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吧 关注:3,815贴子:48,069

【第八章】第二节 经济力量的衰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战后,英国在总体实力上已经让位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已经沦为二流国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战争让英国从顶峰中跌落下来。其实不然,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就已经隐含着严重的问题,学术界一般将1870年作为英国经济发展的分界点,在此之前,英国不断发展并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占据着优势地位;在此之后,英国发展速度减慢,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衰退下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9-25 10:27回复
    即使是在铁路系统的组织和运行方面,英国在90年代也失去了优势。正如英国最著名的铁路经济学家在1899年所说:英国与其他国家在铁路方面的差距弥合了,“外国调查家不再到英国来了”,认为“英国铁路方面没有什么新东西可学了”,因而转向美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9-25 10:2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870年,英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毫不动摇的金本位国家,但是,到了19世纪末,很多国家都确定了金本位制。1908年,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不到4000万英镑,同期的奥匈银行却有5000万英镑,俄帝国银行则有近1亿英镑。伦敦的金融地位受到有力的挑战。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9-25 10:29
      回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从1880年到1913年,英国在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比重从22.9%减少到13.6%,占世界贸易份额也从23.2%下降到14.1%。美国和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相继超过了英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9-25 10:29
        回复
          如上所说,英国经济从1870年以后就出现了衰落迹象,而且这种相对衰落存在于整体绝对优势之中。实际上,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发展速度,绝对的落后就是迟早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对这一时期英国相对衰落原因的分析最为重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9-25 10:29
          回复
            第一,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毫无疑问,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同其他依然停留在中世纪的家庭作坊制的国家来说,英国工业变化和财富增加确实是革命性的和无与伦比的。但是,根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人口是1790000人,煤矿业和棉纺织业是当时的主要工业劳动者,分别是527000人和246000人,手工业者依然具有很大的份额,仅鞋匠就有274,000人,比棉纺织业的人数还要多。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许多学者称为古典工业革命。有的西方学者甚至指出:英国在1870年以前或许已经一直在快速地工业化,但它仍然是一种农业经济。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9-25 10:30
            回复
              可以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经济制度的创新机制,它们并没有跟在英国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精髓,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在一起的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行业。如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化学企业贝尔、赫斯特苯胺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附属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电子工业紧随其后,几十年后,其他的工业企业也都建立了类似的实验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经济快速崛起的成功经验主要就是两条,一是教育,二是国家对经济的支持。相比之下,英国政府缺乏对有关工业的科学研究的鼓励措施,一直到1916年才成立了科学和工业研究部。有学者指出:英国在18和19世纪工业革命中的领导权,不仅依靠着煤和铁,而且显然也是同当时英国机械师、工程师的发明活动以及英国科学家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同样,当美国和德国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逐渐超过英国时,美德两国的发展也是同“发明浪潮”、新研究机构的工作、早期的研究和开发部以及新式的技术教育联系在一起的,这使相对业余的英国体系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9-25 10:31
              回复
                传统力量还在另一方面抵制新技术的运用。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能源主要依靠的是国内丰富而低廉的煤炭。在19世纪最后25年里,电力和相关的电机产品的发明和使用,开始在一些国家受到重视。但是,英国工厂有其运行良好的蒸汽机、传动带和轴,而且,英国在80年代的贸易情况依然很好,造成英国资本转移的压力不大。推延新技术的运用,总是很有市场,听起来也很有道理:“煤价很低廉,它对于我的父辈一直很合用,现在我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9-25 10:3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第二,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四大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保住英国经济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当时英国的经济发展首先依赖于这些行业的发展,但其设备到1870年以后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装备进行更新换代。虽然由于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英国依靠传统行业的拳头产品还是保持了经济的低度发展,但所占市场的份额相对减少了。对于像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企业的更新改造比新建企业的难度更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新的资本开始加速流向新兴工业部门,谁在这方面占优,谁就可以开拓新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为此,英国应该不固守传统工业部门,迅速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但由于资本大量集中在传统企业,其惯性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低,其产值到1903年只占工业总产值的6.5%。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9-25 10:32
                  回复
