北京 成都等文化中心周围的村庄整体上会好一些)。但这种站名本身的问题在于标示度不行,而不是因为土,只要标示度足够,就可以用,所以,小姓优于大姓,没有姓优于修饰语加姓优于只有姓。例子是 花寨 好于 张庄;石佛 优于 水牛张 优于 张庄。另一种泛滥的村名是极坐标村名,这个对一定范围内只有一座城市的情况还好说,加上东南西北就好,比如东十里铺,南五里堡,但郑县的地铁规划辐射了周围几座过去和郑县地位近似的县城,比如荥阳 中牟 广武(现在是镇)成皋(上街),所以还会有荥阳东三十里铺、中牟北七里岗,故而我对这一类村名也有所保留。而且正如我在前面不断提到的,郑县过去的城太小了,几乎所有地名都是村名,不用村庄又想要文化,那你要啥?
并不是村名就是土,也不是不是村名就是洋。曼哈顿 普罗旺世这种傻×暴发户名称倒不是村子了,处处露着土鳖气息;铁炉 红石坡倒是乡土气息浓厚,然而却表示了这里的历史。说到底一个城市土不土和地名是不是村子毫无关系。可以看看北京地铁的站名:
褡裢坡 车公庄 车道沟 二里沟 甘家口 张郭庄 西二旗 高碑店 呼家楼 黄村火车站 ………………
上海地铁的站名(不过上海似乎在这个方面取向和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太一样,用的路名多,但人家的都是短路名,而且传统地名也有几个例子):
陆家嘴 徐家汇 肇嘉浜(过去是个臭水沟)北新泾………………
广州地铁的站名:
燕塘 区庄 五羊邨(同村) 客村 潭村 员村 祖庙…………
甚至比郑县还年轻的深圳:
草埔 百鸽笼 上水径 罗湖 坂田…………
这里哪个不是一线城市?哪个让你觉得土?
城市土不土靠的是市民的素质。就算郑县把地名全改成什么曼哈顿普罗旺斯未来城布朗克斯,只要这里的居民还是坚持把泔水倒到路边的窨井里,环卫工人扫了垃圾还是随手扔到花坛里、电动车还是无所顾忌地占着所有机动车道,这城市一万年也就是个县城的水平。郑县现在从下面县里来的朋友太多,很可能出于奇怪的自卑心理极力反对村名,而又为郑县某些现代化的方面所惊叹,一口一个 大郑州 郑姆斯特丹 国际郑,反而是我这样的郑州本地人对外以郑县 我县 我州 的自黑式称呼比较多,对此我只能虔诚地期望更多的人能睁眼看看世界,好好看看自己跟一线城市和正儿八经的强二线城市(武西成渝宁杭)的差距,不要自卑自大相结合,给郑县招得一身黑。
一句话,村名不土。土的是人。觉得村名土的人,最好看看自己。
基本说完了,如果有什么意见希望大家能提,欢迎和谐讨论。这个暑假我在地铁吧跟地铁族潜了俩月,其实起因是在北京感受到的某些歧视,便对家乡的发展更加关注,虽然令人不快的细节看得越多有时候心里越难受,但却真诚地希望在未来我的家乡能成为我骄傲地能在全世界提起的地方,而不是“偷井盖者的故乡”、“手伸出去手表没了就到郑州了”这种刻板偏见的受害者。我完成了3~11号线(5除外)的命名方案和一张远景规划图,现在快开学了,就拿这个贴做这个暑假对地铁关注的终结吧。现在在北京,以后应该也不会回去发展,但希望家乡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