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致:我们兵荒马乱的时光】
在电视上瞅见他身影时,我真以为自己眼花见鬼了。他,本不该出现的,更何况,那是奥运会女单决赛的新闻发布会。即使我一直都知道,比其他人都清楚地了解,他们关系斐然,却从未料想,他们早已发展到了如此地步。
果不其然,从赛场归来,我亲眼看着他们一个整天被教练组训斥、严格控制训练和休息时间;而另一个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中,颇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只不过,连我都知道,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穷困和爱。
因此,当她发着高烧,紧攥住我的手,喊出那个人的名字时,我没有表现出丝毫惊讶,只当什么都没发生那般,让她的室友赶紧打电话联系教练和队医,而后一起把她送进了医院。
从此,我便心甘情愿地颠沛流离。
两年复两年,当小丁宁哭着堵门时,我还颇有些大姐气质,耐着性子地拍她的肩。你虽年纪尚青,但大风大浪都过来了,也没什么放心不下的。一定要记住,你肩负着两位老大姐的期许,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带着一群小妹妹延续北京队的霸业。而我呢,只不过是挂牌儿到另外一支队伍打比赛,而且还能拿到更高的薪水。至于距离,在那半个多月的密集联赛里,上车睡觉,下车讨教。除了不住在一起,恨不得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哪儿有什么可悲伤的!
其实,我说到的、抑或是没提起的,都已不重要。因为只有我知道自己是多么急迫地想要换一种新的状态,哪怕每一年,仅有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能真正做到。
逃出来,总归是幸运的。可没想到,为这一点点“幸运”,我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当丁宁再一次急切地跑来敲我宿舍门时,没关系——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如鲠在喉。是啊,那是四年才有一次的机会,如何攀过重重阻碍,都已不再重要,可无数个夜晚的期盼与幻想,都在一纸文书中破灭。的确,我是老运动员了,甚至连称谓都不知不觉间从“姐”变成了“姨”,天不遂人愿,虽见过不少,却无法做到豁达。
没办法喽——见她垂头丧气,我故作轻松地耸了耸肩——不过还好是你。我笃定地望着她,给她以信任和力量。
不难想象,她有多看重这次得之不易的机会,当站在决赛场上,遇到不公平的判罚时,就会有多失控。透过镜头,看着她泪流满面的模样,我的心也跟着一揪一揪地。不敢想,若一切都没改变,让我去面对、去承受,又能好过几分?
李指捎话给我时,我仍习惯性地躲在宿舍里,独自舔舐伤口。
——去看看她吧,或许你劝解一下,会更有效。
看着手机屏幕,我笑了。这个世界何其残忍,成功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可失败的方式却千变万化,遍体鳞伤,甚至,是粉身碎骨。
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也会因此来找我。
那个,他短暂地迟疑后继续道,有空多跟小丁聊聊天吧,你知道的,她现在,嗯,最听你话,瞅她整天失魂落魄的样子,我们这心里也不好受。
我机械性地点点头,心里却想着,所谓的“我们”,除了他,是不是还有别人,会不会也包括她。
本以为,丁宁见到我情绪会崩溃,结果,与其说是镇定,倒不如形容为生无可恋更为贴切。
我决定收起腹中打稿的长篇大论,竟忘了她不再是十七八,而我也早就过了乐于说教的年纪。整整三天,我醒来就静静地坐在她床的另一端,与她思索着各自的烦恼,相同的是,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某个方向,从天亮到黎明。困了,就躺在她旁边的床上倒头大睡。
以这样一种近乎平静的方式,我选择了相对轻松的到此为止,她却选择了荆棘道路上卷土重来。
决定出任教练,一部分原因,是我之于队伍的那份感情;另一部分,则与丁宁有关。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日,她得知我的退役报告上交后,特意向队里请了半天假,带着我去找四九城中最地道的韩式料理。两个人的包间,被铁板吱吱的声音填满,她拉过我的手,犹豫再三却还是开了口。
姐,这些年你很辛苦吧?对不起,我跟了你那么多年都没有察觉……别再逃了成么?退下来后你做我教练,领着我、带着我冲击希望、实现梦想,好不好?