                    英国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对外依赖程度高。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资本输出迅速增加。1865—1914年的英国投资中,英国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其中,美洲占37%,已经超过了在英国的投资,欧洲占6%,其他国家占2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英国依然是向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投资者,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总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到19%。资本输出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资本输出的半数投在了英国殖民地,这样可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并可以远离易生事端的欧洲大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以1899年为例,英国国际贸易全部利润是1800万英镑,但对外投资的收入达到9000万至1亿英镑。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期以往,一方面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并且形成了英国国内的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英国此时依靠庞大的帝国殖民地,通过巨大的无形贸易的收入,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称号,但却部分掩盖了英国工业水平已相对落后的现实,抑制了发展工业的激情和动力,而工业发展水平在最大限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持久的综合实力。而且,依赖性的经济是脆弱的,它决定着英国经济必须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必须确保无形贸易的收入,离不开金本位制、自由贸易政策和平衡财政等经济手段。一旦发生世界大战,就可能改变所有这些条件,无形贸易收入将急剧减少,经济的依赖性必然成为一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力量,这在后来发生的两次大战中得到了印证。正如保罗·肯尼迪指出的:英国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一种战略弱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9-25 10:33
                    回复
                      传统的产业优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反而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对原有企业进行适时改造,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确保在工业革命转型时期继续保持先人一步,英国人确实应该早一点未雨绸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9-25 10:33
                      回复
                        第三,英国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英国是工业化的先行者。在工业化初期,主要是依靠个人和几个人合伙兴办工厂。而在德国和美国开始工业化不久,就迎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资本开始越来越集中,并形成金融资本。英国虽然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垄断组织,扩大企业的规模。但是,英国企业是在竞争中走向垄断的联合速度慢。而且,效益是银行投资的指南,相比而言,英国银行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国外,英国国内工业资本主要依靠企业的资本积累。商业银行即使向国内放贷,一般也是在铁路部门,而不是工业生产部门。由于缺少资金,英国的企业规模偏小,一旦国外大型的同类企业发展起来,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德国是最早发展联合企业的国家,认识到联合企业的经济优势,而英国建立垄断企业还是向德国取的经,美国的垄断企业兴起于德国之后,但在规模上迅速超过德国,1900年前后,美国钢铁公司的雇员人数已是英国最大企业精棉纺联合企业雇员人数的5倍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企业规模在企业竞争力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成为英国海外市场竞争的一大桎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9-25 10:34
                        回复
                          第四,英国教育落后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英国虽然有少数世界级的高等学府,但它的全面的国民教育制度远没有欧洲其他国家健全,直到1870年福斯特教育法通过后,英国才有了第一部全面的教育法,英国在教育方面落后于邻国。当时德国的大学教育堪称楷模,德国伟大的科学家和学者都出自大学,它是首先将科学研究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实验室。英国大学与其他欧洲国家大学不同,英国大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有教养的绅士,不搞职业教育,也不鼓励研究工作,仅有授给普通学位的课程,有人认为,英国大学最多不过高中而已。像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更愿意在政府、律师、宗教业选择职业,而不是经商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据统计,1902年,德国有4000个化学家,大学毕业的占84%,而英国只有1500人,大学毕业生只占34%,其中一半还是在国外上的大学,有机化学的研究队伍更是后继无人。1900年,德国6家最大的染料公司中有工程师和技术人员350人,化学专家500人,而当时英国染料工业雇佣的化学家只有30—40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9-25 10:34
                          回复
                            第六,自由贸易政策的副作用。英国经济已经失去绝对领先地位时,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在实际运作中就会遇到困难。它使英国的工农业产品在与外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英国对其他国家产品敞开大门,免征关税,但其他国家均对英国产品征收关税,连大英帝国内的自治领也是如此。这样,那些后工业化国家可以利用本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抵制英国商品的进口,保护本国的民族企业,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对英国形成威胁,使英国的海外市场很容易被它国强占。如,由于《谷物法》的废除和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量优质廉价的美国小麦占领了英国市场,英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大批的农民被迫停止耕种,大片农田荒芜。1872—1895年,英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了近3/5。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9-25 10:3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们知道,英国作为一个小国却能成为世界最强国,关键在于它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抓住创新的机会,创造出新型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新的生产方式。所以,如果将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渐落后下去的原因归为一点,那就是英国从这个时候开始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在处于领先地位之后,英国所做的只是对旧体制和旧技术的修修补补。换句话说,英国这样的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吃老本,不进则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9-25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