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氓》异曲同工之妙的自然还有《墙头马上》,于我而言,唐诗较诗经距离现代汉语年代更近、音律更为和谐,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读来也更加摧心折骨。《墙头马上》可以说是帝后早期爱情的一种象征,是他们初相识之时共同欣赏的曲目。舞台西子倾情表演,两人会心一笑,就此种下一颗缠绵的种子。上文有说《氓》在主题风格上都存在着对如懿传的一些暗喻。那么《墙头马上》又是如何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呢,又以怎样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古今痴儿女,又使得《如懿传》读来更哀感顽艳呢?与《氓》的悲剧收场不同,元曲《墙头马上》是一个历经劫难终遂初心的大团圆结局,符合古典文学的审美传统。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联系作品,《墙头马上》可谓是青樱弘历爱情的催化剂。戏台上唱着一个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故事,戏台下的他们默契一笑,自然理解了剧的精髓也渴望自己的爱情能够有一个大圆满对的结局。浅澈的眼眸瞥见对方,大概也认定了彼此就是那个“一见知君即断肠”的人吧。恐怕每一个看过《如懿传》的人都不能正视“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这句句子吧,都会以为是白朴写的元曲的唱词。大概鲜有人知道,《墙头马上》改编自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吧。个人认为,青樱与弘历没有裴少俊与李千金的幸运,即使有最初相似的悸动,却因无情帝王家而不得圆满。而《井底引银瓶》的情节与主题更像是给青樱弘历的谶言与警策。