那一天,我当着她的面,哭得像是个许久后终于找到家的孩子。
我没有问,她如何看懂了这一切,知道了多久,又为何选择当下才说出口。重要么?其实都不再重要了。自始至终,只有我一个,好似没头苍蝇般,逃啊、逃啊,回过头却发现,身后的他根本没在追、在赶、在介意或丝毫地逗留。
漫长岁月,本以为能戛然而止,却已在不经意,走过了句点。
我一心以为,过了这么多年,切断所有联系的我们,轨迹早已不同。却不曾想,在诸多事情上都是针尖对麦芒的我们,在退役的些许事情上,做出的选择却颇为默契。以一场普通比赛的失利结束职业生涯、顺理成章地宣布退役、参加任职演讲、出任教练……
唯一不同的是,他早已在半年拥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一个可爱的孩子。
我和她曾在苏州打过照面,但她当时有公务在身,而我也为丁宁的比赛跑前跑后。不曾想,再次见面,已经是在香港的奥运会亚洲预选赛上了。
不是没有联系,只是很少。因为不想打扰,不想再让她轻易想起以前种种,或者说,是我有些自私地不想给她忆往昔的机会罢了。我一直以为,那是她逃避时惯用的;可见到她时才明白,相夫教子、自得其乐,才是她奋斗了前半生,却真正向往的。
这样的生活,他给不了,也做不到。
多少年过去,并肩坐在看台,看着如今的丁宁,毫无畏惧地面对着贯穿于她整个职业生涯的“克星”——削球选手时,聊的却是很多年前那个屁颠屁颠地跟在我们身后,赢了也哭、输了也哭的小刺宁。预选赛本就不是什么重要赛事,看台上的观众也寥寥无几。但她仍旧打得极为认真,因为我们都知道,心脏处的那面旗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辜负的。
看着丁宁硬生生将比赛拖入决胜局,她忽然转过头对我说,看来你把丁宁带得不错,这样我就放心了。
我总算发自内心地笑了笑,点点头,那可不,我是谁!
她原就嘴上功夫了得,必不会轻饶于我,却见她在微迟疑后,略带神秘地捅了捅我,指向另一侧,神色了然。
之前我们谁都没有察觉,对面看台上,坐着一位相熟的男孩子,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投入地关注着场地中央发生的所有蛛丝马迹,会因她的每次扼腕叹息、也会因每个得分笑得灿烂似骄阳。
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发生在丁宁身上所有的困惑疑虑,都因这个男孩子,变得无比清晰明了。
原来,往日的种种猜测,盘根错节的另一头,都系在他身上。
重要的是,我没站上过的赛场以及无疾而终的暗恋、她曾经历过的棒打鸳鸯与流光溢彩的岁月,种种委屈、苦痛、遗憾、怨念,都在逐一化解;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在以充满了希望和未来的形式,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
秋高气爽的季节,得知要再见到他,我在无所适从中,将蹩脚的借口视为救命稻草,头也不回地逃了。待回来才发现,原来,他麾下所谓的“弱旅”,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不堪一击,反而挺到了最后;原来,真的有时刻,是命中注定的,会相逢,无法躲避。
有多久没在一张桌子上并肩而席?
远不止2004到2016,微叹了口气。当然,整个包厢也只有我才会这么无聊地细数日子打发时间。
老妹儿啊,你为啥还不成家?他忽地走过来坐在旁边,喝得有些多,双颊通红,口齿也更加模糊。
你管我。我刻意将目光放到别处,藏好所有的心思和表情。
哥——他拍拍胸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讲,别再期待白马王子黑衣骑士什么的了,见着人好又踏实的,就早点从了吧……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同样起劲的邱哥拉到别的桌子上去喝酒了。
可能他早已忘却,自己曾困惑过,队里所有的人,甚至对着比我小的邱淑贞,你都会尊称一句“哥”,为啥到我这儿,你总没大没小的直呼名讳?
因为,歌词里写,不能相爱的一对,亲爱像两兄妹。
而我的些许幻想,或者是残念,依然存于这世上——乃至我自己——看不见的角落。
微博上曾流传过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
“我这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对我而言,我一直懂得的是,兵荒马乱时,他且不会来;太平盛世年,他亦不必知。
终于,我也放下,不会再等了。
=============================完结~撒花!===================================
在电视上瞅见他身影时,我真以为自己眼花见鬼了。他,本不该出现的,更何况,那是奥运会女单决赛的新闻发布会。即使我一直都知道,比其他人都清楚地了解,他们关系斐然,却从未料想,他们早已发展到了如此地步。
果不其然,从赛场归来,我亲眼看着他们一个整天被教练组训斥、严格控制训练和休息时间;而另一个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中,颇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只不过,连我都知道,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穷困和爱。
因此,当她发着高烧,紧攥住我的手,喊出那个人的名字时,我没有表现出丝毫惊讶,只当什么都没发生那般,让她的室友赶紧打电话联系教练和队医,而后一起把她送进了医院。
从此,我便心甘情愿地颠沛流离。
两年复两年,当小丁宁哭着堵门时,我还颇有些大姐气质,耐着性子地拍她的肩。你虽年纪尚青,但大风大浪都过来了,也没什么放心不下的。一定要记住,你肩负着两位老大姐的期许,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带着一群小妹妹延续北京队的霸业。而我呢,只不过是挂牌儿到另外一支队伍打比赛,而且还能拿到更高的薪水。至于距离,在那半个多月的密集联赛里,上车睡觉,下车讨教。除了不住在一起,恨不得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哪儿有什么可悲伤的!
其实,我说到的、抑或是没提起的,都已不重要。因为只有我知道自己是多么急迫地想要换一种新的状态,哪怕每一年,仅有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能真正做到。
逃出来,总归是幸运的。可没想到,为这一点点“幸运”,我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当丁宁再一次急切地跑来敲我宿舍门时,没关系——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如鲠在喉。是啊,那是四年才有一次的机会,如何攀过重重阻碍,都已不再重要,可无数个夜晚的期盼与幻想,都在一纸文书中破灭。的确,我是老运动员了,甚至连称谓都不知不觉间从“姐”变成了“姨”,天不遂人愿,虽见过不少,却无法做到豁达。
没办法喽——见她垂头丧气,我故作轻松地耸了耸肩——不过还好是你。我笃定地望着她,给她以信任和力量。
不难想象,她有多看重这次得之不易的机会,当站在决赛场上,遇到不公平的判罚时,就会有多失控。透过镜头,看着她泪流满面的模样,我的心也跟着一揪一揪地。不敢想,若一切都没改变,让我去面对、去承受,又能好过几分?
李指捎话给我时,我仍习惯性地躲在宿舍里,独自舔舐伤口。
——去看看她吧,或许你劝解一下,会更有效。
看着手机屏幕,我笑了。这个世界何其残忍,成功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可失败的方式却千变万化,遍体鳞伤,甚至,是粉身碎骨。
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也会因此来找我。
那个,他短暂地迟疑后继续道,有空多跟小丁聊聊天吧,你知道的,她现在,嗯,最听你话,瞅她整天失魂落魄的样子,我们这心里也不好受。
我机械性地点点头,心里却想着,所谓的“我们”,除了他,是不是还有别人,会不会也包括她。
本以为,丁宁见到我情绪会崩溃,结果,与其说是镇定,倒不如形容为生无可恋更为贴切。
我决定收起腹中打稿的长篇大论,竟忘了她不再是十七八,而我也早就过了乐于说教的年纪。整整三天,我醒来就静静地坐在她床的另一端,与她思索着各自的烦恼,相同的是,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某个方向,从天亮到黎明。困了,就躺在她旁边的床上倒头大睡。
以这样一种近乎平静的方式,我选择了相对轻松的到此为止,她却选择了荆棘道路上卷土重来。
决定出任教练,一部分原因,是我之于队伍的那份感情;另一部分,则与丁宁有关。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日,她得知我的退役报告上交后,特意向队里请了半天假,带着我去找四九城中最地道的韩式料理。两个人的包间,被铁板吱吱的声音填满,她拉过我的手,犹豫再三却还是开了口。
姐,这些年你很辛苦吧?对不起,我跟了你那么多年都没有察觉……别再逃了成么?退下来后你做我教练,领着我、带着我冲击希望、实现梦想,好不好?
那一天,我当着她的面,哭得像是个许久后终于找到家的孩子。
我没有问,她如何看懂了这一切,知道了多久,又为何选择当下才说出口。重要么?其实都不再重要了。自始至终,只有我一个,好似没头苍蝇般,逃啊、逃啊,回过头却发现,身后的他根本没在追、在赶、在介意或丝毫地逗留。
漫长岁月,本以为能戛然而止,却已在不经意,走过了句点。
我一心以为,过了这么多年,切断所有联系的我们,轨迹早已不同。却不曾想,在诸多事情上都是针尖对麦芒的我们,在退役的些许事情上,做出的选择却颇为默契。以一场普通比赛的失利结束职业生涯、顺理成章地宣布退役、参加任职演讲、出任教练……
唯一不同的是,他早已在半年拥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一个可爱的孩子。
我和她曾在苏州打过照面,但她当时有公务在身,而我也为丁宁的比赛跑前跑后。不曾想,再次见面,已经是在香港的奥运会亚洲预选赛上了。
不是没有联系,只是很少。因为不想打扰,不想再让她轻易想起以前种种,或者说,是我有些自私地不想给她忆往昔的机会罢了。我一直以为,那是她逃避时惯用的;可见到她时才明白,相夫教子、自得其乐,才是她奋斗了前半生,却真正向往的。
这样的生活,他给不了,也做不到。
多少年过去,并肩坐在看台,看着如今的丁宁,毫无畏惧地面对着贯穿于她整个职业生涯的“克星”——削球选手时,聊的却是很多年前那个屁颠屁颠地跟在我们身后,赢了也哭、输了也哭的小刺宁。预选赛本就不是什么重要赛事,看台上的观众也寥寥无几。但她仍旧打得极为认真,因为我们都知道,心脏处的那面旗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辜负的。
看着丁宁硬生生将比赛拖入决胜局,她忽然转过头对我说,看来你把丁宁带得不错,这样我就放心了。
我总算发自内心地笑了笑,点点头,那可不,我是谁!
她原就嘴上功夫了得,必不会轻饶于我,却见她在微迟疑后,略带神秘地捅了捅我,指向另一侧,神色了然。
之前我们谁都没有察觉,对面看台上,坐着一位相熟的男孩子,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投入地关注着场地中央发生的所有蛛丝马迹,会因她的每次扼腕叹息、也会因每个得分笑得灿烂似骄阳。
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发生在丁宁身上所有的困惑疑虑,都因这个男孩子,变得无比清晰明了。
原来,往日的种种猜测,盘根错节的另一头,都系在他身上。
重要的是,我没站上过的赛场以及无疾而终的暗恋、她曾经历过的棒打鸳鸯与流光溢彩的岁月,种种委屈、苦痛、遗憾、怨念,都在逐一化解;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在以充满了希望和未来的形式,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
秋高气爽的季节,得知要再见到他,我在无所适从中,将蹩脚的借口视为救命稻草,头也不回地逃了。待回来才发现,原来,他麾下所谓的“弱旅”,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不堪一击,反而挺到了最后;原来,真的有时刻,是命中注定的,会相逢,无法躲避。
有多久没在一张桌子上并肩而席?
远不止2004到2016,微叹了口气。当然,整个包厢也只有我才会这么无聊地细数日子打发时间。
老妹儿啊,你为啥还不成家?他忽地走过来坐在旁边,喝得有些多,双颊通红,口齿也更加模糊。
你管我。我刻意将目光放到别处,藏好所有的心思和表情。
哥——他拍拍胸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讲,别再期待白马王子黑衣骑士什么的了,见着人好又踏实的,就早点从了吧……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同样起劲的邱哥拉到别的桌子上去喝酒了。
可能他早已忘却,自己曾困惑过,队里所有的人,甚至对着比我小的邱淑贞,你都会尊称一句“哥”,为啥到我这儿,你总没大没小的直呼名讳?
因为,歌词里写,不能相爱的一对,亲爱像两兄妹。
而我的些许幻想,或者是残念,依然存于这世上——乃至我自己——看不见的角落。
微博上曾流传过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
“我这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对我而言,我一直懂得的是,兵荒马乱时,他且不会来;太平盛世年,他亦不必知。
终于,我也放下,不会再等了。
=============================完结~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